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实现减排"双过半"连续7年超额完成国家任务
重磅行动效果显现,经济持续增长环境不断改善
为了让减量跑过增量更多一点,江苏实施了一系列减排 “重磅行动”——
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如,2011年7月4日,南京公布173家首批污染企业整改名单,大部分企业被要求关停,名企、央企、多年投诉热点企业在名单中赫然可见。
实行煤炭消耗总量控制。如,今年1月南京宣布,“十二五”期间一律不再批准新建增加用煤量的项目,2013年底前,完成绕城公路内的生活和工业锅炉关停或进行燃气(或电)改造,2014年6月底前,完成四大开发区内生活和工业锅炉、小供热的关停和实现集中供热。
多措并举促机动车减排。全省13个省辖市均对“黄标车”采取了区域限行措施。南京市从今年9月1日起在新增7个“黄标车”限行区域的同时还将“限行”变为“禁行”。 省政府安排机动车淘汰资金1亿元,奖励提前淘汰老旧机动车。
上马设施提高治污能力。截至2013年9月,全省火电机组脱硝总装机容量已达4569.5万千瓦,占全省火电机组装机容量的75.8%,远高于全国不足30%的平均水平。为此,省政府拿出了大量资金补贴,仅2013年就安排火电脱硝资金3亿元。另外,我省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已达到1350万立方米/日,在全国仅低于广东。
实施差别化的总量管理。强化对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控。对于淘汰重污染产能削减的总量指标,可以“减一算二”用于高新技术等产业;对于在沿江等火电产能较多的地区,实行“减二增一”,即火电行业如果新上项目,要减出两倍的排放指标才能通过总量审核。
严格监管开出千万罚单。2013年5月,省环保厅发出通报,7家在减排检查中被发现弄虚作假或不规范的企业分别领到数十万至上千万的罚单。
江苏强力减排的最明显效果是: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全省环境质量没有恶化。目前,水、气等环境质量在全国均处于中上等水平。以水环境为例,十年前江苏Ⅲ类水断面只占14%,如今按同口径监测,Ⅲ类水已达到40%。
“减量跑赢增量,既要多减点,还要少增点。多减,就是加大减排力度;少增,最重要的就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进入‘十二五’后,国家减排核算办法进行修正,引入一个指标‘计算用GDP增长率’,即采用高排放行业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乘以GDP增长率,这也意味着,如果低排放的绿色产业增加,可以降低高排放工业占总工业的比例,进而降低工业增量。所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不仅是中央的要求,也是江苏自身省情下的必然选择。虽然我省的产业结构调整使增量有所降低,但空间还很大。”陈蒙蒙深有感触地说。(记者 杭春燕)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