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亿”节能环保产业托起“绿色”未来
为节能环保产业突破发展瓶颈“出谋划策”
客观地讲,我国目前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比如一些发达国家环保产业的增长率都超过GDP增长率。2003年美国环保产业总产值为化学工业产值的3倍;2030年德国环保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欧元,超过汽车、机械行业等成为德国第一大产业。基本上发达国家环境服务业占环保产业总数的60%左右,而我国这个比重还不到30%。
针对目前的现状,齐建国分析认为,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要想在未来达到主导产业的地位,需要突破三个发展障碍:
――体制机制问题。目前节能环保产业相关机制体制极其不完善,导致相应扶持政策的匮乏。不过可喜的是,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正在着手进行大力改善。
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就表示,即将出台的《规划》中将拟定扶持政策,将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举例来说,《规划》中提出,未来污水处理产业的年增长率约为20%;预计脱硫、脱氮和除尘等大气污染处理产业的年增长率约为10%。
另外,全国政协目前也已经向决策层建议,国家可以尽早发布《关于加快环保产业发展和新技术研发的指导意见》。
――资金问题。节能环保产业现在所处的投融资环境并不乐观,由于源头政策不到位,致使资金渠道阻塞,很多投资都很难进入。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中国节能减排融资项目经理代存峰就以水资源为例指出,预计2013年全国10个主要流域将有8个面临缺水难题,缺水总量将达到2万亿立方米,为此未来在节水和水质改善等领域存在巨大的投融资需求。
对此,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初步确定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就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环保投资将达3.1万亿元,较“十一五”期间1.54万亿元的投资额上升121%。而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何炳光司长日前透露,国家将针对节能环保产业逐步出台相应的政策,最现实的就是要实施重点工程带动战略,从而实现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要降低40%到45%,“这其中,将涉及到数万亿投资”。
此外,全国政协还提出建议,应通过预算内投资、财政奖励资金等方式支持节能环保企业技术创新和扩大产能,并在税收政策方面扩大增值税优惠范围,加大环保投资基金设立步伐,吸引民间资本进入这一领域。
――观念问题。考虑到经济成本问题,现在的企业还是缺乏节能和环保意识,整个大的文化环境还没有被建立起来,“这会成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障碍”,齐建国说。
另外,也有专家指出,随着国家、社会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日益重视,未来市场机会可谓巨大。但应注意的是,在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避免一哄而上,重复低水平建设,而应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鼓励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上。其中,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表示,“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发展节能,而不要一窝蜂地上,尤其技术不过关的项目更不能支持”。
“我相信,‘十二五’期间,随着环境税费改革,市场化和特许经营制度完善,税费优惠政策落实和处理费用征用水平提高,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运行服务市场将迅速发展,环境咨询、环境设计、环境贸易等服务领域也将进一步扩大。”王玉庆显然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低碳让生活更美好
本报见习记者 公欣
昨日还能够衣衫单薄地在暖暖的阳光下肆意欢快,今天却不得不裹着厚实的棉衣在寒气逼人的秋风里瑟缩。10月,第一次领略北京的深秋,竟然发现它就像一个反复无常的孩子,变天快得如孩童变脸的速度。
在以前,对于气候的变化,专家总会用周期因素、太阳活动、火山爆发等这些百年不遇的自然活动来解释。而如今,人们却不得不承认,正是工业活动、战争、核试验、现代生活排放、能源浪费等人类活动,才是造成气候像个被惹毛的孩子一样反复无常的重要原因。由此,低碳日益成为全世界都关注的话题,而人类的发展也拐向了一条新的道路。
最开始的时候,许多人认为要实现低碳,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这个代价不仅意味着大量的资金,更意味着经济发展的停滞、甚至倒退。但是,现实的发展,正不断打破着这样的旧有的观念和认识。
如今,新能源、绿色制造业、现代农业、节能服务业,这些在人类走向低碳社会的过程中瞬间成长起来的新兴产业,正越来越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世界各国在未来发展的新的“动力源”。而这些产业的发展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更加便利更加舒适。
拿地热取暖为例,与其他能源相比,浅层地热能具有分布广泛、可循环再生、储量巨大、可就近利用等优点,是一种清洁能源。以前北京市很多小区的冬季取暖只能靠燃煤土暖气,污染空气,供暖效果也不理想。而近几年地热供暖逐渐走进了北京的众多小区,不仅减少了小区的大气污染和煤、炉渣的运输,暖气供应也比之前更有保证,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良好。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地源热泵更广泛应用于奥运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奥运网球中心、自行车馆等运动场馆,为实现“绿色奥运”的承诺做出了贡献,产生了良好的应用示范效果。
此外,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屋顶,LED电视,诸如此类的这些节能环保产品的诞生,更让人们惊叹于低碳发展所带来的美好未来。
“人本、绿色、创新、协调”这几个字并不只是口号那么简单,在这一宗旨下,倡导发展低碳和绿色经济,改善人居环境,需要实现整个社会的全方位改革。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对传统能源企业进行改造发展新能源,实现从黑色到绿色的转变,这一举措的积极影响和深远意义值得更多意欲进入节能环保行业的人士一探究竟。
或许可以这样说,低碳经济必将带来人类发展的新的辉煌。由此,没必要去疑虑发展低碳、绿色经济的利益和意义。因为它带给我们的不会仅仅是一个低碳,而是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的安逸与繁华。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