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华东 >> 青岛 >> 正文

青岛:“蓝色引领”让我们前景无限

Eedu.org.cn 作者:赵笛    资讯来源:青岛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2-18

降温后的八大峡码头上寒风刺骨,范秀涛和同事们可顾不上这些,两大四小六个观测浮标正等着他们检测维修。“近几年海洋观测浮标的需求量直线上升,我们的维护、保养任务也越来越重。”范秀涛说。

“浮标是人类观测海洋的基础设备,包括海流、水温、风速几十种数据都是通过一个浮标来采集。”范秀涛指着一个浮标告诉记者,这些浮标无论从尺寸上还是技术含量上,都跟国外先进的浮标处于同一水平,而且国产化率可以达到100%。

十几年前进入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所后,范秀涛一直从事海洋观测浮标的研发工作,随着从国家到地方对海洋经济越来越重视,他也感受到了工作越来越重。“2008年的时候,我们这个团队才12个人,当时一年完成了4000万元的合同,到2009年,人数没变,合同量多了一倍。”范秀涛告诉记者,这几年所里不断引进人才,现在整个浮标团队已经有36个人。

范秀涛告诉记者,国家对海洋经济越来越重视,通过他们的工作可以直接体现出来。“2008年之前,全国10米直径的大型浮标只有十几套,现在全国已经有50多套,都是我们所研发生产的。”“十二五”期间,国家在海洋观测网络建设上的投入还会进一步加大,“就南海来说,随着三沙建市,我们对南海权益日益重视,这一海域就需要投放大量的浮标。”

如今,青岛产的大型浮标已经投入到了北欧海域。作为一项旨在观测极区海洋气候变化的国家海洋公益专项牵头人,范秀涛今年跟随“雪龙号”考察船前往北极进行科考,“这次北极科考创下了多个第一次,其中就有第一次在北极布放大型观测浮标。”据范秀涛介绍,这样的浮标,还将投放四到五个,目的是观测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对我国南方冬季气候的影响。

作为一个“海洋人”,范秀涛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海洋强国战略深有感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要开发海洋,一定要先了解海洋,了解海洋就离不开各种观测设备。”在范秀涛看来,只有真正了解了海洋,才能做到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回到单位,略显局促的办公室让范秀涛有些不好意思。他告诉记者,明年单位就会搬到“蓝色硅谷”,科研条件会大为改善。同样,位于崂山的新产业基地也选定了地址,“这样,我们的浮标生产、维护和保养,就不用再借用别人的地方了。”

记者了解到,除了浮标,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所还开发出了水下焊接技术、潜标、海洋观测岸站等一系列产品。范秀涛说:“海洋仪器仪表产业是青岛蓝色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赵 笛)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