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正文

区域发展规划不能忽略环境保护

Eedu.org.cn 作者:蒋洪强 张伟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0-28
  随着近期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我国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但是整体来看,各区域发展规划之间还缺乏更高层次的统筹和引导,区域发展和环境保护仍然没有完全形成高度融合、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本版今日刊登理论文章,就新格局下如何统筹区域发展与环境保护等问题做详细阐述,以飨读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在正确认识基本国情的基础上,陆续做出了多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初步形成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大格局。近期,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等10多个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我国已经全面启动了新一轮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部署。


  虽然本轮区域发展规划较以往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环境保护,但从国家整体角度来看,目前还存在区域发展规划布局层次较多,各区域发展规划的战略定位和指导路线较为模糊,各区域发展规划之间缺乏更高层次的统筹和引导、缺乏与其他规划的实质性衔接与合作等问题,极易产生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构性和资源配置的重复性等问题。目前,有些区域的经济发展总体思路尚未真正摆脱传统模式,还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有些地区不顾环境资源承载能力,“铺摊子、上项目、要政策”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因此,在新的格局下如何统筹考虑区域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共赢,是推进新一轮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需要认真审度的问题。

  环境保护在新一轮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阅读提示

  以环境保护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和区域经济结构,以环境保护机制体制创新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在区域发展中作为“主力军”、“调节阀”、“突击队”和“先行者”的作用。

  在新一轮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下,应牢固树立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理念,把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以环境保护优化区域发展布局,科学进行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环境功能区规划,构建区域环境管理空间新格局;以环境保护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努力推进产业结构、发展方式的转变;以环境保护机制体制创新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化区域环境管理机制体制改革,加强区域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创新区域环境经济政策,积极探索区域环境保护一体化的合作新模式,探索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区域环境保护新路子。


  环境保护在新一轮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定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在区域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一方面,在区域城市规划、资源开发、经济结构调整等重大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充分评估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区域在对外招商和合作交流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为区域发展争取有利机遇。


  二是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在区域发展中的“调节阀”作用。要充分发挥环境功能区划、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总量控制和行业准入等政策制度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调节阀”作用,通过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严格环评审批、强化环境监管等措施,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能过剩、重复建设行业的项目准入。建立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激励和问责机制,把环保绩效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


  三是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在区域发展中的“突击队”作用。在新的区域发展格局下,要进一步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把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作为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着力推进工程减排,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和脱硫设施建设;最终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


  四是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在区域发展中的“先行者”作用。一方面要优先解决人民群众和社会最根本、最迫切的环境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增进人民福祉;另一方面要继续深入开展环境执法专项行动,加强环境应急体系建设,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大环境监测、环境信息公开力度,做好信访案件处理、行政复议和政务公开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正确处理“好”与“快”的关系,加大产业环境调控力度


  ■阅读提示

  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对区域产业发展的调控作用,通过技术改造、区域环境规划和战略环评等手段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推动流域性、区域性、行业性节能减排,大力发展新型能源。

 

  在新的区域快速发展形势下,要牢固树立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理念,正确处理“好”与“快”的关系,要“好”字当头,加大产业环境调控力度,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合理配置环境资源,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对区域产业发展的调控作用。不但要坚持实施具体项目环评,更要努力推进区域、产业的规划环评工作。通过对区域内的环境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分析,从区域全局出发,对区域内各类产业结构、产业空间布局、重大开发项目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更为合理的战略安排,科学设定整个区域的环境容量,限定区域内的排污总量,避免产业结构落后、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等引发新的区域性环境问题。


  用高新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建立退出企业的补偿机制,促进区域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区域内各地方应因地制宜,积极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培育发展绿色生态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工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不断向低碳经济迈进。


  以区域环境规划和战略环评为重要手段,加大对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调控力度。严把产业准入关,避免低水平简单复制,对承接项目的备案或核准严格执行有关能耗、物耗、水耗、环保、土地等标准,做好水资源论证、节能评估审查、职业病危害评价等工作。加强承接产业转移中的环境监测、监察和调控工作。


  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通过实施一系列节能减排工程和配套政策,进一步推动流域性、区域性、行业性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新型能源。大力推进流域水污染、城市大气污染、固废污染以及重金属污染、噪声污染、核辐射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的综合防治,利用各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的契机,加快推进环境保护一体化进程。


  针对各区域的水环境污染状况,应统筹考虑区域内的重点流域、饮用水水源地和近岸海域水体质量的监测和控制,实施COD、氨氮总量控制,深化并继续推进主要水污染物减排,加强治污设施的运行管理,提升水污染防治水平。继续深入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探索流域的跨区域合作治理模式,加强上下游水污染防治一体化,加快建立健全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平衡跨区域水污染防治的各方利益。


  针对各区域的大气污染状况,应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和保护群众身体健康为切入点,以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为手段,以城市、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和重点行业污染控制为重点,推进多污染物综合控制。全面加强对SO2、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的控制,加强节能、提高能效,调整能源结构,充分利用协同效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建立科学的空气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尽快进行细颗粒物和灰霾天气的检测评价试点工作。针对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等城市经济圈,建立完善空气质量检测网络体系,实现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针对都市带区域内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应加大电动汽车、清洁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政策倾斜和投资力度。

[1] [2] 下一页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