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市场资讯 >> 环保产业 >> 正文

生物产业:前行勿忘责任

Eedu.org.cn 作者:内详    资讯来源:中国科学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8-14
 
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周立军:
 
科普应将民生关切作为重点
 
公民科学文化素养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关乎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文环境,关乎人们参与公共事务和实现理想愿望的能力。因此,开展科学普及,加强全民科学教育越来越为各国所重视。普及科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而人的科学素养涉及知识素养、能力素养以及对科学的态度方面的要求。根据我国《科学素质纲要》的定义,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且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人的素养的提高是长期的过程,科学普及也不能一蹴而就。科学素养的基础在教育,只有全民受教育年限大幅增加,公众的科学素养才能够有较大提升,因此西方发达国家的公众科学素养远高于我国是不奇怪的。
 
回望科普的历程,从公众被动接受,到强调科学传播,再到公众自觉参与,体现了科普理念的发展与进步。总的来看,科普的形式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技术进步尤其是信息传播技术的升级相关联。无论科普形式如何与时俱进,但科学家作为科普源头的地位不会变,科学家在开展科学研究推动科技进步的同时,理应履行向公众普及科学的社会责任。
 
科普的内容应针对社会热点尤其要呼应民生关切。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社会和自身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医疗健康等成为了社会焦点。由于公众缺少专业知识,难免在公共事件发生时造成心理恐慌,甚至形成群体性事件。因此,应当将公众关切的公共问题作为当前科普的重点,科学家要向公众解疑释惑,让科学的声音成为最好的声音,让理性抚平躁动情绪,让主流传播阻止谣言臆测蔓延。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氛围,为科学家普及科学服务公众搭建平台,同时也要深入研究科学传播的规律,增强科学普及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纪坡民:
 
科学普及渴盼正确轨道
 
科学普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家的认识是比较一致的。但科学知识在传播中却会产生一些问题,这是因为自然科学探索的是“自然规律”,只涉及一个“真”和“伪”的问题;而自然科学在传播和普及的过程,进入社会大众的领域时,就掉到人类社会的“是非”窝里了。
 
这时,自然科学就需要与社会科学相结合。因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对人类社会的研究,除了“规律”,即“真”和“伪”的问题,还有一个道德问题,即“善”和“恶”的问题。
 
探索“规律”,是认识论,讨论“道德”,属于伦理学。伦理学高于认识论,有些研究康德的学者这样认为。对这方面的问题,如果由于认知缺失而处于盲目状态,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有时会掉进意想不到的陷阱。
 
这种情况是有历史先例的。由于受欧洲的政治文化及殖民扩张潮流的影响,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达尔文主义”畸变为“社会达尔文主义”并大行其道。“社会达尔文主义”是一种邪恶的社会与政治思潮,它根本不是达尔文的理论。它的泛滥,毒化了欧洲社会,邱吉尔甚至把“杜会达尔文主义”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原因。
 
历史的经验应当注意,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并不都是社会的福音,有时也会堕入灾难的陷阱。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青:
 
关注“哑铃”的两端
 
与其他领域相比,生物产业具有新兴产业的诸多特点,如节能降耗、污染少、技术知识密集等。在发展生物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科技体制改革带来的政策转变、医疗改革带来的机会转变、社会发展带来的需求转变、科技策略和思路上的转变,正在对其产生重要作用。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并不平衡,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仍需完善。
 
而具体到生物医药与卫生产业发展方面,两个“哑铃”的理念有待明晰和强化。
 
就生物医药企业而言,企业就是一个哑铃,有两个“大头”,一端是创新和技术开发,一端是市场营销,厂房、生产线则是中间的“把”,不应该下太大气力。因此,必须在思路上进行调整,实现过程和服务的产业化,使技术研发的每个阶段都能直接变为产业。
 
在卫生行业,哑铃的一头是无病时的预防,另一头是治疗后的康复。至于中间“把”的部分,由于政策性太强,老百姓反而更关注,当有病去医院的时候,却享受不到及时有效的服务。从产业角度上看,如果转向关注“哑铃”一前一后的两个大头,也许机会将更多。
 
国家开发银行评审二局处长刘勇:
 
以金融发展的成果
 
为社会提供内生动力
 
目前,生物产业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存在食品安全、医疗卫生隐患及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挑战。而金融机构理应有所承担,并且能够大有作为。
 
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例,面对如何让百姓吃得安心、放心和舒心这一社会关注的热点,保障城市食品安全、物价稳定和市场供给。2011年,国家开发银行与北京首农集团签署了总额达300亿元的《支持首都“菜篮子”三保障体系建设合作协议》,助其在资本市场开拓融资渠道,并发行10 亿元中期票据。另外,为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国开行还重点对县、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和药械采购体系的建设给予支持。
 
总之,作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既要用社会建设的目标和方法来加强发展金融,又要以金融发展的成果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对于生物产业,未来国开行还将继续扶持各省区市的重大生物产业布局项目,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合作。并将继续加强利益相关方沟通,把社会责任融入生物领域企业的战略与运营中,助力其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也将积极地引导商业银行,共同支持和促进生物产业的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