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努力将三江源试验区建设成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1-6

  国务院决定建立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批准实施《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称《总体方案》),将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推进到了新阶段、新征程。实施《总体方案》,必须认真总结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准确把握三江源重要的生态地位,充分认识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持续投入巩固和发展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根据省十二次党代会部署,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先行区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一、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的成效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在三江源地区开展的生态保护和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1978-1999年为启动实施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拉开了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序幕,国家相继颁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水污染防治法》、《草原法》等生态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一、二、三期工程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工程,设立了隆宝、可可西里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为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2000-2010年为大力推进阶段,该阶段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生态保护和建设是其主要内容,颁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水法》、《环境影响评价法》、《退耕还林条例》、《土地管理法》等生态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了资金投入、生态补偿、对口支援等政策,建立了森林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设立了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年宝玉则、坎布拉、贵德等3个国家地质公园,以及贵德黄河清国家湿地公园和麦秀国家森林公园,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草)、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即一期工程)、湿地生态补偿试点等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极大地推进了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2011年,国家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决定建立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批准实施《总体方案》,标志着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

  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湖泊、湿地、草原、森林生态系统的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并开始向良性转变。二是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初步改善。三是生态补偿机制初步建立。四是各族人民保护生态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二、准确把握三江源特殊的生态地位

  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关系到全国的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中国以及东南亚的重要产水区。三江源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拦截了西南气流带来的大量水汽而形成充沛降水,加之区内地势平坦和冻土层作用,水资源储蓄能力较强,是全球现代冰川集聚地之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也是亚洲乃至世界上孕育大江大河最集中的地区,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提供了丰富水源,是数亿人口的生命之源,也是整个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

  亚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启动区。三江源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对外部环境变化极为敏感,是全球气候的被动适应者,也是亚洲乃至北半球气候的主动创造者。三江源作为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耸立于亚洲大陆对流层中部的“热岛”和“中流砥柱”,以强大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极大地改变了北半球大气环流形势,形成了亚洲季风,对北半球的气候变化有着外溢性的影响。

  全国乃至东南亚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青藏高原如同一块巨大的天然屏障,使中下游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共享生态安全。首先青藏高原阻挡着北极南下的寒流,使东亚地区的热带雨林界限向北延伸至北纬30度;其次阻挡了西北部沙漠的扩张和南方温暖潮湿的空气北进,加强了东亚季风,形成东部湿润气候,是造成南亚雨季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可能是一片亚热带沙漠。“三江源”作为青藏高原的核心区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核心”作用。

  中国乃至世界高寒生物资源宝库。由于地理位置的独特和海拔高度的影响,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孑遗物种,而且进化发育了一批适应高寒生态环境的物种,成为现代物种分化和分布中心之一。三江源很多地区至今仍是无人区,为近代一些物种免受人类的毁坏创造了条件,该地区因此成为我国重要的珍稀物种繁衍中心。同时,三江源试验区是我国主要的藏区之一,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任务繁重,肩负着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的重要责任。

  三、充分认识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立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是三江源地区从单纯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向统筹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和区域发展的战略突进,是党中央、国务院基于全局高度做出的战略决策,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是促进流域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引领青海发展的大战略和大机遇,是推进三江源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对实现我省“两新”目标,完成“三区”建设任务,巩固生态成果,改善民生,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民族团结,确保社会长治久安,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建设好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有利于巩固和扩大生态建设成果,推进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建设,维护全流域的生态安全;有利于转变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使各族群众分享改革开放成果;有利于建立健全体制机制,走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子,为全国提供经验。

  四、将三江源试验区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先行区

  紧紧围绕贯彻落实《总体方案》和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加快三江源试验区建设的各项前期工作。一是要加强学习和宣传,准确领会和把握科学处理好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三者关系是试验区建设的宗旨和主线;积极探索建立规范和长效的生态补偿机制、新型绿色绩效考评制度、完善的监测预警及管理体制是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为全国建立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积累经验、提供示范是我们的使命。二是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抓好试验区重点领域各专项规划的研究编制、衔接审批和组织实施工作。三是加强生态补偿机制和配套政策研究,把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落实生态管护公益岗位作为主要内容,探索和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建立以生态保护和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评和奖励约束机制,抓紧研究制定《三江源生态保护条例》、《三江源生态补偿条例》和生态补偿实施办法,先行先试,大胆创新。

  试验区建设要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即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科学布局、分类指导,梯次推进、整体发展。在重点保护区采取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加强保护和修复,其中核心区除允许一定限度科学考察外,严格限制生产活动,其他地区也要控制对自然生态有明显影响的产业发展、经营活动和城镇建设,减轻人口压力,引导人口有序转移,努力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稳定和良性循环。在一般保护区加大保护建设力度,控制草原利用强度,实现草畜平衡;合理布局牧区聚落,引导牧民有序集聚;依托特色优势资源,发展生态型经济。承接转移发展区在切实做好生态保护建设前提下,构建以州府县城为中心、重点乡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承接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的转移人口,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社会保障和服务功能;转变发展方式,科学规划黄河沿岸综合开发,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有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努力实现低碳绿色发展。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