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生态安全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广安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28
规划重科学:到“场”到“园”生产方式由“户”
走进广安区广门乡肖家村生猪养殖小区,只见成排的猪舍林立,养殖人员有序地喂养生猪。“猪舍集中在一起后,便于管理和防疫,收入也增加了。合作社社员去年人平收入近万元。”小区饲养员刘和生告诉记者。“以前分散养,很不方便,收入很少,村民看到合作社社员收入增加后,纷纷要求入股。”
畜禽养殖科学规划,广安区立足大畜牧、大产业、大发展,以区域发展、突出重点为原则,以规范化、集约化发展为目标,以统一规划、科学布局为核心,构建良种繁育、疫病防控、标准化规模养殖、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生态循环、质量安全监督等现代畜牧业发展体系,发展以乡镇为布局的生产基地、以村为单位的养殖小区,在养殖小区中形成数村一业、多户一品、集中连片开发的现代养殖格局,把小户联成大户、小生产联成大生产、形成规模、形成特色,不断扩涨总量,积极推进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升级,逐步实现了生产方式由“户”到“场”到“园”;养殖规模由“十”到“百、千、万”;经营方式由“散”到“整”的三大转变。
标准化建设有力推进,该区按照国家农业部、省市畜牧局关于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要求,全区已建成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211个,其中标准化生殖养殖场105个、肉牛场12个、奶牛场3个、肉羊场25个、蛋鸡场26个、肉鸡场13个、肉鸭场15个、肉兔场13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48个,肉牛标准化养殖小区6个、肉羊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蛋鸡标准化养殖小区14个,肉鸡标准化养殖小区8个,肉鸭标准化养殖小区7个,肉兔标准化养殖小区7个。
技术全普及:姆式服务为养殖户提供保
“要不是畜牧站的同志巴心巴肠为我们提供保姆式服务,我2011年可亏惨了。”提起2011年9月的一次疫病,枣山镇安山村养殖业主李仁芬就心有余悸。原来,李仁芬从外地购回了10头小猪喂养,由于没有及时防疫,小猪全部病倒。正当她急得团团转的时候,枣山镇畜牧站站长莫兴华主动来到她家及时注射了疫苗,并手把手教她如何喂养小猪,同时坚持天天回访,使她家的小猪得以成功痊愈并健康成长,目前10头小猪长成肥猪出售后已经收入了2万余元。
技术推广全面普及,该区通过畜牧科技下乡、畜牧科技人员联系养殖大户、规模场制度,采取“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园、技术服务直接到人”的服务机制,开展畜禽养殖、疫病防治、科学饲养、生态循环饲养等技术宣传与普及,2009年至今累计举办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培训、乡村职业兽药技术培训126场次,参训人员达7.3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达10万余份,为养殖农户、业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近1000个。
专合组织迅猛发展,该区各级政府主动搭建平台,帮助业主、公司企业发展生猪生产,以富源、绿水、旭岩、朗德鹅、广安盐皮蛋、国家级兴瑞养殖示范场等养殖企业为龙头组建生猪协会、运销协会、养鸭(鸡)协会等专合组织94个,共有会员18880人,建立健全了畜禽产前物资供应体系、产中服务体系和收购、加工、销售等产后服务体系,有效提高了现代畜牧业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和经营水平。防疫全覆盖:上市产品“有据可,问题产品“有根可溯”查”
人有身份证,这不算新事;牲畜有身份证,这才新鲜。日前,广安区瑞祥猪业有限公司的生猪出生后不久,区畜牧局工作人员就给它戴上一个内设二维码标识的耳标。“这个圆形的小耳标,由专用的识别器和数据库构成,内储有饲养人姓名、地域、注射疫苗和防疫检疫情况,并通过专用识别器,将相关信息发送到区畜牧局专用数据库,在这过程中,家畜有任何非正常情况,区畜牧局工作人员都会通过系统,全面掌握,并进行及时处理。”区畜牧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广安区的47.6万头生猪、1.5万头牛、3.5万只羊全都戴上了这样的“耳环”。在该区,凡没佩戴的牲畜将被禁止上市出售和屠宰。
该区把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目前该区、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基本建成,全区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乡级标准化动物防疫体系49个,村级标准化动物防疫体系300个,做到了全区动物防疫全覆盖。全区各级政府和畜牧部门按照“内防外堵、确保无疫”的防控目标,全面推进以“消毒打基础、免疫抓关键、检疫作保障、检测看效果、管理促规范”的“五位一体”的防控管理形式,有效提升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猪蓝耳病、猪瘟、猪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加快动物标志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确保了上市产品“有据可查”,问题产品“有根可溯”。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