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海南鹦哥岭团队的生态梦

保护绿色生机 发展金色经济 设计环保课程
Eedu.org.cn 作者:内详    资讯来源:海南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6-13

鹦哥岭青年团队点点滴滴的发现与记录,为国家珍稀动植物名录填充上新的内容。 记者 武威 摄

为了保护这片热带雨林,在山间溪谷巡护,是鹦哥岭青年团队的日常工作。记者 武威 摄

6月2日午后的鹦哥嘴分站,当《野性中国》摄影师程斌将一张张整理好的与青年团队共同拍摄的动植物照片展示在大家面前时,小伙子和姑娘们兴奋极了。热带雨林里的每一次新发现,需要用一张张图片去记录。鹦哥岭每一位队员内心也印着一张有关生态的“梦想图片”,简单却执着。他们以各自的方式诠释梦想的应有之义,努力踏寻在圆梦之路上。

生态梦是保护梦

生态梦里满是绿色,寄喻着生机和物种的多样。

万只蝴蝶漫天飞舞的景象,5年来一直深深刻印在了青年团队队员王合升的脑海里。2008年底清山科考时,王合升在鹦哥岭道银村和力土村之间的沟谷里,发现了数万只从内陆飞来鹦哥岭越冬的斑蝶。斑蝶或停在树枝上,或翩翩飞舞,令队员们惊喜莫名。

王合升带着李飞、蒋帅等队员,将斑蝶翅膀用荧光笔轻柔地做好标记。“你看,YGLB441,就是在鹦哥岭B区观测到的第441只斑蝶。”王合升指着当时的工作照片告诉记者。

去年冬天,他们以这样的方式记下了1507只斑蝶,希望借此寻找到它们的迁徙路线并更好地加以保护。“很多斑蝶有可能再不会飞回,意味着我们不是每一份付出都会有回报,搞科研监测尤其如此,但我们从不放弃。”李飞说。

队员刘磊记得,6年前,当团队提出要改变农民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放下砍刀和猎枪保护生态时,村民的眼里充满了怀疑。

那一年,刘磊带着队员直奔便文村村支书老王家去了。王支书见到刘磊一脸困惑,刘磊说,“没别的,就是想跟您喝喝酒聊聊天。”在温润的米酒中,刘磊与当地干部乡亲的感情,浓了起来,变得熟悉且投缘。在后来举行的护林座谈会上,刘磊等人的发问让便文村的乡亲们开始思考:为什么河里的水越来越少?为什么鱼儿少了,动物也不见了?人们破坏了森林,现在环境影响到了我们,将来还会影响到我们的子孙!

保护区队员带着王支书去了趟贵州茂兰,看到的一切把他“镇住”了。20年的保护让贵州茂兰曾经毁林开垦几近枯竭的大山岭重新焕发了盎然绿意,农民收入因为生态旅游而节节攀高。王支书激动地对刘磊说,“我也要发动村里52名党员跟你们一起保护家乡的山水!”

就这样,道银、力土、什运、什付、南益、布伦……等村里的很多人如今都加入到护林的队伍中来。今天,鹦哥岭保护区护林队已壮大到了231名护林员,其中98%以上是当地村民,他们中的大部分曾是猎手,但如今都是保护热带雨林的好手。

生态梦是发展梦

生态梦里满是金色,意味着收获和鼓鼓的“钱袋子”。

“保护不能建立在贫穷之上,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这是刘磊在便文村开展工作中悟出的一个道理,后来成为全体队员的共识。

看着乡亲守着青山绿水却过着如此贫穷的日子,鹦哥岭的大学生们心也跟着疼。

2008年,鹦哥岭团队成员陈辈乐与当时还是道银村民小组长的符金海交谈时问他:“你小时候,村边这条河的鱼比现在多吧?”符金海说:“随手在石缝里都能摸几斤回去,可现在不行了。”陈辈乐继续问:“那我们就建个禁渔区,让鱼都回来繁殖,让鱼多起来,大家都有鱼吃怎么样?”符金海没说话,他想象不到那将是怎样一番景象。

两年后,刘磊他们去道银村时,符金海70多岁的老爹,硬拉着刘磊他们去河边。不会说普通话的阿叔用手使劲地比划着,符金海当起了翻译,“宽阔平静的河面,鱼儿已经跟自己的大腿一样粗咯!再不愁没有大鱼了!”

