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球热点 >> 正文

德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谈判急需厘清的三笔账

Eedu.org.cn 作者:华凌    资讯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1-29

    11月27日,在南非德班国际会议中心外,人们在主办方南非设立的应对气候变化展上参观。新华社记者李启华摄

    纵观近二十年的国际气候谈判历程,虽取得了《京都议定书》、“巴厘路线图”、《哥本哈根协议》及《坎昆协议》等成果,但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以及温室气体排放量不同,各国在如何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上存在差异,各方在谈判中都不肯轻易妥协让步。一些焦灼的问题在每次谈判中都会浮出水面,绕不开、躲不过,但又谈不拢,根源在于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的“欠账、漏账、坏账”未弄明晰,导致谈判总在“拉大锯”,陷入僵局。一些分析人士表示,如果不把这些账厘清楚,此次被全球寄予厚望、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的世界气候变化大会恐难打破僵局而达成实质性协议。

     坏账:极端气候愈演愈烈

    美国政府对于国际气候谈判要么不积极,要么总是发出不谐之音。作为二氧化碳持续排放大国,美国无论从总量还是人均排放量都是相当大的,但为了自身发展、消费及国家利益,它拒签《京都议定书》。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以全球变暖为警示的国际电影中,属美国出品的最甚。就连11月18日联合国发布的一份有关气候变化的报告中都提到,如不及时采取行动,美国大片《2012》中的灾难性场景或将在现实生活中上演。

    这几年,愈演愈烈的极端气候让美国更是饱受损失。今年在美国中部地带已经发生了超过1200场龙卷风,这早已打破了历史纪录。其中有4场龙卷风的烈度为EF-5,是记录风暴烈度的最高级别。风灾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500人,是1953年以来的最高死亡纪录,造成逾9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美国西部地区则遭遇了116年来最潮湿的春天,今年4月的降雨量接近以往全年的平均降雨量,造成密西西比河洪水泛滥,淹没了数千平方英里的土地。在风灾和洪水此起彼伏的同时,一直被干旱困扰的南部得州又遭遇了一个世纪以来最干旱的春季。

    美国皮尤全球气候变化中心的资深科学家杰伊·格尔艾吉表示,一旦出现气候异常变化事件,食物和饮用水水源的短缺将是难以避免的,问题之严重会超乎人们的想象。他警告说:“危险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们所做的一切正在促成更加极端的气候事件的发生。气候的变化并不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是逐渐发生的,它的出现将会是突如其来的,就像干旱和飓风这样的极端天气事件的出现一样。”他哀叹道,尽管这一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但是还没有人站出来处理气候变化这一问题。

    显然,对参加德班大会的美国来说,气候变暖是个最需要算清楚的账,并迅速抉择的问题。

    欠账:奢侈排放与生存排放

    今年以来,国际谈判各方已分别在泰国、德国和巴拿马进行了3次谈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仍然在谁先减排、减多少、如何减以及如何提供资金和气候友好型技术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等事关各国当前和未来经济竞争力和发展空间的核心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

    相对于现在的发展中国家上千万人尚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而为了发展的“生存排放”,发达国家一直是在“奢侈排放”。最初通过国际谈判所诞生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根据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升高主要是发达国家早先排放的结果这一事实,明确规定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负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即各缔约方都有义务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暖,但发达国家对此负有历史和现实责任,应承担更多义务,向发展中国家减排提供所需的资金和技术,以帮助它们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而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没有减排指标。

    据国际能源机构的最新报告,去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增加,创下历史新高,而发达国家的人均排放量仍然远高于发展中国家。最新研究清晰表明,发展中国家承诺的总减排量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承诺。而且,发达国家自从巴厘岛缔约方第13次大会起便不断回避自己的责任义务,将减排的负担转移给发展中国家,同时扣压着发展中国家减排所需的资金和技术。

    时至今日,依旧有诸多发达国家刻意回避生存排放与奢侈排放的区别。发达国家只有认领其历史累计排放的这笔“良心”账,对发展中国家提供切实的技术与资金以助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才不会愧对子孙后代。

     漏账:排放总量与人均排放量

    在国际气候谈判中,有些发达国家总是揪着目前谁是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最多而不放,似乎这就意味着应承担更多的减排任务。然而,如把这笔账明细一下,会发现其中存在很大的计算漏洞,另含隐情。

    德国普福尔茨海姆高等专业学院专门研究气候变化的马里奥·施密特教授曾指出,目前发达国家官方公布的温室气体排放数字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就排放而言,关键是看消费,而不是生产。而发达国家总希望让别人忽视这一事实,总是强调人口大国的绝对排放值。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德国每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10吨,美国超过19吨,中国超过4吨。但是,中国和印度等国的很多二氧化碳排放是为生产在欧美国家消费的产品而产生的。如果考虑这种“外包”生产因素,中国每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实际上只有3吨,而美国则有28吨。

    施密特还强调,欧美国家单个生产企业排放的计算方法也有问题,因为它往往只考虑了企业直接的二氧化碳排放以及用电和运输造成的排放,而企业进口的半成品生产造成的大部分排放却记在别国的账上。显然,发展中国家几个人的排放量还抵不上发达国家一个人的排放,如同早餐上一个人独占几片面包,而另外几个只能共分一片面包一样,谁更应该节食呢?

    气候变化无国界。显然,在德班气候大会上,谈判各国惟有迈出诚实面对自身责任的第一步,才会让人类幸免于这场即将来临的灾难,为未来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石。(记者 华凌)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