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谁拦住了农村环保的步伐?

“十二五”农村环境保护系列报道之问题透视
Eedu.org.cn 作者:内详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4-18

 

    伴随着农村环保工作的不断推进,现实矛盾和困难逐步凸显。政府财力有限,相当一部分村庄经济薄弱,起步投入不足;工程资金难到位,后期运营管理跟不上,工程效果受影响;投入多、补贴少,技术操作不够成熟,农民积极性不高。一系列问题浮出水面,解决之道在哪?不少地方正在上下求索。


    生态眼

 

该是城市反哺农村的时候了


◆曹俊


  资金缺口已然成为农村环保工作的瓶颈,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诟病。那么,究竟该由谁来为农村环保埋单?


  要想厘清资金来源,就要分析清楚农村环境问题凸显的根源。尽管不少人对农村有这样那样的非议,对农民的环境意识和文化素质存在质疑,但我们却必须正视问题的根源:我国特定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是农村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深层原因。农村为何总差钱?根源在城乡二元结构。多年的城乡分治战略,使城市和农村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对农村环境的长期忽视,使农村环境问题在历史的积淀中错综复杂。


  农村为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与之相随的也是巨大的牺牲。从农产品“剪刀差”到农民工的廉价劳动力,再到正在进行的土地占用,农村为城市化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这些代价已为大多数人所认可,国家也已经实施了农产品价格补贴、取消农业税等多种措施来补偿农村,但还有相当残酷的现实被很多人所忽视,即环境代价以及代价背后的环境不公。


  最初的环境不公主要体现在农村环境资源被公共占有上。为了城市发展,农村的环境资源无偿地为城市服务了百十年。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土地等资源产权关系不明晰,农村的环境资源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几乎没有有效的经济手段可以对农业生产中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的部分给予一定补偿,对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的部分收取一定费用。


  为了城市人能喝上干净的水,水源地所在农村不能建任何工厂,牺牲了许多经济发展的机会,可却很少有下游城市给上游农村补偿;为了城市人能呼吸上新鲜的空气,一个城市需要自身面积几倍大的农村缓冲区来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却几乎没有城市为农村的努力做出支付;为了城市环境更美好,农村腾出了大片土地建设垃圾填埋场,接纳了城市的垃圾,却换来了城市的嫌弃。

  随后的环境不公主要体现在产业转移和现代工业对农村的侵蚀上。快速的农村城镇化进程和产业梯级转移,给农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环境污染,却没能带来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环境管理水平的提高。


  在二元社会结构下,城乡差距持续扩大,农村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相当多的人以农业为生,很多农村无论在绝对意义还是在相对意义上,都处于贫困状态,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和生活压力。为了日子更好些,农村也将视野投向了招商引资,可却在无知和急迫中面对着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以及随之而来的污染转移。


  越来越多的开发区、工业园区特别是化工园区在农村悄然兴起,而来到农村的往往是被城市抛弃的重污染企业,他们布局分散、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在农村的管理缺陷和执法漏洞下,肆意糟蹋着农村的生态环境。一个年缴税费仅60万元化工厂排出的污水,就可以使附近上千名农村居民的饮用水遭受严重污染,上百亩良田被毁绝产。日益严重的污染只能导致更大的污染治理资金缺口,恶性循环让农村环保工作陷入僵局。


  而与污染相对应的环境治理投资倾斜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乡环境不公。前些年,我国的污染防治资金几乎全部投向工业和城市,将农村遗忘在发展的角落。城市环境污染不断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近几年的中央财政“以奖促治”确实给农村筹资送去了曙光,但相对于全国60万个行政村,40亿元的专项资金在某种意义上仍然是杯水车薪。


  这3方面的历史性环境不公,是农村环境陷入困局的根源。而今,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城市反哺农村的时刻到了。农村开展环保工作的钱从哪里来?应该从城市来。怎么来?需要政府主导实行财政转移支付。


  事实上,为了筹措资金,也有不少农村在尝试建立多元化融资机制,可成效仍不够明显。环境保护尤其农村环境保护本身是一项公共事业,属于责任主体难以判别或责任主体太多、公益性很强、没有投资回报或投资回报率较小的领域,自然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也就不强。而纵观国际社会,各种市场化的实践也很活跃,但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不发挥主导投资责任和作用。政府可以直接提供,也可以采用给予补助的方法通过市场提供,还可以利用政策引导市场提供,但政府的主导地位不能动摇。


  城市反哺农村,是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思路,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是这种反哺必须由政府来主导,应当是政府行为。如果违背规律,该反哺却不反哺,或者延迟反哺,城乡差距越拉越大,那么不仅农村的生态环境会恶化,最终城市乃至整个社会都只能为曾经的短视埋单。

 

    直面问题:资金不足

 

资金缺口影响有多大?
云南部分项目后期运行管理难持续

 

  中国环境报记者 蒋朝晖


  云南省共有13万个自然村、3000多万农村人口。作为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需要多少资金?


