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应弥合分歧达成气候变化新协定
12月5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火车站,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施泰纳(右)准备登上“气候快车”。这列“气候快车”当天从这里出发,途中停靠德国科隆和汉堡,最终抵达丹麦的哥本哈根。这列蓝色和绿色涂装的火车上载有400多人,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与会代表、联合国官员、环保人士和记者等。此次活动由国际铁路联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自然基金会等组织共同发起,意在唤起人们关注公共交通给气候带来的影响和宣传乘坐火车的环保益处。 新华社记者徐速绘摄
新华社记者赵卓昀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在这一问题上,各国首先应当考虑的是如何通过帮助对方来帮助自己,”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即将于7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前夕,谈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新协定的内容方面仍然存在的分歧,施泰纳说,任何谈判都会存在分歧,这也正是需要进行谈判的原因。“但如果谈判各方都只关注自身的利益而不愿做出让步,那我们所有人就都永远无法成功。”
施泰纳指出,在这方面,中国等一些国家近来的积极表态为其他谈判方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即将在哥本哈根召开之际,中国公布关于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推动了一股新的潮流,这也表明了中国进一步促使经济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这两者相脱离的决心,”施泰纳说,“中国与美国、欧盟、日本、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和韩国等国近来分别做出的承诺加在一起,将会使在哥本哈根达成决定性协议更有可能。”
施泰纳说,一个公认的事实是,发达国家应当对目前的全球变暖问题承担主要责任,因此西方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些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也是理所应当的。尤其是那些社会经济条件依然相当落后的非洲国家,它们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很小,但受到的气候变化影响却很大,自身又缺乏应对挑战的能力,因此十分需要国际社会的帮助。
12月6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会场布置一新。新华社记者徐速绘摄
12月6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会场布置一新。新华社记者徐速绘摄
12月6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工作人员布置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会场。新华社记者徐速绘摄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