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生态保护应当“加力”
水资源和生态“双告急”
源于祁连山的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内流水系,灌溉着河西走廊的近66.67万公倾耕地,养育着500多万各族人民,维系着数百家工矿企业的生产,孕育了戈壁沙海中的片片绿洲。然而很多人也许还不知道河西走廊也是一条缺水的走廊,这里降雨量极少,蒸发量极高,是我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生命的繁衍和经济的发展全都仰仗着有限的祁连山水源,盲目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造就了今日的水资源及生态“双重危机”的局面。
石羊河流域位于河西走廊东端,其下游有一片广阔的绿洲称为“民勤绿洲”。过去这里曾是民勤县经济条件和生活环境最好的地方,但因为缺水,民勤湖区已有3.33万公倾天然灌木林枯萎、死亡,有2万公倾农田弃耕,部分已风蚀为沙漠;处于河西走廊西端的疏勒河流域其水资源危机局面同样令人忧心。不仅如此,世界奇景月牙泉也正面临着不断萎缩的命运。
事实上,敦煌市已形成了甘肃全省最大的地下漏斗群,地下漏斗遍布整个敦煌绿洲;发源于祁连山中段的黑河,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是流经河西走廊张掖市的主要河流,年水资源总量为43亿立方米。黑河水系本来容纳了众多河流,十分庞大,但自上世纪末以来,由于黑河上游来水减少,中游过度开发,直接导致下游额济纳绿洲萎缩,居延海干涸,沦为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沙尘源地。
用黑河雪水浇灌的“乌江大米”因颗粒饱满,营养丰富而闻名,清朝时曾被定为贡米之一。然而,由于缺水,河西走廊的水稻只有零星种植,种植面积从最多时的5万亩下降到了0.48万亩,今年预计仍将继续减少。
今天,“即使在张掖,也难以吃上‘乌江大米’了!水稻正逐步退出河西走廊。”甘肃省张掖市市民郭长锋遗憾地说。
加大对河西走廊生态补偿力度
祁连山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对甘肃省生态屏障的构建造成现实威胁,而且对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也带来了不利影响。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根本出路,在于要通过生态补偿从根本上转变人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和掠夺性生产生活方式,最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因此,建立生态补偿区,有助于祁连山冰川、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加全国两会的安国锋、崔敬忠等人大代表和杨新华等政协委员分别联名提出了《关于建立祁连山生态补偿区的建议》、《关于加快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建设黑河中游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建议》、《关于尽快批复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的提案》。他们建议国家扩大补偿范围,建立以天然林管护补偿、天然草场补偿、水资源补偿、矿产资源开发补偿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建议国家通过财政补贴、政策倾斜、项目实施、技术补偿、税费改革、人才技术投入等手段的补偿方式,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供有力的政策扶持和技术支撑。建议加快推进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科学评估黑河上中下游生态现状,合理确定黑河综合治理项目布局,综合考虑水源涵养、湿地保护、水资源配置等措施,尽快修编完善《黑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并尽快批复实施。建议尽快批复实施《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及重点治理目标、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9项专题研究和专项规划。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