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发表我国可持续性生态指标评价研究成果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自然科学基金会网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2-13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循耿涌研究员率领的研究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支持下,围绕上述学术问题,通过紧密的国际合作和院地合作,开展了切实有效的研究,并取得以下初步成果:
提出了基于能值理论的产业生态系统中观层次工业园的绩效评价方法,尤其是针对系统内部废物能值的计算方法,根据产业共生中利用的不同副产品的理化特性和循环范围,开发了不同废物的能值计算路径,解决了能值分析研究中长期存在的废物能值转换率的计算方法问题。同时,设计了既反映产业生态系统结构又表征其功能的能值特征指标及反映系统整体绩效的综合指标,从而可以科学地评价产业生态系统建设的绩效及发现存在的问题,确定不同形式的再利用和再循环对于提高系统整体生态效率的贡献,为科学指导国家生态工业园项目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实现其可持续发展。该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408(2010)5273—5283。
在产业生态系统的宏观层次(即区域层次)开展了基于社会代谢多尺度综合分析方法的系统评价研究,研究团队针对不同省份和城市开展了基于消费的区域生态效率研究评价研究,提出了不同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同路径,相关成果发表在ENERGY36(2011)4799-4808和39(2011)5999-6010。
其他相关成果,如针对国家循环经济指标体系评价的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上,针对区域产业生态系统低碳化发展绩效评价及发展路径的研究发表在ENERGY POLICY上,针对产业生态系统最优循环规模、边界和路径的研究成果被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录用。
根据上述研究成果开展系统集成的中国各类可持续性生态指标评价的研究结果发表在2011年9月8日出版的NATURE(《自然》杂志)上,该文系统总结了目前各类生态指标存在的问题,提出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比例型指标数值的下降并不意味着物质和能源的消耗、排放就减少了的观点,以及整体上缺乏预防性指标及社会类指标,相关数据收集和处理困难及地方官员偏向于采用容易出政绩的指标而忽略对区域长期可持续发展更有利的指标等观点。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可持续性决定中部崛起高度 城市的可持续性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