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华东师大发布长三角城市化过程及生态环境状况报告

Eedu.org.cn 作者:黄辛    资讯来源:科学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3/24
  3月21日,华东师范大学首次发布《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过程及其生态环境状况》报告。报告认为,长三角地区在经历了近20年的快速城市化和高强度耕地流失,地表景观发生着显著变化,但总体生态环境状况开始由“一般”升至“良好”,在全国区域生态环境评价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这份由该校“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和全球城市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研究报告,首次从生态角度介绍长三角发展现状,总结城市化道过程带来的影响。
 
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和全球城市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主任象伟宁教授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作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长三角地区目前仍处于城市化发展中期阶段。伴随近年生态文明建设、城市科学发展,长三角生态环境状况已开始明显好转。按照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环境质量等要素构成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5年间全区域指数为“优”的面积比例从20.85%增至25.76%。但他表示,“与世界其他发达城市相比,位于该地区的上海、苏州、无锡、南京和常州等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仍有待提高。”
 
科研人员依据遥感数据解译的长三角地区1990、2000和2010年土地利用信息,包括耕地、林地、水域等,详细研究了城市化过程中长三角地区景观类型以及土地利用的历史演变过程。
 
报告认为,长三角地区城市化水平在2005年之前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之后则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研究人员认为,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1989——2011年期间,浦东开发开放带动了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大中城市新区建设和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同时,长三角地区耕地面积快速减少、建设用地迅猛扩张。
 
报告团队将长三角城市发展形态分为7种类型。最佳形态是“高级协调型”,目前仅杭州一地。上海、苏州、南京、无锡等已属于“过度发展型”,部分非一线城市“摊大饼”从发展滞后型变为过度发展型。
 
象伟宁特别建议,长三角地区在大规模城市化及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要注重提升区域环境生态调节和自我恢复功能的能力。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