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市场资讯 >> 环保产业 >> 正文

首倡生态经济之路 促进可持续发展经济

Eedu.org.cn 作者:王理政    资讯来源:中国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8-7

以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为内容的全球生态危机促使人类对传统的经济发展理念进行了深入的反思。20世纪90年代,布伦特兰夫人领导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被确定为人类在新世纪的基本发展战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加重,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素。中国政府早已意识到生态问题的严重性,在世界上率先将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基本国策,通过法律、经济政策、舆论宣传等各种措施促进可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2008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国际合作大会(IEECC 2008)的组织工作的有序进行,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就倡导生态经济之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目前,在中央部委的指导下,地方政府创立了一系列生态经济型产业发展模式,如生态农业、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园、、环保产业、循环经济等等。这都反映出产业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趋势——产业生态化与发展可持续化。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部分是经济问题。而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处在环保型经济发展的前期,而距可持续经济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工业文明时期的经济模式是技术成因型经济。劳动资源、人造资源和自然资源构成了主导经济的三大因素。到了工业文明社会的后期,随着生态文明社会的创建,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大。但是无论是古典经济学家、新经济学家还是近代经济学家都没有对经济发展的生态承受性给予足够的认识。我们今天的当务之急是制定新的发展理念。因此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现在我国的经济处于技术成因型经济时代向环境保护型经济时代过渡,并最终达到可技术发展经济时代。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以劳动与资本为重点,忽视自然资源的不可复制性,从而使在2008年初受世界经济影响下,中国的很多企业破产倒闭。

2000年,美国人均铜的消费量是130公斤、日本是90公斤、德国是80公斤、台湾是30公斤、中国只有5公斤。世界上所有国家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准,需要把自然资源的使用量和污染量提高10倍,而由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天然生态的限制,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目前很多国家正在效仿发达国家的工业文明,却忽视了发达国家已进入了环境保护型经济,所以,当前中国的生态经济发展之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是不可被其它发展中国家复制的。

同时,自然消费增长与经济效果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以前苏联和美国的指标做比较:1970年到1990年,前苏联的石油消费从353万吨上升到571万吨,而美国却从457万吨下降到365万吨;天然气消费前苏联从198万吨上升到759万吨,美国却从621万吨下降到564万吨。众所周知,1970年到1990年期间,美国的经济增长明显高于前苏联。所以,我们发现,在自然消费增长与经济效果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生态恶化已经威胁到人类种群,人类发展了一万年的生态危机还不如近三百年严重。农业自然—产品链是这样的:水(水上交通)—土地(种地)—农业原料(收获、运输)—中间产品(初步处理)—最终产品消费(加工、仓储、销售),在传统经济模式中,人们重视水、土地和最终产品,而忽视初步处理这一环节。现在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如:日本、北欧)在初步处理这一环上几乎实现了“零污染”。

在经济发展中必须至少重视两个限制:一、自然环境接受、吸收与消化经济系统生产的各种废料和污染的有限能力;二、不可再生资源的终结特征。要增加最终产品又不扩大自然资源消费就必须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中国自然的利用率只有20%,而日本已经达到80-90%。中国的人均资源拥有量本来就少,再加上浪费严重,如果中国举国上下不重视现实,那么中国从技术成因型经济时代向环境保护型经济时代过渡,并最终达到可技术发展经济时代的道路上,将会衍续更长的时间,并付出更沉重的代价。

人们普遍有这样的认识:认为技术水平高就可以不依赖自然环境。但实际上技术越发达,人类对环境的依赖越大,为什么呢?因为过去没有考虑到破坏环境的后果。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部分问题是经济问题,经济活动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社会经济生活生态化具有特殊的意义。为保证人类社会能持续发展下去,大自然给人类提出新的要求:一、使用生物圈保护法,考虑生物圈的可容性。二、掌握使用自然资源的尺度,克服浪费。三、全球各民族相互容忍,和平共处。四、追求按照生态规律制定的全球共同发展目标。

按照生态方向调整经济结构的本质在于:在改造自然界中的物质和取得最终产品相关的资源产品链中的整个生产迅速增长的同时,稳定资源的利用和资源开采业的产量及增长速度。这里说的是国民经济中的人力资源、原材料资源、金融资源朝着有利于节约资源、工艺先进的行业和活动的方向在全球范围内再分配。国民经济的这种结构调整能使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资源消耗量大大降低,减轻对环境的压力,以此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总需求量。

由中国国际经济发展促进会与海口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08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国际合作大会(IEECC 2008)正是在正视当前生态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下,发挥最大限度地促进生态经济、环保产业理论、开发、投资、设备技术等多领域合作的作用。

同时,本次大会作为每年一度的关注经济与生态的国际性论坛。是国内外致力于生态经济发展人士的重要盛会,为国内外学习交流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经验。显示政府对于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视以及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环保产业”中各级政府管理部门起到的主导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和地方投资环境建设,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渠道,并为搭建商务网络和拓展业务合作创造了良好机会。大会将于2008年10月24日至26在中国•海口隆重召开。

人类社会在现代世界里正完成着从生态前时代向生态时代的过渡,这种过渡是必须进行的,因为人类的命运和它密切相关。人能否成为生态意义上的人,决定着人类是否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王理政)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