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自然生态 >> 正文

揭开世界“第三极”生态面纱

Eedu.org.cn 作者:赖雨晨 彭茜    资讯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0-19

 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考显示,该地区食物链保存完好,生物多样性水平超预期。 

“天然动物园”
 
  这次科考于2009年启动。

  科考负责人之一、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与恢复研发中心主任胡慧建告诉记者,“在这次科考中,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发现大约460种脊椎动物。”

  根据阶段性成果报告,本次科考还发现了蛇类新物种1种、国内近40年未发现的蛇类1种、国内鸟类和蛇类新记录各1种、未确定的新物种或新记录4种。“当然,这还是阶段性结论。这些发现有待国际学术界评估和最后承认。”胡慧建说。

  珠峰保护区成立于1988年,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最高海拔8844米,最低海拔约1800米,平均海拔4200米,是全球海拔最高、落差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世界极地高山生态系统。据了解,目前,全世界有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有5座位于该保护区内。

  珠峰保护区北部是典型的高原地貌,草甸、草原、苔原、冰川生态系统兼具;南部是喜马拉雅山南坡幽深的沟谷,河流蜿蜒、森林丰茂,受印度洋暖流影响,甚至具备一些亚热带气候特征。

  “新物种主要是在这些沟谷里发现的,较为形象地说,简直就是一个"天然动物园"!”胡慧建说,“其实,珠峰保护区就好比"中国野生生物基因库、分化中心和潜在的扩散中心"。这里的偶蹄目动物、猫科动物的丰富程度是全国少有的,而鸟类里面仅猛禽就有30种-40种,超过国内任何一个地方。”

  珠峰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水平之高,大大超出研究者预期。

  两栖爬行类动物研究者潘虎君2011年以来多次在珠峰地区进行野外调查,他把这里称作“最神圣”的保护区。“我也到过东部的一些保护区,但是珠峰的丰富程度是最让人震撼的,从常人无法攀登的雪峰到亚热带的阔叶林,在这里调查两年了,可发掘的东西太多太多。”

  鸟类研究者李晶晶说,人们印象中的高原是荒凉的,物种稀缺,“但是珠峰保护区、尤其是喜马拉雅山南坡一带,完全颠覆了我们的这种印象。”

  胡慧建认为,珠峰保护区内仍然保存了非常完整的食物链,说明当地生态环境的原生度高,没有遭到破坏。

  “我们在野外调查,经常可以很容易地看见藏野驴、野兔、旱獭。”潘虎君说,“现在人们的动物保护意识和保护区的管护力度都提高了,加上政府出台了一些像湿地恢复之类的环保政策,对高海拔生态的保护产生了正面影响。”
进行全面科考
 
  据介绍,本次科考由国家和西藏自治区林业部门划拨专项经费,珠峰保护区分别委托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学,实施脊椎动物调查和植物调查。参与调查的研究者还有部分来自中南林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昆明动物研究所、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

  据了解,目前调查范围已达3.2万平方公里,几乎覆盖了珠峰保护区全境,希望在发现物种、评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水平、勾画生物资源轮廓方面取得进展。

  胡慧建说,这是珠峰地区调查内容最全、调查范围最广、调查时间最长的一次野生动植物科考工作。

  “到目前为止动物部分已经进行了两年,而且野外考察覆盖了四季的变化。和以往科考相比,一个明显的进步是我们加大了对沟谷地带的调查力度。”

  据介绍,本次科考除了记录发现物种的种类、数量等,还通过GPS系统对发现地点进行了定位,以建立完整的保护区动植物资源数据库。

  “最近一期的野外考察,我们搜集到大约380件小型兽类的标本。”兽类研究者胡一鸣告诉记者,“这些标本我们会带回内地,会邀请相关方面更资深的专家进行鉴别和研究。”

  “我们这次细致调查的是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吉隆沟,保护区内还有三条大的沟谷,调查得相对比较简略。每一条沟谷都有自己的特征,物种有差异,如果能一条沟、一条沟地做下去,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一定有更多物种被发现。”
 
还有很多谜没有解开


  研究者认为,在珠峰地区进行生物和生态学研究有深远意义。

  珠峰保护区位于全球最高大、最年轻的喜马拉雅山山脉中段,被称为世界“第三极”。这是除南极、北极之外,世界上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区,同时,它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此外,掌握珠峰地区生物组成特点,还在青藏高原的演变、生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生物起源等科研课题上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在本次调查告一段落之后,我们希望进一步做一些选点、选种的监测,或者克服不利条件,到更偏僻、更深入的地方做一些探索性的调查。”潘虎君说,5000米以上极高海拔地带的研究也亟待完善。此外,如果能联合气象、地理和宏观生态方面的专家共同工作,珠峰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将会有更大价值的成果。

  “这次考察,让我们初步掌握了保护区内有什么物种、分布在哪里。”据保护区生态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曹天堂说,“但是还有很多谜没有解开,例如每种生物的数量有多少,动物分别在什么时候迁徙、迁徙的路线等。”

  (记者赖雨晨彭茜)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