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生态经济支撑美好城市

Eedu.org.cn 作者:罗丽    资讯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2-17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她的活力和永续发展的支撑离不开农业,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她的经济形态应该是当代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与信息化社会的全息互动,是华夏农耕文化的现代创新升级版。如何在生态经济的层面成就这种升级,需要激活全体国民的文化创意和文明行动。

  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人集聚到一个地方,在此生活、劳作、繁衍,一定会有它尤具吸引的理由。中国的那句古语意味深长: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山,有煤、铁、铜、有色金属、稀土、矿业;临水,有鱼、虾、蟹、渔业;平原,有稻、草、畜,农林牧业。无论传统还是现代城市的形成,离不开这些基本的经济原动力。

  全球经济危机,使曾一度发达的国家濒临破产,一些城市陷于经济沼泽,它的人民几乎没了活路。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村落,它的持续生存的鲜活程度,首先取决于它的特色基础经济给力的大小。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规划、建设是首要任务,探讨现代城市经济个性化发展何去何从,是每个城市建设者、每个城民应尽的义务,它与我们生活得美好与否息息相关。波士顿的经验给了我一些启发。

  无论是走在波士顿并不宽敞的街道上,或是坐在哈佛大学的课堂里听讲,下课后与邻里市民闲聊,你会有一种有教养的氛围感受,因为这座城市给了你许多这种感受的理由。

  位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600558,股吧)沿岸的波士顿,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创建于1630年,是美国最古老、最有文化价值的城市之一,是高等教育和医疗保健的中心,它的经济基础是科研、金融与技术,特别是生物工程,并被认为是一个全球性城市或世界性城市。市内有16所大学,大市区有47所。西郊的剑桥为大学城,有著名的哈佛大学、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等。如果你好学并愿意奔忙,你可以选修若干大学的课程,或是穿梭在不间断的世界级大牌教授的演讲排序中。市民愿意,你也可以利用晚间的时间,去听你想要的知识讲座。

  我住的那个区,教堂隔上十来米就有一个,牙科诊所像中国城市里的小餐馆一样密布。据说波士顿是美国老年福利最好的城市,特地走访了几个养老院,大的有百来人,小的也有五、六十人,大都就是一栋综合楼,阅读室里老人们安静惬意,就餐环境温和颐养。

  我常和鲍尔聊天,他是我在哈佛访问时住在那栋房子里的邻居,57岁,高大魁梧,是退役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上校,租房住,没私车。他很悠闲,没事干,已是居家养老了,他乐意帮助任何人,甚至渴望帮助他人。鲍尔很骄傲出生于波士顿,有机会也不愿迁居纽约或是华盛顿,说那儿太喧闹、太拥堵、太经济、太政治,总之,没在波士顿这个城市里生活得方便、自在、幸福。

  波士顿人口约60万,飞机上鸟瞰,除了几座高楼在市中心,其他的房屋像摊大饼似地蔓延开去,看得出美国的地大人少,开发起来似乎无忌,人们居住的在我们看来是一栋栋的二三层别墅,实际只是普通的市民住房。下班高峰的时候,地铁里也不少人,但绝没有北京地铁里的景象,大部分时间上去都有座位。中心区路面车辆也没有那么堵,车辆均会先礼让行人。

  我的房东是中国人,已经80多岁的一对老夫妻还忙里忙外,妻子曾是北京某医院的主任大夫,上世纪80年代陪儿子读书去到波士顿,开了个私人诊所,一路也是艰难走来。中国人勤劳、能吃苦,他们家刚在波士顿买下了第四栋房子,留下一栋自己住,其他全租出去了,以房养房,日子过得忙碌而殷实。他们很得意地告诉我,美国经济不景气,没有影响到他们,还把住在外州的大儿子迁来波士顿。他们说愿意子子孙孙住在波士顿的理由,就是这里是个教育产业为主导经济的城市,世界各地求学的络绎不绝,房子出租供不应求,他们感觉到安全、可靠,衣食无忧,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不像现在的美国汽车城底特律,空落落的,恨不得一美元卖栋楼都没人要,因为买下会成为一个负累。

  比较活力依然的波士顿和衰落萧条的汽车城底特律的城市现状,会让你发现:波士顿这个尺度适度的城市,教育经济是这个城市强有力的结构组成,甚至在全球经济风暴中坚挺,其原因是它更贴近人类最根本的生态需求。现代教育是人人需要的,人们节衣缩食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进到最好的大学,因为那关乎于他们未来生活的优劣高下。汽车在美国也不是人人非此不可的必需品,可以想见,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家庭里首先停掉的就是自驾车了,眼下的汽油比食用油还贵。一言蔽之,人们愿意流向、聚集而生成一个城市最起码的理由,首先应有足够甚至剩余收入的良性经济运行机制,能支撑他们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医疗、休闲、养老。

  中国许多城际地少人稠,要形成一个城市不难,难的是城市生态经济的特色规划和建设,因为它是人们持续寄居和生存的支撑,它是城市文化的根,是人们归属感、安全感的缘由。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她的活力和永续发展的支撑离不开农业,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她的经济形态应该是当代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与信息化社会的全息互动,是华夏农耕文化的现代创新升级版。如何在生态经济的层面成就这种升级,需要激活全体国民的文化创意和文明行动。

  中国城镇化的高速建设,要小康中国,要美丽中国,尤其是要安置好每年至少2.3亿流动着的农民工,要想方设法地保护、改造好一个个的旧城,文明生态地规划、建设好一个个的新城。不能一味地把大城市这张大饼继续往大处摊,一定要在城乡边际的城镇经济战略规划上下大工夫,建成可资借鉴的示范文化名镇。把农业问题、老人问题融入其中打包解决,使之产业集中、功能配套、服务完善,充分配置国际先进的城市信息技术系统,解决高端远程教育、卫生、健康等管理体系,让农村劳动力在离乡不远的地方就业,在区域范围内,集中解决好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中外城市生活经验提示一个真理,人们不需要大城市的嘈杂、拥堵,需要的是日子过得安逸、愉悦。换句话说,人们向往的不是北京、上海、华盛顿、纽约这样的大城市,而是追逐美好的生活本身。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