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南 >> 贵州 >> 正文

生态文明:理念与行动交融中建设美丽贵州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贵州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25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并辟专章就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专门论述,生态文明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建设“美丽中国”成为中国未来发展新的愿景。在此背景下,建设“美丽贵州”也成为公众讨论的热门话题。

  特邀嘉宾:

  徐静: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陈厚义:贵州财经大学校长、教授

  丁凤鸣:省社科联研究室副主任

  徐梅: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党委副书记

  本版主持:本报记者 王小梅

  生态文明既是理念又是行动

  主持人:自“生态文明”概念提出来后,有人将其理解为是一种指导发展的理念,有人将其理解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对此,我们该怎么看呢?

  徐静:生态文明是一个丰富而又复杂的概念,不能作简单的理解,我们认为它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项行动。

  从理念层面来看,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建设生态文明是对近代以来人类历史进行反思的结论。从全球范围看,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物质生产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对地球资源的索取超出了合理范围,地球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从我国来看,由于长期实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能源和其他资源消耗增长很快,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在对自身发展历史进行理性拷问的基础上,到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奠基了今天生态文明理论基础。第二,建设生态文明体现了人类对未来发展的一种价值追求。生态文明作为理念,倡导我们在追求财富的同时,还应该追求另一种价值,即:生态价值;倡导我们追求的未来社会应该是包含生态价值的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样一种社会,用一个具象化名称来表达,就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未来的社会应该是生态上高度文明,而且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中体现了生态文明价值的社会。第三,建设生态文明体现了人类对未来的一种发展思路。历史上,工业文明的出现并没有取代农业文明,相反是提升了农业的文明程度。今天提出生态文明,并不是要替代以前的工业文明、农业文明,而是要进一步提升我们工业和农业的文明程度。因此,对未来的发展,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所讲的,既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又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提升人类社会发展的品质。

  从行动层面来看,也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在行动目标上,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这是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之一。第二,在行动方针上,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既不是先破坏、后治理,也不是边破坏、边治理,而是强调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第三,在行动内容上,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提高海洋开发能力,建设海洋强国等。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严守耕地红线,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和保护,发展循环经济等。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强防灾体系建设,加强污染防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等。此外,还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等。

  历史与现实坐标上的生态文明探索

  主持人:如果说生态文明是一项具体的建设行动,结合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贵州的一些探索和实践,是否可以认为这个行动在贵州早就开始了?我们又该如何来看待这种探索呢?

  陈厚义:可以这样认为,而且可以进一步把贵州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的系列探索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探索试验阶段。在上世纪80年代,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在对贵州毕节这个人口膨胀、生态恶化、经济贫困的典型的岩溶贫困山区进行考察后提出,要把毕节办成一个生态试验区,确定将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作为三大建设主题。三大建设主题各有应对侧重又彼此协同推进,聚合为一个具有密切内在关联的实施系统,将物质生产力、自然生产力、人口生产力整合为一个强大的实践动力,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共赢的试验区总体建设目标。现在,毕节正在崛起成为贵州发展的金三角。在毕节试验区的基础上,进入新世纪,中共贵州省委九届五次全会继承和发展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念,强调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贵州突出的竞争优势之一,提出要大力实施“生态立省”战略。

  第二,全面推进阶段。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同年,在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省委又提出了实施“环境立省”战略。这里的环境既包括硬环境,也包括软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人文环境;既包括保护环境,更包括建设环境。因此,这一战略是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立省战略的继承和提升。期间,各地也有许多的创新实践,比如省会贵阳市,2000年开始探索发展循环经济,两年后正式确立了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目标,被国家环保总局确认为全国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首家试点城市,2004年初又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认为全球惟一的循环经济试点城市。2007年底,中共贵阳市委又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2008年10月,贵阳市在全国率先发布“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2010年3月1日,国内首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在贵阳正式实施。2012年12月17日,该规划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根据该规划,贵阳市到2020年将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第三,深化建设阶段。发展速度不快、经济总量不足和发展方式粗放、经济质量不高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为了转变发展方式,我们必须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青山绿水作为重要内容;为了加快发展速度,我们必须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也就是说,我们既要走好生态文明的路,又要补好工业文明的课,才能实现“好”和“快”的统一,实现“加速发展”与“加快转型”的统一。为此,2010年在全省工业发展大会上,时任省委书记栗战书强调,要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来引领工业发展,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良性发展,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延长产业链条、降低资源消耗、优化生态环境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栗战书进一步强调,未来五年“必须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如果说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到生态立省战略,从环境立省战略到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的工业化、城镇化战略,贵州历史性地完成了生态文明理念的孕育,那么这种孕育的阶段性推进,更深刻的价值在于它完成了从“保护理性”到“发展理性”,或者说从为保护而保护到为发展而保护的跨越。

