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拦住了农村环保的步伐?
典型经验:筹资模式
怎么拓宽农村环保资金渠道?
武进村企结对、镇企共建,完善多元融资机制
中国环境报通讯员 吴向共 见习记者 李莉 记者 闫艳 高杰
如何打倒资金不足这只“拦路虎”,确保整治资金渠道畅通?资金如何用得恰到好处?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不断探索,实践出了切合实际和具有特色的“武进版本”。
■筹资:村企“喜结良缘”
□2000家企业与70%行政村结对
武进区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竖立在村里不同场所的“功德碑”。这些“功德碑”上记录的是企业出资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的“功德”。
记者发现,民营经济几乎占据了武进区经济的半壁江山。这些与家乡有着割不断的血缘、亲缘、地缘之情的大批民营企业家,纷纷走向了新农村建设的台前。
2008年,一场声势浩大的“千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在武进区展开,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以产业带动型、合作开发型、资金帮扶型等8种形式,实现项目带村、产业联村、村企结合、整村推进。
据了解,3年里,共有2000多家企业与武进区70%的行政村“喜结良缘”,结对实施项目达1058个,资助资金达2.6亿元,规模前所未有。
■用资:工程治理
□从资金援助到共谋发展
村企结对解决了农村建设的资金问题,而资金的用途自然也是武进区人民所关心的问题。
污水处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难点。记者了解到,武进区的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与运营的投资“老板”并不全是当地政府,而是注入了各类资本。
据统计,在武进现有的乡镇污水处理厂中,一种名为股份制的运行模式尤为特殊,如武进区遥观镇前扬污水处理厂就由4位民营企业家共同投资建设,利益同享,风险共担,这种模式在武进区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中已经占有一席之地。
在雪东村的农民休闲广场上,57岁的赵大娘说:“以前这里垃圾到处乱堆,苍蝇漫天飞,河水又脏又黑。村里花钱整治,没要我们出一分钱。现在环境好了,到晚上,村里人都来这里跳舞呢。”
“我们村的共建资金有100多万元。”雪东村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
■创新:镇企共建
□整合资源开展软硬件建设
今年,武进区还将推出“城乡共建光彩行动”,大力推进“镇企结对”活动。镇企结对共建时间原则上为两年,结对形式将采取一镇一企、一镇多企、一企多镇等方式进行,统筹资源整合,根据项目落实结对企业,建立合作共建关系。
“城乡共建光彩行动”将着力引导企业全力支持各镇开展国家卫生镇、国家生态镇、园林小城镇等创建工作,支持各镇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和提升行动;同时鼓励企业共同参与新农村提升工程,进一步深化村企结对共建工程,继续完善新农村硬件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村庄生态的协调发展,改善新农村软件环境建设。
工程特写:沼气建设
建设热遭遇使用冷?
河北沼气池使用率仅一半,探索产业化初见成效
中国环境报记者 徐俊华 周迎久
在农村沼气建设上,河北省的建设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但是,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受多方面因素制约,不少地方的沼气池使用率仅有50%。
■问题:缺原料少服务
□现状:已建沼气池利用率50%
张家口市自2000年开始实施以农村沼气池建设为核心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农村沼气建设步伐很快。
宣化县至今一共建有约3000个沼气池,其中包括农户、大棚种植户和养殖户等。然而,大部分农户使用一年后基本停用,大棚种植户和养殖户在继续使用,使用率仅为50%左右。康保县共建七八千个沼气池,一年后的使用率降至50%左右。
“导致沼气池利用率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北方气候寒冷、温度低,以张家口市为例,全年平均气温9.8℃~12.8℃,而沼气最佳发酵时间一般在5月~10月,这段时间温度最适中。由于冬季产气率偏低,农户使用沼气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九三学社河北省委的一位专家分析道。
这位专家指出,这两年,农村生产结构在发生变化,导致一些农户自养家畜越来越少,沼气的原料不足。
与此同时,后续的技术服务没跟上也是原因之一,“三分建池七分养护”。河北省虽然建立了一些后续服务网点,培养了一些后续服务人员,但尚处于摸索阶段。
■问题:投入大补贴少
□现状:建池积极性不高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农村沼气建设上也面临新问题。
补助标准偏低的问题普遍存在。河北省农村户用沼气投资平均每户约为3000元,政府的补贴是400元~500元。由于补助偏低,再加上近期材料、灶具、配件及劳动力价格上涨,建池成本增加,增大了农户自筹资金数量,农户建池积极性普遍不高。
同时,由于各县、区财政资金紧张,农村沼气项目县级配套资金难落实,增大了项目推进的难度,增加了农户和项目单位的投入,项目村和群众积极性不高,影响了项目进度。
除了资金,技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据了解,河北省沼气工程尚没有标准化的设计和施工系统,建池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多数沼气工程企业缺少相应的技术筛选与鉴别能力,沼气工程项目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政府应提高现行农村沼气建设补贴标准,引导民营企业和私人自筹资金,也可以探索联户建、股份制合作建等沼气建设新模式。”河北省社科院研究员李茂说。
■思路:产业化商品化
□途径:大中工程为主,完善服务
破解沼气利用难题,河北省各地也在积极探索。
面对当前农村沼气向规模化、市场化、专业化、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沧州市及时调整发展模式,由过去基本上以农村户用沼气池为主,转变为大力向养殖小区、联户沼气、养殖场等大中型沼气工程为主。在项目申报中央资金支持方面,大中型沼气工程占所有沼气项目的比例达70%,农村户用沼气池比重大幅降低。
2010年,沧州市共建设30余处大中型沼气工程,投资达5956万元,投资规模首超户用沼气。青县大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盐山益民养殖场大型沼气工程和泊头兴旺牧业有限公司大型沼气工程,成为河北省乃至全国大型沼气工程建设的标杆。
据了解,这30多处大中型沼气工程以养殖小区、联户沼气、养殖场沼气为主,全部建成运行后,每年可产沼气635.2万立方米,节约标煤1.2万吨,节约资金近1800万元。
在博野县,完善的沼气服务队也让不少农民受益。杜各庄村是博野县最早的沼气项目建设试点村,目前有近400户建有沼气池,且年年都在增加。
村民赵占芬告诉记者,现在村里成立了一个沼气服务站,根据季节变化派人上门指导,如果有问题,随叫随到,还给清理沼气池,特别方便。
目前,博野全县共设置沼气产业服务网点53个,服务站8个,专业沼气服务人员120多人。完善的服务体系使博野县沼气用户解决了后顾之忧,提高了沼气使用效率。截至2010年底,博野县已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3100个,遍布7个乡镇,133个行政村,沼气普及率达到21.8%。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