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红色摇篮”绿色的未来
用“火爆”来形容今年的江西旅游市场,毫不夸张。
在刚刚过去的5个月里,江西已接待海内外游客6405.16万人次,旅游收入455.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1%和35.17%。井冈山、庐山、三清山等景区几乎“一房难求”,有时连农户家中的床铺都不得不拿出来应急;各大旅游车队也是连轴转,旅行社提前半个月才能预订到车辆;而全省大部分地区的导游一个月至少有25天以上在带团,有的旅行社经理不得不亲自上阵。
“建党90周年引发的红色旅游热,仅是旅游市场火爆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江西旅游产业素质的全面提升,各地发展旅游业的热情高涨,以及‘江西风景独好’大型旅游推广月活动如火如荼,使得江西旅游业‘全面开花’。”省旅游局局长王晓峰告诉记者,在新一轮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热潮中,江西要继续乘势而上,必须走有江西特色的发展之路。而这一特色的核心就是:以红色旅游为引领,以绿色旅游、古色旅游为支撑,走多元化发展之路,形成江西旅游整体崛起的大格局。
跳出“红色”发展“红色”
6月的巍巍井冈,到处都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广东游客江秀英说:“在追寻红色记忆、接受革命教育的同时,赏美景、体验民俗、玩漂流、看实景演出,井冈山彻底改变了我原来对红色景区的印象。”
是什么让井冈山红色旅游如此与众不同?没有秘密。就是找准时机、调整产品结构,将红色旅游真正当成旅游产品来做,按市场的规律来做。
实际上,和国内许多红色旅游景区一样,早在几年前井冈山就有了危机意识。全国性大规模的系列教育活动告一段落后,业内人士提出疑问:红色旅游到底能走多远?这一发问,是当时全国红色旅游景区面临的普遍难题。当时的井冈山管理者已经认识到,单一的红色旅游形象,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井冈山旅游的发展,是一种局限。而井冈山本身,各种可挖掘的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于是,从“革命摇篮”到“走红色之旅,游绿色井冈”,再到后来的“五彩井冈”,井冈山旅游步入转型期,走出了一条跳出“红色”发展“红色”的创新之路。
事实证明,井冈山的创新之路是成功的。跳出“红色”发展“红色”的理念,对于目前江西红色旅游的整体发展,是有借鉴意义的。
毋庸置疑,江西是红色旅游资源大省,但离红色旅游强省尚有距离。全省1258处革命旧址、旧居和战斗遗址,目前得到有效利用和开发、成为红色旅游景区(点)的并不多,而且不少革命旧址、革命博物馆游客量仍十分有限。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使其成为红色旅游发展的产业优势,像井冈山一样,跳出红色旅游单一发展模式,走红、绿、古交相辉映的多元化发展道路,是必需之举。
“在硬件上,根据《全国红色旅游二期规划》,进一步加大投入,对全省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改造;在观念上,形成跳出‘红色’发展‘红色’的发展理念,使红色旅游融入江西旅游发展的大局中。”王晓峰认为,旅游是一个综合产品,只有首先将红色旅游景点所处的城市或区域发展成为一个旅游区,具备吃、住、行、游、娱、购等旅游要素,才能使红色旅游真正成为市场产品,而非行政手段调节下的产物。
红、绿、古交相辉映实现“风景独好”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江西旅游仍只有庐山在全国有名气。进入21世纪,江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逐渐形成了以九江(庐山)为中心的庐山旅游圈、‘井冈山-瑞金’为中心的赣中南红色旅游圈和‘三清山-龙虎山’为中心的赣东北旅游圈。”江西观光国际旅行社副总经理乔庆华说:“如今,江西各地发展旅游的热情高涨,旅游产品不断增加,旅游市场十分火爆,恰好印证了江西旅游的宣传口号——江西‘风景独好’。”
从一枝独秀到三足鼎立,再到百花齐放,是江西旅游业发展的轨迹;而红、绿、古三色旅游交相辉映,则是市场的必然选择。
在吉安,以井冈山旅游为龙头,以武功山、青原山等生态休闲旅游带和古村、古迹、古韵为代表的庐陵文化景观带为两翼,构建“大井冈”旅游圈;在萍乡,安源红色旅游与武功山生态旅游有机结合,成功打造“安源-武功山”红色生态之旅;在上饶,资源组合呈现叠加效应,“黄山-婺源-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旧址(葛源)-方志敏纪念馆-叠山书院-武夷山”等3条“红色之旅”精品线路,深受游客欢迎。
市场告诉人们:红色吸引人,绿色留住人,已成为许多游客对江西旅游的印象及评价,江西旅游业已逐步形成红色旅游强势引领,生态旅游与乡村旅游发展良好,旅游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可喜局面。“江西风景独好”这一新的旅游品牌的确立,也将引领江西旅游业走向一个整合、提升、转型的大发展阶段。
让百姓成为发展旅游业的“主角”
红色旅游,江西已经抢占先机。然而,近年来,四川、湖南、陕西等省的红色旅游发展也如火如荼。面对兄弟省市的竞争,江西如何继续领跑?
南昌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黄细嘉分析,必须打破行政区域限制,走联合发展之路。“红色旅游是一个社会工程。不可独家操办,不可画地为牢,不可仅仅依赖政府经营”,他说:“江西尽管处于领先地位,但仍要主动出击,与周边相关景区联手打造市场。”
6月25日,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第三次联席会议在广东大埔县召开,签订了《闽粤赣三省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推广合作协议》,江西和广东、福建三省联合推广“中央苏区游”;红都瑞金将两条红色旅游线路拓展到了福建以及省内的南昌、井冈山,将自己变成了连接线上的中点;南昌、井冈山、安源等地,也先后与全国其他红色旅游城市签署区域合作发展协议。
发展红色旅游动力的源头在哪里?关键在于改变经营体制,调动社会资金投入旅游事业,让群众真正从红色旅游中得到实惠。据统计,目前,我省有18万人直接从事着红色旅游的工作,90万人间接因红色旅游而实现就业,产生红色旅游综合收入327亿元。在井冈山、瑞金等地,许多老百姓自发地加入到旅游产业的队伍中,曾经的“泥腿子”上岸做起了导游、组建了旅游车队,开起了旅行社和旅游商品专卖店,自觉地成为当地旅游业的推动者。而这种来自民间的力量,将成为当地旅游发展最长久的动力。据了解,到2015年,我省将鼓励80万人直接从事旅游业、400万人实现间接就业。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李官小学开展“绿色未来行动”活动 中国的绿色未来不是梦 周生贤:推动区域绿色经济发展 共创东北亚绿色未来 “智慧的电网”:编织绿色未来 红色摇篮对北京奥运的绿色诠释 博鳌亚洲论坛热议气候变化 共创更加绿色的未来 “大众汽车畅想绿色未来奥运城市之旅” 登陆天津 “大众汽车畅想绿色未来奥运城市之旅”启航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