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设计为环境而生 “十三五”应注重三大关键
“第三,还要考虑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最小化。”夏青表示,“也就是说,环境要素应介入产品设计和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设计理念、原材料选择、清洁生产、服务质量、废旧产品再循环这一‘从摇篮到摇篮’的全过程。”
第四,避免环境影响转移。夏青说,以污水处理厂为例,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设计依托高耗能来消减污染物,产生污泥的二次污染,这就不是绿色设计。
此外,判别绿色设计还应考虑到可测量验证、可复制再现的因素。
对此,夏青解释说,例如高浓度有机废水制备生物基醇燃料是废物变宝的绿色设计,经历了实验室成果的模拟验证和醇燃料的成分剖析、燃烧性能测试,进一步需要示范工程进行连续性生产测试,取得工艺参数和产品质量数据。在此基础上有关复合微生物菌种的定名和碳平衡的理论解释也需跟进,以便完成一个完整的绿色设计。
借鉴各国先进经验促进我国绿色设计发展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20年,通过绿色设计产品评价试点工作,制定发布百项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标准,建立较为完善的绿色设计标准体系,评价发布万种符合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和绿色设计理念的标杆产品,以点带面,推动建立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那么基于这一目标,对于即将到来的“十三五”,绿色设计应该如何发展?
对此,牛文元告表示,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或许可以使我国的绿色设计得以快速发展。
比如牛文元举例说,在组织方面可借鉴韩国的经验,成立“国家绿色设计指导委员会(非实体机构)”,负责全面规划与统一标准,指导区域、城市、企业、产品的绿色设计,实施统筹、协调、奖惩、仲裁和监督,促进绿色设计的健康发展。
在法制层面上,可以借鉴日本政府以“国策”推行日本设计与品牌战略的做法,也可以参照美国的《购买美国产品法》等具体政策,结合中国实际,加速制定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绿色设计促进法》。
“我国绿色设计人才严重缺乏的瓶颈问题亟待解决。”牛文元表示,对此,可借鉴欧盟等绿色设计较发达国家的做法,加强并加快有关绿色设计、品牌管理的高等学历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李博洋则从国内自身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首先,加强绿色设计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重点突破轻量化、无害化、节能降噪、资源节约、易制造、易回收、高可靠性和长寿命等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设计技术。”
“其次,采用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模式,推动工业云、工业大数据与产品绿色设计资源共享,”李博洋表示,“同时,优化研发设计流程,提升产品设计开发效率,打造网络化、协同化的绿色设计体系。”
在推进绿色制造体系不断完善方面,李博洋建议以绿色设计为核心,推进产品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维护和回收利用各环节的并行工程。
同时,逐步建立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优化原材料选择、产品设计和制造方案。
此外,李博洋补充道,完善产品绿色设计评价标准体系,制定评价管理办法,开展典型产品的评价,促进绿色消费,这也是“十三五”推进绿色设计的重点之一。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