  多维视野下的“美丽贵州”构想

  主持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后,我们省也提出要建设“美丽贵州”。那么,“美丽贵州”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丁凤鸣:“美丽贵州”是一个形象生动而又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是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简明表述。如果要将其进一步展开的话,应该是包含了发展之美、节约之美、和谐之美、正义之美和多元之美的有机统一。

  发展之美就是要体现发展第一要务的基本要求。生态文明是一种建立在先进生产力基础上的文明,不只是拿来看的,应当是一种让人普遍感到幸福的文明,要在确保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不断改善民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因此,美丽贵州首先是发展的贵州、富裕的贵州。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努力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是美丽贵州的第一要义。

  节约之美就是要体现资源节约的基本要求。节约资源意味着价值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消费模式等多方面的变革,涉及各行各业、涉及政府、企业和个人等不同的行为主体。这要求我们在生产生活各环节通过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和行为转型,推进资源利用方式向集约高效转变,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因此,节约之美要求贵州在加速发展同时加快转型,努力提升发展的效率和质量。

  和谐之美就是要体现环境友好的基本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但是,当前水、大气、土壤等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的环境问题总体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遏制。这要求我们切实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避免生产生活中引发严重的生态安全问题,使生产生活的过程与结果有利于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因此,和谐之美要求贵州在发展的同时要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强化对脆弱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力度。

  正义之美就是要体现生态公平的基本要求。生态服务不是免费的午餐,生态破坏也不是免责的天堂。一个地方为其他地方提供了生态服务,既可能付出的是劳动成本,比如植树造林,也可能付出的是机会成本,比如对发展的限制。只要有付出就应该有回报,只要有消费就应该有付费,只要有破坏就应该有惩罚,这才是生态公平。因此,正义之美要求贵州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生态制度建设,在生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切实保护生态服务提供者的权益,严格追究生态破坏者的责任。

  多元之美就是尊重生态多样性的基本要求。不同地域空间的生态特征和生态功能各不相同,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相互作用、长期并存是客观现实。同时尊重不同文化传统的差异性,积极保护各种传统知识、乡土知识,并促进其时代化。尤其贵州更要注意多元之美的建设。因为,正是贵州自然生态的多样性提供了文化多样性的空间,才使今天“多彩贵州”的形象塑造成为现实。

  理念与行动交融中建设“美丽贵州”

  主持人:如前所述,生态文明既是一种发展理念,又是一项具体的建设行动,其在贵州的体现就是要建成“美丽贵州”,我们该如何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来建设?

  徐梅:从具体的操作层面来看,应该有以下三个层面的把握:第一,强化理念引领。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从四个方面努力:一是在目标上,明确提出美丽贵州建设。二是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三是在行动上,切实贯彻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四是在操作上,把生态文明建设的考评指标纳入到全省即将开展的同步小康创建活动中,把对生态文明的价值追求具体化为同步小康的行动目标和内容。

  第二,拓展融入领域。一是在经济建设上,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二是在政治建设上,建立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决策制度,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确保生态文明建设有人抓、抓得实。三是在社会建设上,切实加强生态制度建设,包括生产、交换、消费、分配等环节的生态制度建设,尤其是关注生态民生,强化立法和司法制度建设,促进生态公平与正义的实现,让广大作出贡献和牺牲的群众得到合理的补偿,让所有参与生态建设的群众分享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成果。四是在文化建设上,切实加强生态教育,增强全民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力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五是在生态建设上,要加强生态技术的发明和创造,加强生态工程建设,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和石漠化治理),科学规划建设人工生态系统(城镇与乡村环境整治),保护现有生物多样性(各种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第三,推进系统行动。一是系统谋划。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远不是当初的生态环境建设,而是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各个领域,没有系统谋划的运作,就不可能有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推进。系统谋划,关键是做好顶层设计,谋划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内容,统筹好方方面面的资源和力量,协调好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关系。二是多元推动。在今天需要把理念变为全社会行动要求下,提出了政府、公众、市场三位一体的多元主体推动的需求。一则通过对政府部门任务的落实和职责的到位,重点搞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各种公用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有效引导、规范、维护、激励整个社会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二则通过对公众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最基本主体的明确,充分激活其主体动力,发挥其主体作用。三则要发挥市场动力,通过税、费和环境产权的手段明确并调控人与自然、企业与自然等的良性关系。此外,还要配合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最终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运行体系。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