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华北 >> 河北 >> 正文

建设生态廊坊 实现绿色崛起

Eedu.org.cn 作者:楚惠萍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0-31

  我们不敢破坏环境,因为廊坊是京津的生态防护带;不愿破坏环境,因为环境是廊坊的“传家宝”;不能破坏环境,因为还要绘制更新、更美的图画。因此,廊坊把追求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作为推动自身崛起争先的重要引擎。


  以环境优势打造产业优势,以产业优势维护环境优势,努力以最小的环境成本实现最大的发展可能,实现经济与生态良性互动的求解,实现真正的绿色崛起。

  和谁对话?


  赵世洪,满族,中共党员,1984年8月参加工作,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共河北省廊坊市委书记。1990年起,历任国家计委政策研究室综合处副处长、处长,吉林省松源市市长助理,国务院研究室综合研究司副司长、司长,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工作部副主任,河北省省长助理、省政府党组成员,河北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党委书记,中共廊坊市委书记。


  为什么对话?


  廊坊市在2006年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2010年又通过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核组的复核。我们想知道,廊坊市近年来做了哪些工作来保持优良的环境质量?在发展大潮面前,廊坊市又将采取哪些措施实现绿色崛起?廊坊市未来将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对话人  赵世洪 中共河北省廊坊市委书记
  采访人
  中国环境报记者 楚惠萍


  点击一
  焦点关注
  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核的原因
  关键思路

  加强领导,完善设施,实施工程,治理污染


  记者:廊坊市在2010年底通过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核组的复核,请问廊坊市在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建设和保持中主要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


  赵世洪:2006年初,廊坊市建成河北省第一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这是一块金字招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指标修订后,通过复核的难度空前加大。为了保住这块金字招牌,全市戮力同心,全面提升模范城的减排功能,将创模考核指标纳入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每年的目标指标,实时监测,月月考核,年年评比。


  不断加大领导力度。由过去主管副市长牵头抓创模、抓减排,改为2006年起由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建立了“市委、政府统一领导,环保部门统一监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创模复核领导机构。市委、市政府将创模复核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实施例会、督察和奖惩制度,将创模复核的指标任务以签订目标责任状的形式,量化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从市委、市政府到市直部门,从全市10个县市区,到数百家重点企业,层层实行“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责任制。并把污染减排和环保目标完成情况作为硬性指标纳入党政班子、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强化责任,严明奖惩。


  完善环境基础设施。投入近80亿元建设完善市县两级污水、垃圾处理系统等环境基础设施,全市域污水处理厂从“十五”期间仅有1座增加至“十一五”收官之年的18座,总处理能力达到38万吨,比“十五”末增加375%,率先成为河北省较早县县都有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的地级市。


  深入实施蓝天工程。全市实施了建成区主要大气污染源搬迁改造、扩大集中供热、机动车尾气检测等城市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和污染区连片综合整治,空气质量稳中有升。2010年廊坊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及以上天数达到344天,比2005年增加8天,综合污染指数降低20.2%,各项指标均创有监测纪录以来的最好成绩,各县城空气质量持续好转,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有效实施碧水工程。取缔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所有排污口和地表水直接排污口,使全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年保持在100%。全市投入约23亿元实施了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推动连片污染区域实施污水集中处置,取缔了所有无污染防治设施的电镀企业,在全市主要河流断面建立了6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实行严格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地表水水质全面好转。与“十五”末相比,龙河污染指数下降84.4%,北运河污染指数下降66%,泃河污染指数下降60%,潮白河污染指数下降56.5%。


  着力解决区域环境污染问题。全市共投入4.5亿元用于综合治理连片环境污染,一方面规划建设了一批集中治理设施,实行污染集中治理;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引导污染企业关、停、并、转、治,三河东部矿区、文安人造板密集区及其他连片区域等累积多年、群众反应强烈的历史环境问题得到突破性解决。


  点击二
  焦点关注

  发展定位和目标

  关键思路
  以生态和智能作为城市的形态定位,谋求绿色崛起


  记者:目前,在已经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廊坊市的发展定位和目标是什么?将以什么样的理念引领城市发展?


  赵世洪:廊坊的发展方向是“精良管理,高端发展”。我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每个区域都应该着力探索适合自身又好又快发展的最佳路径。实践证明,那些违背客观规律、牺牲自然环境、实现短期暴富的所谓发展“捷径”,实则都是弯路,不可行。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辩证统一,才能在科学发展的大路上阔步前行。


  廊坊位于京津之间,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的天数超过340天,环境优势明显。经济结构转型包袱轻,发展空间大,后发优势高度凸显。坐拥三大优势,我们不敢破坏环境,因为廊坊是京津的生态防护带;不愿破坏环境,因为环境是廊坊的“传家宝”;不能破坏环境,因为还要绘制更新、更美的图画。因此,廊坊把追求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作为推动自身崛起争先的重要引擎。


  探绿色发展之路径。我们强调廊坊的发展,必须从一开始就以最科学、最合理的方式去规划,降低机会成本、少走弯路,避免先破坏环境、后治理环境的折腾性错误,避免抢子孙饭、断子孙路的致命性错误,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崛起的发展之路。


  明绿色发展之定位。廊坊努力在大北京乃至环渤海地区的更大坐标系中深度审视自身,明确了“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的发展定位。倾力打造绿色产业高地,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打造生态宜居名城,带动城镇乡村与自然协调发展;打造人民幸福家园,服务人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以此促进全市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共进。


  定绿色发展之目标。以基础条件相似、发展经验可学的先进城市为标杆,提出国内对标浙江嘉兴,国外对标美国夏洛特,努力实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以在全省率先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不过分注重GDP的增长,而更加注重绿色人均收入指标增长,更加注重单位能耗水平进位争先。以可比性较强、先进性较高的环渤海地区特别是京津冀城市群为参照系,提出万元GDP能耗、人均COD排放量保持领先水平;人均GDP、人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4项指标增速赶上或超过环渤海地区平均水平。

  总体上,廊坊市以生态和智能作为城市的形态定位,谋划建设“一轴一廊两环八大中心”城区主框架,构筑“组团发展、轴廊串秀、环绿争春、龙凤来朝”的独有城市风貌,力争把廊坊打造成为人们都需要来、都非要来,具有智能化功能和特色吸引力的城市。

 

[1] [2] 下一页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