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学家呼吁重视“碳捕捉和储存”
此次论坛由南京邮电大学与美国纽约理工学院共同发起。论坛上,江苏省生态学会秘书长阮宏华教授认为,“我们现在面临的不仅仅是金融、经济危机,还有环境和生态危机。若说金融和经济危机带来的是财政上的损失,环境和生态危机带来的则是生命的损失。”而目前面临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就是全球变暖,造成这一现状的罪魁祸首,就是过量排放的二氧化碳。
太阳能光伏、风电、生物质能源的出现,为人类摆脱化石能源依赖带来曙光,但是美国环境保护局可持续化技术部门主席赫里贝托·卡比萨斯为此敲响警钟,他认为即便是美国这个世界首屈一指的发达国家,到2035年也无法做到完全或大部分利用新能源取代煤发电,对于其他国家而言难度就更大。
面对这样的矛盾,美国创新采煤方案咨询机构顾问阿伦·维克利提出,在现有煤发电厂加装碳捕捉装置,对碳进行捕捉和储存可以成为一种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手段。所谓碳捕捉与储存,一般指的是将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捕获,然后将其泵入海底、沙漠或陆地下面进行封存。
阿伦·维克利表示,煤燃烧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有90%能进行捕获,如果将其捕获后存入地下,就能够大大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缓全球变暖。
据了解,欧盟已为碳捕捉和储存项目注入10多亿欧元启动资金,还将通过碳交易体系再筹措45亿欧元后续资金;欧盟还要求,2020年之后以煤为燃料的新建电厂都应具备碳捕捉技术。而美国也将在未来10年投入4.5亿美元在美国7个地区进行碳捕捉和储存项目试验。目前,这项技术在我国也已经起步,但还远远不够,目前仅有华能集团投资建设了2个碳捕捉示范装置。
专家们认为,我国地质构造丰富,具备注入潜力的地层可储存二氧化碳14540亿吨,能够满足未来数百年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的需要,必须加大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力度。而被注入地下的二氧化碳并非再次沉睡,而是发挥新的作用。利用二氧化碳驱油技术,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石油采收率,而且将二氧化碳置换原油而长期储存于油岩中,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规模减排。目前,我国“973计划”项目“温室气体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资源化利用及地下埋存”已进入工程示范阶段,在吉林油田已埋存8万吨二氧化碳,实现了石油的绿色开发,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责任编辑:xiexiaoling
>> 相关资讯:北京错峰上下班首日拥堵时段延长1小时 百万市民共建低碳深圳:低碳是一种生活态度 成都气候交易所面向全球打造零碳城市 博鳌亚洲论坛:“低碳”又迷失了? 四川:巴中“筷子路”成本低又环保 建筑减碳标准提速将推“全寿命计算” 韩国谋划碳限额交易市场 基准线划定6亿吨 低碳从娃娃抓起 亲子植树活动举行 低碳:政府职责任重道远 石家庄市民尝试一周低碳生活 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话低碳 城市如何转型迈向低碳宜居?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