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市场资讯 >> 环保产业 >> 正文

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规模有望达1.5万亿

Eedu.org.cn 作者:潘笑天    资讯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6-4

  《全国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即将公布,节能家电补贴已于6月1日正式启动,《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日前颁布……近日,国家出台一系列产业鼓励政策,在扩内需、稳增长的同时,促进结构调整。“绿色”,已成为产业鼓励政策的主题色。

  绿色产业新引擎

  1.5万亿元。这是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有望达到的产值规模,到2020年,环保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春平日前透露,《全国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编写完成,将在报批后对外发布。

  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正在指导各地制订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专家预计,在相关政策支持下,“十二五”期间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别涛日前表示,节能环保产业是国家投资、引导社会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未来循环经济一定会大有可为。

  财政部5月28日发布消息,宣布财政补贴推广高效节能平板电视和节能空调活动于今年6月1日正式启动。据初步预计,这项举措将拉动消费1350多亿元。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安排财政补贴303亿元,推广符合节能标准的五大类家电产品、1.6升及以下汽车等。

  加快推动绿色建筑行业的利好同样是一剂“强心针”。《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日前颁布。专家分析,中国发展绿色建筑将有效带动新型建材、新能源等产业发展,有望撬动超过万亿元的绿色市场规模。

  改善民生扩内需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国内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被摆到了更重要的位置。此轮以“绿色”为主题的扩内需、促消费措施一出台,即成为社会关注点。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系列措施出台可谓是“及时雨”。新政策将有助于家电行业走出困境。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多项家电行业鼓励政策陆续退出,提振消费的政策有些“青黄不接”。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家用电器销售额则同比下降5.8%,今年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万亿元,增长幅度较去年同期出现下滑。

  微型轿车市场的疲态也有望改变。此前,节能汽车补贴、购置税减免、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相继结束,车市进入相对低迷期。而此次节能车补贴对于汽车产业而言是个积极信号,将对汽车产业结构产生持续影响。

  “可以说,当前政府推出扩大内需的政策,就是从促进居民与企业实际需求入手,以此来达到保增长的目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表示,当前强调“稳增长”的重要性,是让国内经济稳定在适度增长的轨道上,以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为基础,真正改善民生。

  一举多得重质量

  系列鼓励政策出台,提振经济意图明显,同时,倡导节约、绿色、低碳的理念也日益成为共识。新政策有望推动循环经济、节能家电、绿色建筑等领域加快完善相关标准,强化标准倒逼机制和引领作用,推动结构调整,注重增长质量。

  专家分析,新一轮促进内需的方式,更加注重促内需与调结构的结合,推动节能减排,带动新兴产业。易宪容表示,相关政策既有利于居民的内需增长,也有利于国内一些行业及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从高增长到重质量,从看短期到计长远,近期提振经济的其他相关举措,也没有偏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努力。易宪容认为,新一轮经济刺激政策更关注长期经济增长持续稳定性,并非是个短期目标,这些政策推出的意义,不仅在于如何减弱当前国内经济下行风险,更在于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战略转移等。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