  “十一五”期间,云南省重点推进九大高原湖泊(滇池、洱海、阳宗海、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异龙湖、程海、泸沽湖,以下简称“九湖”)沿湖494个村落环境综合整治。各级政府认为这项工作对湖泊水质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部分项目因资金短缺而影响运行管理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记者近日到玉溪市江川、华宁、澂江3县采访,明显感受到了资金投入不足带来的诸多现实难题。


  ■资金未到位
  □10个项目达458万元


  “九湖”流域有3238个自然村,农村人口约301万人。按照《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沿湖村落环境综合整治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九湖”沿湖涉及55万人的494个沿湖直排村落和主要入湖河道直排村落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投资(静态投资)为110983.89万元,持续近3年(即2009年~2011年)。


  “十一五”期间,云南省各级政府通过多种途径积极筹措资金,然而,在实践中,部分项目资金难以全部到位的情况一直存在。
  记者在一份抚仙湖水污染综合防治工程项目进展月报表上看到,涉及玉溪市江川、华宁、澂江3县沿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一五”规划项目共有10个,批准或计划总投资2006.07万元。截至2010年底,累计完成投资1541万元,累计到位资金1547.83万元。未到位资金458.24万元,约占计划总投资的23%。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九湖”流域各级环保部门承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克服了许多实际困难,采取各种措施,想方设法确保这10个项目全部按期完工,并顺利通过了竣工验收。


  ■资金有缺口
  □项目后期一直无法移交


  据了解,《方案》提出的2011年“九湖”沿湖村落环境综合整治目标很具体,如农村工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率达100%、农村生活污水综合处理率达到7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和清运率达到85%、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80%以上、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等。


  当前,在“九湖”沿湖村落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尽管云南省各级政府开展了大量工作,但由于管理体制不完善、责任主体不明确等种种原因,部分项目后期运行管理经费仍难尽快落实,要如期完成综合整治目标困难重重。


  在澂江县,位于抚仙湖沿湖的有4个村庄,分别为立昌村、兜底寺村、大前所村、矣旧上村。在这几个村,共有4个已完工的项目,后期运行管理经费至今没有到位。另1个工程为抚仙湖北岸梁王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已于2010年10月29日通过竣工验收,但也仅有一年的后期运行管理费用。目前,这5个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一直无法移交,项目由环保部门建设、环保部门管理的尴尬局面依然存在。

  澂江县环境监测站站长马彦华认为,资金投入缺口过大,是当前沿湖村落环境综合整治遇到的最大难题,尤其是表现在项目的后期运行管理中。因此,经费严重缺乏的问题亟待解决。


  据工作人员介绍,资金方面的另一个问题是,因租地、施工等费用上涨,项目实际投入比批复的项目资金数额增大,入不敷出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给当地政府增加了不小的压力。


  ■筹资缺渠道
  □中央资金有限,仍以地方为主


  长期以来,为保护治理“九湖”,当地政府和群众付出了艰辛努力,在一定时期内,沿湖各级政府财政收入均受到一定影响,投资能力普遍偏弱。


  据了解,在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为顺利完成《方案》提出的目标任务,云南省明确这批项目资金筹措以地方为主、省级适当补助,同时积极争取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支持。


  省级配套资金渠道主要是整合各部门的专项资金,包括环保、农业、水利、林业、爱卫会等方面,或者设立省级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地方上除配套一定的资金支持外,还安排农户投工投劳,提供项目建设用地。


  当前,为进一步加快“九湖”沿湖村落环境综合整治,云南省正在积极挖掘潜力,通过引导各级地方政府加大投入、把农村环保投入列入年度预算等多种措施,千方百计为工程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来源保障。


  各级政府治污投入不断加大,群众积极筹资出力,突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保障瓶颈正在迎来新的机遇。

 

[1] [2] 下一页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