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投入超过100亿元
11月12-13日,由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联合举办的节能减排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出席论坛开幕式时说,“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计划中安排用于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投入超过100亿元,明年还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万钢表示,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事关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各国的繁荣发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错综交杂的局面,中国政府推进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毫不动摇,行动毫不松懈。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中国不仅没有放缓,反而进一步增大了节能减排的工作力度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步伐。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在前3年下降了10.1%,2009年上半年又同比下降了3.35%。中央政府出台了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各个产业的规划中,都把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技术水平、节能减排作为努力的重点。在新增加的4万亿元刺激经济的投资中,国家安排了5800亿元绿色投资用于节能减排、生态工程、技术改造与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项目。全国有多个城市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设想,广东、湖北、重庆及江西南昌、河北保定等都已经确定了低碳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的研究项目。
万钢强调,科技在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科技工作将加强对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战略的总体规划,充分发挥科技在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促进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他介绍,目前科技部联合国务院相关部门已经启动了“十二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将提出我国依靠科技应对气候变化的近期、中期目标,更好地统筹和指导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工作的开展,切实发挥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为充分发挥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工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科技部等相关部门启动了“十城千辆”、“十城万盏”和“金太阳”等节能和新能源示范工程,将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起到积极的先导性作用。今后,科技部还将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科技示范项目的产业化发展,加快这些先进技术在工业领域、建筑节能领域、交通领域等各方面的应用和推广;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着力突破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创新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煤利用技术、核能技术,大力推进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技术的利用,为促进新兴产业和绿色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万本太等在论坛开幕式上分别阐述了各部门在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循环经济与绿色产业发展等方面作出的积极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来自国内政府部门、主要国家驻华使馆、有关国际机构、企业界、行业协会、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国内外媒体等超过600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此次论坛为期一天半,分为大会报告、专题研讨和展览展示三部分内容,全面总结、宣传和展示了我国在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积极推动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努力与成就,探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引领和支撑我国新兴战略性产业和绿色经济发展的战略和路径。论坛召开期间,还在会场周边设置了重大节能减排技术和节能减排摄影展览,并对公众开放。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