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华东 >> 江西 >> 正文

坚持生态至上 管住一湖清水

Eedu.org.cn 作者:金路遥    资讯来源: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8

  新闻提示

  鄱阳湖,江西人的“母亲湖”,也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它以承纳江西五大江河来水的宽广胸怀,孕育出赣鄱文明;与此同时,“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水文特质,带来旱涝交替,又常惹得沿湖百姓一声叹息。作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工程”,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给了“一湖清水”造福于民的种种愿景,让人充满期待。

  去年1月7日,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在昌挂牌成立,这是我省首次成立正厅级机构推进单项工程建设。一年飞逝,蓝图渐向现实逼近。目前,该工程各项前期论证工作基本完成,有望在今年内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立项。记者探访中发现,无论是前期“六大研究课题”的理论研究,还是鄱阳湖基础地理测量的现实操作,都在向外界传递一个明显信号:我省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坚持生态至上,既要管住一湖清水,更要保护一湖清水。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效果图。

  工程概况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一座以灌溉、供水、生态保护、血吸虫病防治、航运等为主要功能的水利枢纽工程。其坝址位于鄱阳湖入江水道,上距星子县城约12km,下至长江汇合口约27km。坝址左岸为长岭山,右岸为屏峰山,两山之间湖面宽约2.8km。工程总投资约为96亿元,加上配套工程,总投资超过100亿元。

  现状:鄱阳湖季节性强 高水是湖低水似河

  鄱阳湖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江河之水,是一个过水性、吞吐性、季节性湖泊。洪水季节,湖水漫滩;枯水季节,湖滩显露。形成“高水是湖,低水似河”,“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水文特质。

  这种特质让鄱阳湖出现种种“病症”。据省水利专家介绍,多年来,鄱阳湖区每年的7~9月常洪水泛滥。由于鄱阳湖洲滩多、水淹时间不同,加大了消灭钉螺的难度,导致沿湖百姓血吸虫病感染机会极高。同时,鄱阳湖汇集五河来水,五河的水土流失致大量泥沙入湖淤积,使湖床淤泥抬高,农田涝积严重。此外,由于泥沙淤积,人工围垦,鄱阳湖湖面缩小,鱼类资源趋向衰退。

  如何让鄱阳湖“听话”,成为摆在省委、省政府面前的现实性问题。

  对策: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让湖水“听话”

  2008年初,我省提出日后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战略决策,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真正走向现实。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以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鄱阳湖水生态环境、保护湖区人民健康安全等为主要开发目标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重大工程之一,是保障湖区粮食安全的关键性水源工程,是保障湖区人畜饮水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改善湖区枯季航运的重要手段,是防止血吸虫病流行的最有效措施,是生态立省、维持鄱阳湖一湖清水的需要。”省水利专家表示。

  调度:鄱阳湖不再“大起大落”旱涝得以改观

  根据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调度运行方式,主汛期,闸门全部敞开,江湖连通;蓄水期,控制闸门开度,使湖水位维持在15.5米左右;若遇枯水年,在满足航运、水生态与水环境用水需求的前提下,控制闸门开度,尽快充蓄,并控制湖水位不超过15.5米;补水期,通过加大枢纽泄量,将湖水位降至调控高水位14米,以补充下游因三峡水库蓄水造成的外江水量减少;而在11月1日~次年2月底,为满足通航、生态基流需求,枢纽最小下泄流量按925立方米/秒控制,并尽量使湖泊维持在调控高水位运行;3月1日~4月30日,加大枢纽泄量,至4月30日将湖水位降至调控低水位12米。“通过调度,鄱阳湖不像以前那样‘大起大落’,旱涝现象将得以改观。”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称。

  进展:前期论证工作基本完成 有望年内立项

  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向记者提供的材料显示,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现实操作,目前该工程的各项前期论证工作已基本完成。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否该建?该怎么建、怎么管?这些问题已有答案。2009年12月起,我省开展鄱阳湖水利枢纽“六大课题”研究,“六大课题”由顶尖专家领衔,国家级队伍承担,目前已拿出质量较高的研究成果,为工程设计、立项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成果与支撑。

  针对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我省采取“双线作战”办法,在编制《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的同时,又同时启动了《鄱阳湖区综合规划》的制定。目前,两大规划分别上报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审查,“任意一个规划获得审批,均可解决工程的规划依据问题”。此外,工程项目建议书修编和鄱阳湖基础地理测量工作也已基本完成。

  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有关负责人称,按照计划,今年年内,我省争取《鄱阳湖区综合规划》通过水利部批准,项目建议书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立项。立项后,争取在1~2年内开工建设。

  亮点:注重生态 将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要管住、更要保住“一湖清水”,就这一重大工程,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指出,要请全国一流的权威专家进行论证,要用系统的思路来谋划,用工程的办法来实施,以切实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

  “从前期各项论证的情况来看,注重生态是工程的一大亮点。”有关负责人称,省交通运输厅还拿出了《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水运的影响研究》,省卫生厅拿出了《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与防治对策》,这些都为鄱阳湖的生态保驾护航。

  “如何将工程不利影响降至最低,是我们一直考虑的,也是想方设法要做的。”有关负责人称,针对有人担心工程建成后鄱阳湖常年保持较高“水准”,会造成候鸟觅食困难,我省专门派人实地论证,最终发现工程因解决了湖区干旱问题,保护区湿地面积将得到稳定,对候鸟有利无弊。此外,工程还考虑到洄游鱼繁殖的问题,计划在5月至8月鱼类洄游高峰期水利枢纽闸门全开,保证洄游通道畅通无阻。

  畅想:工程建成后可产生十大效益

  有关负责人表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可产生十大效益。

  1.总体水质变得更好。工程建成后有利于改善鄱阳湖枯水期水质。

  2.有利于湿地保护。当工程实施后,鄱阳湖有约1000平方公里稳定的草沼湿地,对生物多样与湿地均能产生积极影响。

  3.血防效益。该工程将减少湖区有螺洲滩面积72%以上,具有巨大的淹灭钉螺效益,辅以其他措施,可基本消灭鄱阳湖洲滩钉螺,基本消灭湖区血吸虫。

  4.农业灌溉效益。工程建成后将大大改善沿湖圩区的灌溉水源条件。

  5.使城乡供水更方便。工程建成后,枯水期湖水位将有一定的抬高,使沿湖城市、乡镇用水更方便。

  6.有长江干流补水作用。工程建成后,有利于增加长江下游遭遇突发水环境事件的水资源调度的灵活性。

  7.航运效益。工程可改善湖区航道条件,新增湖区三级航道200km以上,使滨湖地区的各个县(市)都有三级航道贯通。

  8.水产养殖效益。工程建成后,可使鄱阳湖多年平均新增浅层水面290万亩。由于内湖水位较为稳定,上百万亩被水淹没的堤外洲滩是发展水产养殖的良好场所。

  9.旅游效益。该工程的建成,为发展湖区旅游事业、开发利用沿湖地区矿产资源等创造了条件。

  10.水能利用效益。工程建成后,可利用鄱阳湖水系丰富的径流资源和本工程内湖、外江的水位差发电。

  文/图 记者金路遥 实习生彭程 王旭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