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全力实施生态优市战略
浙江省台州市是一座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新兴城市。由于历史性、结构性和体制性原因,台州市的生态环境曾付出过沉重的代价。近年来,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2004年7月,市人大做出《关于建设生态市的决定》。2007年6月,市委召开全会专题研究部署生态市建设,明确提出实施“生态优市”战略,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摆上了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通过7年如一日坚持采取多方面举措,台州在生态市建设方面初显成效。
坚持节能减排,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2007年以来共实施减排工程564个,削减化学需氧量4524吨,削减二氧化硫1811吨
台州市坚持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切入点,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以新型工业化带动生产力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加快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推进重点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深化重点行业和企业节能管理。2009年,台州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到0.53吨标准煤,属全省最低。深入实施主要污染物减排,大力推进结构减排,加快推进医化、电镀、造纸、印染、食品等重污染行业产品结构调整,近年来台州市共对700余家企业实行了关闭、停产、限期治理等措施,台州市医化企业数由1000余家调整到目前的200余家;大力推进工程减排,2007年以来共实施减排工程564个,共削减化学需氧量4524吨,削减二氧化硫1811吨;大力推进管理减排,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和热电企业脱硫设施建设及运行管理,全面开展排污权交易工作。
2009年,台州市污染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以节能减排为抓手,全面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9座,建成或在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两座,建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4座,在建或将开建乡镇污水处理工程15个;建成医疗废物、工业危险固废处置中心各两个,建成或在建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工程两个;建成近400套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建成6个水质和17个大气自动监测站。
台州市坚持以两轮“811”行动为举措,大力推进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企业污染整治,不断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突出问题。全市共完成3个省级重点区域、7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18个市级和8个市级准重点区域“摘帽”整治;开展医化、电镀、造纸、印染、固废拆解等重污染行业环境整治,完成近200家医化企业、44家固废拆解定点企业和63家印染、造纸企业规范化整治任务,取缔1300多家个体小冶炼和9500多户场外固废拆解户;完成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整治7286家。
着力巩固已“摘帽”区域整治成果,重点抓好医化行业工艺改进、装备提升、末端废气治理、有机溶剂总量控制、恶臭在线监测等工作,较好地控制了化工恶臭发生率。全面开展椒江水系等七大重点流域水环境整治,突出抓好市区水环境整治,2007年以来,市区共投入整治资金16.8亿元,累计完成近4000家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整治;建成配套管网617.8公里,泵站26座;治理河道1313公里;完成229家规模养殖场排泄物治理。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生态建设
全市累计创建省级生态县3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2个、省级生态乡镇60个、国家级生态村两个
2008年,台州市被环境保护部、省环保厅分别列为全国、全省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地区。台州市编制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台州市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方案》以及《台州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等,统筹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狠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计划,重点抓好市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全市累计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1600个。狠抓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市委召开全市垃圾处理现场会,市政府出台《关于农村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的若干意见》,力争到2012年全部行政村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全市建立垃圾清扫保洁队伍的行政村累计达4088个。狠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点抓好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以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建设,完成存栏猪200头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433家;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施面积834万亩,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252万亩。狠抓农村环境保护投入,市政府对市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按每村11万元进行补助,温岭市投入6.6亿元实施城乡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三年行动。
台州市坚持把生态建设与保护作为生态市建设的细胞工程来抓,大力推进生态系列创建工程建设,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加大自然生态保护力度,确保区域生态安全。积极推进生态系列创建工作,全市累计创建省级生态县3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2个、省级生态乡镇60个、国家级生态村两个。
全面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严格落实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监察监测等措施,累计创建合格规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50个,完成“百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91处,新增供水规模37万吨/日;出台《台州市长潭水库库区生态补偿实施办法》,建立每年不少于1800万元的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切实加大自然生态保护力度,积极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清水河道”工程建设、废弃矿山整治、青山白化治理等工作,累计建成重点生态公益林281.8万亩;完成“清水河道”工程建设5755公里;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率达到93.9%;“三沿五区”坟墓治理率达到51%,生态葬法覆盖率达到94.6%。
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增强环境意识
2007年以来,全市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694件,受理环境信访件1.95万件,调处率达99%以上
台州市坚持把环境执法监管作为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手段,从严审核把关各类建设项目,依法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切实保障群众环境权益。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认真落实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制度。2007年以来,全市共审批建设项目4230个,验收“三同时”项目844个,否决污染严重或不符合产业政策项目153个。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飞行斩污”行动和义务环保协管员点单式执法活动,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加强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运维管理,加强环境隐患排查处置和信访调处。2007年以来,全市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694件,处罚金额8435万元;受理环境信访件1.95万件,调处率达99%以上;辖区内未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件以及因环境问题引起的重大群体性事件。
台州市以弘扬生态文明、培育生态文化为着力点,多层次、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展一系列环境宣教活动,努力增强全社会的生态环境意识。切实加大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力度。2007年以来,先后在各类媒体刊发或播出700余篇反映生态市建设方面的新闻报道。积极开展生态环保主题宣传活动,举行“生态文明之歌”文艺演出;推出全省首个市级环保电视专栏《环保台州》;制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题片,并通过台州农村远程教育网在全市农村播放;探索开展网上公众参与平台建设;开展环保手机短信宣传和永久性宣传标语设置工作。大力推进绿色系列创建工作,全市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学校5所,省级绿色学校78所;国家级绿色社区两个,省级绿色社区26个;省级绿色企业40个;省级绿色家庭120户;省级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7个;省级绿色饭店28家;省级绿色医院9家。
经过7年努力,台州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有了较大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走上了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2009年,全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56.2%,出境水水质达标率为91.7%,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分别比2003年提高25、47.7、14.3个百分点;市区空气质量好于等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98.7%,比2003年提高12.9个百分点;主城区化工恶臭发生率控制在4%以内,比2004年下降近25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