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低碳合作 发展生态经济 共建绿色家园
向生态农业转变
是一场产业革命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 骆世明
农业工业化过程,伴随着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碳排放。目前,农业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在中国已经占到约17%,化肥使用已经出现过量,农药、饲料添加剂、兽药等存在不同程度的滥用现象,这不仅影响到资源消耗、生态环境保护,而且对食品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生态农业,是反思工业化农业存在的问题,利用生态方法,充分发挥自然界的调控力量,力争最大限度地增加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协调好农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形态。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措施包括:农区的生态景观布局、农业生态系统的循环体系设计、农业生物多样性关系的利用。各地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建立起多样化的生态农业模式以及与模式配套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技术体系。
循环农业最重要的方法在于减量、再利用和循环。生态农业包容了循环农业的理念。低碳农业最重要的指标是减少碳排放,增加农业体系的碳存储。生态农业能够实现低碳目标,是低碳农业的基本实现形式。
从传统农业向工业化农业转变是一场产业革命,从工业化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更是一场产业革命。中国从传统农业向工业化农业的过渡正处于开始阶段,中国的资源、环境、生态和食品安全压力已经显示此路不通。因此中国农业必须实现后发的超越战略,充分依托高新科技和民间智慧,在人均耕地水平和资源水平较低的条件下,通过生态农业实现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目标。
为此,政府应当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除了宣传、教育、推广以外,要建立适应各地的生态农业评估标准,引导农业发展方向;政府的农业补贴政策要从 “高产”、“高效”补贴为主,向 “优质”、“生态”、“安全”方向转变;逐步试点和发展更多依赖市场导向的优质农业产地认证、优质农产品认证、碳汇交易市场、农业污染排放权市场等。
深化合作
共同推动江西铁路建设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赵广发
近年来,江西干部群众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拓进取,团结奋进,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这为中央企业在江西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广阔空间。
中国铁建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成立于1948年,至今已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中国铁建拥有下属二级单位33个,企业员工28万人,经营范围涵盖工程承包、设计咨询、房地产开发、工业制造、物流贸易和矿产资源开发“六大板块”。中国铁建参与了全国所有铁路项目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
中国铁建参与江西省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追溯到1954年铁道兵建设鹰厦铁路。50多年来,中国铁建积极投身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承建了包括鹰厦铁路、京九铁路、井冈山铁路、沪昆客专、昌九城际、浙赣铁路、向莆铁路在内的大部分江西境内铁路工程,承担了江西省主要公路干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任务。目前,在江西境内的在建项目达320个,总规模近600亿元。目前,中国铁建在赣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品位不断提升,经营项目涉及勘察设计咨询、工程承包、资本运营、物流贸易等多个领域。
与江西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必将促进中国铁建与江西的合作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铁建将以此为契机,从长远性和战略性的高度,进一步扩大双方合作范围,深化合作领域,认真落实协议条款,积极建立协调机制,运作好既有项目,管理好在建工程,寻求新的合作领域,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努力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助力低碳新材料产业
快速发展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才 让
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推进,江西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江西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令人振奋。
伴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各种资源、能源消耗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科技创新,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和生态经济模式,推动资源高效清洁利用、清洁生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界共同推动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正是低碳经济的践行者,正努力用科技创新推动国家新材料领域的快速发展。中国钢研拥有14个国家级中心和实验室,是国民经济关键金属新材料研发基地、冶金行业重大关键与共性技术的创新基地、国家冶金分析测试技术的权威机构,是国家首批103家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之一,在材料科学、冶金工艺与工程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钢研以产业规模化、工程大型化、产品国际化为目标,推动节能新材料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钢研十分重视与江西各大企业的友好合作,早在2006年就与江钨控股集团公司组建了合资企业,生产高品质钨粉与碳化物产品,公司运营效益持续提高,已成为业界知名企业。在第一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上,中国钢研就与江钨控股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钨钼合金、稀土、镍钴及其他新材料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通过发挥双方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共同为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促进江西发展作出了贡献。
我坚信,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江西的多个合作项目一定会持续地开花结果。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低碳新材料产业在江西的蓬勃发展!
本版文字整理:
本报记者 何宝庆 夏 晓
实习生 王娟娟
本版图片摄影:
本报记者 朱文标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