为改变落后生产生活方式,鹦哥岭团队带领村民致富创富有了成效。几年来,保护区联合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在周边社区广泛开展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农业项目。禁渔示范、林下套种、稻鸭共育,让越来越多的乡亲从保护中得到实惠。

元门乡红新村村民王承进对李之龙、刘磊、王云鹏等团队成员都很熟悉,“前几年他们给大家免费买益智、胡椒苗和牧草种子,去年又给红新、方什等村送鸭苗。凡要做什么项目,都是这帮孩子自己先试种试养,他们不愿意让我们农民吃一点亏。”

王云鹏最近又开始一个村一个村地走,与村民讨论制定村规民约,适时开展生态旅游的规划。82岁的红新村王明坤老人说,“活着的时候能看到日子越过越好,这就是幸福!”

生态梦是教育梦

生态梦里满是粉红,饱含着童真和大山的未来。

6月7日下午,王云鹏带着队员又到元门乡中心小学来了。“跟老师们商量完善环境教材,让孩子们更懂听、更爱听。”

当记者拿到王云鹏等人编写的“乡土教材”时,十分惊讶。没想到他们在平日已承担很大工作量的情况下,仍抽出时间专为孩子编书和开设小讲堂。王晓兰、符小海……这些山区黎族孩子的真实名字被生动地编进了教材,鹦哥岭的气候、地形、河流、森林资源、特有物种等知识也编进了书中。

从元门乡到毛阳镇、番阳镇,他们为环境教育课程推广设计了清晰的“路线图”。李之龙告诉记者:“琼中、五指山、白沙、昌江、乐东,我们的目标是让《鹦哥岭脚下———我的家》环境教育课程在五市县所有的中小学校都‘安家’!”

他们将生态梦想写进了课本,浸润进了无数山区孩子的心田。

在课堂教育外,孩子也难忘一场场生动的实践课。队员麦严说,在香港嘉道理中国保育中心的支持下,保护区管理站组织毛阳中学、万冲中学、什运小学等保护区周边学校的100多名孩子举行了“拯救海南墨头鱼”放流活动。孩子前往鹦哥嘴什隆段小溪捕捉墨头鱼,然后运到便文村附近的小溪放生,和当地村民共同树立了保护环境的禁渔牌。麦严谈到孩子,眼里总是溢满温情的神色。“将生态保护的理念从小传递给孩子,他们长大后会自觉地去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大山也才有更好的将来。”

这份来自孩子们的热爱,这个郁郁葱葱充满生机的梦想,让团队成员和每一个人都笃定地相信:鹦哥岭一定会有更加清晰而真实的美丽未来。(记者 杜颖 单憬岗)

鹦哥岭保护区第一位女大学生许碧果的故事———“生态梦”里有蚂蟥

2007年,鹦哥岭首批报到的大学生里,有唯一的一个女孩子,叫许碧果。

入职阶段,站长周亚东让每个人各个岗位都适应一下,以挑选自己最适合的。许碧果从不向男孩子认输,她总笑着说:“既然都来鹦哥岭了,要是窝在办公室,岂不辜负了这大好风景?”

为了大伙第一次进山,周亚东准备了许久。许碧果不愿错过机会,主动请缨要求一同前往。茫茫山林,在外看是一副模样,走进去,又是另外的模样。初次进山的许碧果十分兴奋,蛙鸣虫语,似山间的一场协奏曲,新奇的花草,不知名的可爱小动物,无不吸引着她的目光。她心想:“看来男生们夸大其词了,进山,也不是那么难嘛!”

男同事们提醒她不要这么早下定论。果然,等到她觉得小腿有些发痒,拉开裤腿一看,腿上已爬着七八只蚂蟥,身体细小的蚂蟥此时已经吸得浑身圆鼓鼓。许碧果惊叫:“这是什么?”男生们被她的惊叫吓了一跳,也各自拉起裤腿,都是蚂蟥。男生们双手乱扯,把小腿的蚂蟥硬生生扯下,伤口冒血。

“当时我不敢伸手去扯那圆乎乎的怪东西,眼泪都要下来了。大家赶紧伸手帮忙,我就觉得那腿上的肉,一块一块被扯下来似的。”许碧果说。蚂蟥吸盘太紧,扯下来时凝血组织被破坏,流了许多血,最后找了野草药捣碎敷上。这是许碧果和年轻的伙伴们第一次见识到蚂蟥的威力。她后来才知道,无论准备多充分,无论裤脚与衣袖绑得多紧,蚂蟥总能抓准任何一个机会,对访客热情“深吻”。大自然中的不起眼的小生物,让她多了一份“敬畏”。蚂蟥就这样一路伴随着鹦哥岭青年团队里的年轻人,直到后来已经没有人再害怕这些小东西。(记者 杜颖 单憬岗)

[1] [2] 下一页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