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北 >> 青海 >> 正文

玉树灾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工作纪实

Eedu.org.cn 作者:吴晶晶 顾瑞珍 …    资讯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6-15

    夜以继日,竭尽全力完成好国家交予的神圣使命

    4月27日,项目启动的当晚,地理资源所所长刘毅即带领樊杰等项目组成员前往青海开展紧急调研。调研组在青海详细了解了玉树灾区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相关部门共同分析了面临的困难、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并围绕城镇重建、居民点选址、社会经济发展等,分别到有关部门收集资料。

    “玉树地处青藏高原、三江源头,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玉树灾区的恢复重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保证安全、保护生态。”刘毅说。

    一整天马不停蹄地走访调研后,调研组成员不顾辛劳,又连夜启程于29日凌晨返回北京,抓紧开展资料整理和分析评价工作。“这次对青海的紧急调研虽然时间很短,但我们非常有效地了解了灾区最新情况,进一步补充了资料。”刘毅说。

    此时,玉树灾区仍处在救援工作的紧要关头,时间和条件都不允许组织大批人员前去开展实地考察。尽管如此,凭借中科院在资源环境科学领域长期的研究积累,相关研究所在玉树地区良好的科考基础,以及在汶川地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工作中获取的经验,项目组对很好地完成任务仍是充满信心。

    “我们有长期的科学积累,有一支过硬的科研队伍,有充分的技术力量,对灾害应急评估工作也有较多经验。”刘毅介绍说,参加项目的很多科研人员曾经到玉树等高原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工作。“我们刚刚在那里完成了三江源生态保护、青海省和玉树州旅游规划这两个大的项目,可以说对灾区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

    “在做汶川地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的时候我们走了很多弯路,这一次技术路线就比较熟悉了,大大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樊杰说。

    项目组同时与地震局、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气象局等单位开展了紧密的合作。“一些基础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都是由各部门提供的,比如中国地震局提供地震烈度区划图,国土资源部负责排查灾区次生灾害,他们的最新资料数据都是第一时间提供给我们。同时我们也通过有机互动、研讨交流,让报告逐步修正完善。”樊杰说。

    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不同部门之间拧成了一股绳;参与项目的106名科研人员更是不计任何条件地投入工作。

    “大家平均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很多人那几天都是趁着计算机运转的间隙赶紧躺下休息一会儿。”樊杰说。

    为了科学高效地完成评价工作,大家团结合作,有的人把自己准备做论文的数据资料拿了出来,有的人放弃了其他更好的工作机会。由于各部门提供的数据都是动态调整的,有时候新的数据来了,把前面的工作都推翻了,大家没有任何怨言,抓紧时间重新开始。

    科学严谨,为编制重建规划发挥基础作用

    经过几天连续奋战,5月5日,各小组都按时提交了单项指标评价结果;8日中午,综合集成报告初步论证通过。

    5月8日下午,新鲜出炉的报告立即接受了来自各部门代表和专家的检验,并受到一致肯定。随后,项目组又加紧对评价方案和报告做最后的修改完善。

    10日,包含了30万字、87张图片、18张表格的研究报告按时提交至国家发展改革委。

    “评价报告得出了几个主要结论:一是提出了‘就地重建、局部避让’的整体评价,这是基于对当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基本判断,我们认为灾区局部破坏严重,整体破坏有限。二是对灾区分区域的发展方向作了评价和科学界定,主要分为生态保护区、适度重建区、综合发展区等三类。三是对重灾区、极重灾区适宜重建的地域范围进行了精细评价。”樊杰介绍说。

    5月14日,玉树地震发生一个月之际,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举行第15次会议,原则同意《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报告》,并认为这次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内容全面,基础扎实,方法科学,工作严谨。报告关于就地重建、局部避让、积极设防、科学规划的建议,关于全区总体保护、重点城镇建设、适度复合发展、各地特色分工的地域空间布局,以及生态保护区、适度重建区、综合发展区的划分等重要结论,比较符合实际,对编制好灾后重建规划具有重要价值。

    “能为玉树灾区做一些事,我们感到很欣慰。更加重要的是,国家十分重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宏观决策更加尊重客观规律,这是决策科学化水平提升的表现。”樊杰说。

上一页  [1] [2]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