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自然生态 >> 正文

澳大利亚浅海珊瑚恐将在30年内踏进灭绝门槛

Eedu.org.cn 作者:常旭旻    资讯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3-6

随着全球变暖导致海水温度升高,浅海珊瑚礁遭到的破坏将比人们此前预想的更为严重,其中澳大利亚大堡礁的部分海域将在未来30年内进入破坏的高峰期。

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潜入大堡礁(自路透社)

据路透社报道,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大学的研究者最近在考察浅滩珊瑚礁时发现,即使海水的整体酸度只出现了微小幅度的上升,也将对珊瑚礁造成巨大的破坏。

悉尼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的艾米丽?绍尔(Emily Shaw)是此项研究负责人,她介绍说:“老实说,我们以前认为本世纪内(气候变化)对珊瑚礁的破坏不会突破临界点。但是现在我们发现,在2040年之前这个临界点就可能被打破。如果人们继续按照目前的轨迹来排放二氧化碳,那么海洋要经过数千年才能恢复到今天的海水化学环境。”

作为世界七大自然奇观之一,绵延2000公里的大堡礁栖息着约400种珊瑚、240种鸟类以及1500种鱼类,每年还创造了60亿澳元(约合61.3亿美元)的旅游业产值。

珊瑚礁特别容易受到海洋表面水温升高以及酸度增加的影响,海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使得细小的珊瑚虫缓慢形成珊瑚礁的过程变得更加艰难。

2012年有研究发现,加勒比海海域的珊瑚礁增长速度已经下降了70%以上,其中美国佛罗里达州沿岸的浅海问题尤其严重。

全球变暖会让海洋吸收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其产生的化学反应继而导致海水酸度增加,在最坏情况下,将致使热带珊瑚礁白化直至死亡。

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按照科学研究目前预测的水平增加并造成气候变化,那么到本世纪中叶的时候,大部分珊瑚礁都可能会“功能性灭绝”。

据绍尔的团队介绍,栖息在浅海珊瑚礁以及滨海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比那些生活在深海环境中的生物更有可能暴露在极端酸性环境当中。

对于浅海珊瑚礁来说,自然的酸度变化主要来自潮汐的涨落和珊瑚礁中藻类在白昼和黑夜之间更替的化学反应活动,此外季节变化也会起到一定作用。

绍尔说:“不断升高的二氧化碳水平降低了海洋对这些变化的承受能力,这片海域存在的问题在其他地区同样存在。”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