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市场资讯 >> 环保产业 >> 正文

低碳经济时代加速到来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上海金融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7-24

  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将于本月27日至28日在华盛顿举行。有报道称,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将是对话的重头戏。作为此次会议召开前的“铺垫”,美国两位华裔部长———商务部长骆家辉与能源部长朱棣文连袂访华,其首要目的就是促成两国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及气候变化等方面的技术与贸易合作。预计在本次战略与经济对话中,鉴于中美两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不同侧重,双方将难免在围绕气候变化和减排问题上发生交锋。同时,也可以预见,随着两国在这一领域形成的“共同体”,低碳经济时代将加速到来。

  低碳经济———目前全球经济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它不仅强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也涵盖了优化能源结构、扩大低碳产业投资、增加就业机会,以及促进经济繁荣。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前的全球性共识,低碳经济被定位为“所有市场的母体”,其对整个世界的影响力不亚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由于这一领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因而不少发达国家政府在最新的经济刺激计划中,都将低碳经济作为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很多国家目前已经将能源技术创新,视为新的经济革命和绿色复苏计划的核心。如美国政府目前正致力于以“绿色经济”为主,推动一场新的经济革命,力求再次主导全球经济的制高点。

  应该看到,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对我国产生着深刻影响。基于国际大环境将使新能源技术国际合作进一步增加,从而有利于刺激我国的产业结构转型和新能源技术的开发。但其中所隐含的挑战同样不可忽视。众所周知,中国作为世界经济体中一支重要的新兴力量,自身的发展越来越对外部产生着广泛的辐射效应。如中国目前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温室气体第一排放国,因而受到的减排压力自然也不轻。

  对照发达国家在减排问题上的承诺,中国虽然没有时间表,但承受的国际压力却越来越大。尽管中国可以不接受强制的减排指标,但毫无疑问,中国必须在碳减排上有所作为,才能及早地适应未来低碳经济的环境。因为,随着欧美对本国温室气体排放采取措施,针对中国等生产成本低、温室气体排量高的经济体征收的“碳关税”可能会出现。美国拟推行的一项“限量及交易”法案即是一例。欧美国家一旦实施“碳关税”,中国的出口商品将受到沉重打击,将给中国的出口带来巨大的压力。

  另外,随着近年来全球碳交易的配额市场和项目市场逐步形成,并出现了爆炸性增长。特别是随着近期G8会议的召开,发达国家愿与其他国家一起到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减半,并且发达国家排放总量届时应减少80%以上承诺的兑现,预计未来5年将是全球碳交易市场真正蓬勃发展的开端。中国作为未来低碳产业链上最有潜力的供给方,显然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

  这就意味着,发展低碳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碳交易市场,不仅可以为气候变化出力,还可以为自身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无论是自身的发展需求,还是应对外部压力,两方面都要求我们尽早适应未来的低碳经济时代。这当中,政策推进的作用可谓是举足轻重。据称,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起草低碳经济发展指导意见,低碳经济发展将从呼声落实到产业政策。而且,不仅是发改委,低碳经济、新能源,以及环保节能等领域,已经成为更多政策部门的下半年工作部署重点。

  种种迹象都预示着低碳经济发展方兴未艾,势必会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当然,从我国自身发展来看,既要把握住前所未有的时机,也要看到所处的发展阶段。正如有官员所言:我国目前仍处在城镇化、现代化、国际化、工业化的关键阶段,发展仍是我们最关键的事情。这就意味着,实现在确保经济增长情况下的合理减排,将是我国实施具体行动的主线。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