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旱所通过再分析资料研究青藏高原位势高度
青藏高原(下称高原)被认为是我国气候变化的启动区,其气压系统变化是影响我国天气、气候的重要因子,高原近地层气压系统的季节性变化形成了高原季风。高原季风变化与我国北方春季沙尘暴的多寡以及气候异常密切相关。高原对流层上部的南亚高压系统是北半球夏季强大而稳定的控制性环流系统,影响着夏季我国大范围的旱涝以及亚洲天气系统的分布。
目前,大量相关科研工作建立在国外科研机构的再分析资料基础上。但是,由于各资料再分析中心所采用的同化方案、所用到的数据及相关的偏差校正方法存在着差异,致使各再分析资料存在明显的差别。
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利用ERA40、NCEP/NCAR和JRA25再分析资料以及高原地区的探空资料和1979年高原地区第一次气象科学试验资料,较详细地比较了高原地区位势高度的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套再分析资料在高原地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仍存在明显的差别。相比较而言,再分析资料与探空资料位势高度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JRA25再分析资料的相关系数最大,其标准差最小;但是在高原中部和南部地区,ERA40再分析资料偏差略小于NCEP/NCAR和JRA25再分析资料。再分析资料与第一次高原气象科学试验资料之间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其相关系数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在400hPa达到最大值,同一标准等压面上再分析资料与试验资料的空间相关性之间存在着差别。
再分析资料在高原地区的适用性研究更真实地反映高原地区的天气或气候特征,准确再现高原地区的重大天气过程。
本研究项目受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0CB951701)、中国科学院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Q11-01,KZCX2-YW-QN3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5005)、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1001JKDA001)共同资助;研究成果发表于《高原气象》。(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高原及邻近地区ERA40(a)、NCEPⅠ(b)和JRA25(c)的600hPa多年平均再分析位势高度
空间分布(单位:gpm)及NCEPⅠ-ERA40(d)和JRA25-ERA40(e)高度差值分布
从左到右依次为冬、春、夏、秋季
同上图,但为500hPa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