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辽河源保护区生态良好 数百只苍鹭来此繁衍

近年来,随着河北省辽河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每年来这里“消夏”、繁衍的苍鹭由上世纪90年代的几十只,发展到如今的数百只,该区稳定的生态环境正在逐步形成。
为了亲自探访辽河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改善,7月3日,记者一行在该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准备进入保护区观苍鹭。
当日,在保护区主峰马盂山脚下,记者顺着盘山公路,从大山的半腰处爬上一处高岗。站在高岗上眺目望去,对面大山上一片苍翠的油松林出现在眼前,侧耳倾听,林子里不时传来阵阵苍鹭的鸣叫声。细心观察,记者看见一株株高大油松的枝头上栖息着数十只苍鹭,松林里还不时有苍鹭飞出。
“它们以小型鱼类、泥鳅、虾等为食,觅食最为活跃的时间是清晨和傍晚,喜欢在湖畔和沼泽间,行动极为灵活敏捷,有时站在一个地方等候食物长达数小时之久,所以也有‘长脖老等’之称”。据随行的工作人员王玉武介绍,这次看见的苍鹭属鹳形目鹭科,每年5月末到6月,在东北、华北及华东的部分地区繁殖,巢筑在大树上,巢大而粗糙,一窝产卵3枚至4枚,雌雄鸟共同孵化。
王玉武说,近年来,辽河源自然保护区经过生态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辽河源保护区稳定的生态环境正在逐步形成,雉鸡成群,狍子、野兔等动物经常出没在林间、山岗。“苍鹭群的明显增加,在当地形成了独特的生物链,吸引了白天鹅、金鵰、黑鹳、豹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到此栖息繁衍。”
据介绍,辽河源自然保护区位于冀、辽、蒙三省区交界的平泉县境内,是中国七大河流之一辽河的发源地,保护区因此而得名。
目前,该保护区共有高等植物988种,占河北省物种总数的42%。而该保护区核心区内集中连片分布的3307公顷天然油松林,面积之大、保存之完好,不仅在河北省罕见,甚至华北地区也是屈指可数。
此外,这里还是契丹族和奚族的发祥地,历史上有名的辽道宗、辽景宗、萧太后,都曾在此飞骑逐猎,弯弓射雕。(记者张帆 刘环宇)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