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南 >> 云南 >> 正文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守好用好资源“大宝库”

Eedu.org.cn 作者:杨质高    资讯来源:云南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6-4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守好用好资源“大宝库”

  未来猜想:生物研究人才给力云南;绿色云南叫响全球;生物技术产业受瞩目

“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 刘普礼 摄
“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 刘普礼 摄
杜鹃绽放 付兴华 摄
杜鹃绽放 付兴华 摄

  核心提要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以滇西北、滇西南为重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濒危动植物和极小种群物种保护,提高有潜质和保护价值较大的保护区级别。在重要地段建立生物走廊带,完善自然保护区体系。以原生生态系统、特有珍稀濒危动植物和沼泽、湖泊为重点,继续加强对生物多样性和高原湿地保护和建设的投入。全面系统保护川滇生态功能区,加大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重点野生动植物园及“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的投入。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完善野生动物损害补偿机制。加强西南种质资源库、生态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建立边境地区跨境自然保护区协作机制。考虑云南生态环境特点和发展承载能力,统筹研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问题。

  生物资源一个物种决定一个产业

  世界上很多国家,在中国挖掘了生物多样性宝藏,然后创造了很多财富。比如杜鹃花,它起源于云南和四川相接的高原山地。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传教士把杜鹃带到英国,然后进行新品种的培育。今天,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矮化的、花期很长的杜鹃,它们是100多年来西方园林的主要装饰种类,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

  猕猴桃主要起源于中国,在云南、四川、湖北等地均有分布,上世纪80年代,新西兰把猕猴桃带过去,现在新西兰已经主宰着世界的猕猴桃市场。这些都是一个物种决定一个产业的例子。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杂交水稻。杂交水稻高产解决了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当时,袁隆平院士培育杂交水稻之所以能获得成功,是因为他们发现了一株不育系的野生水稻。

  云南物种种类占全国一半

  ●云南的国土面积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但云南所拥有的生物物种占全国各类生物物种的一半以上。

  ●除了海洋生态系统以外,云南拥有从海南岛到北极陆地的几乎所有生态系统的类别。

  ●云南的生物多样性在国际上也是绝无仅有,地位十分重要。初步统计,云南的生物物种接近整个北美(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主的地区),超过整个欧洲。

  ●云南的生物多样性不仅多样,而且十分独特,一些物种和生态系统仅仅能够在云南找到。如市民熟悉的滇金丝猴基本分布在云南;亚洲象、孟加拉虎等一批野生动物在中国仅在云南分布;昆明的金线鱼、滇西北河流和湖泊中的许多鱼类在世界上仅在这里可以找到。

  ●植物物种的例子就更多,约30%以上的植物物种都是云南特有分布物种。

  也就是说,这些物种如果在云南消失了,在世界上也就没有了。因此这些多样性的生物就是云南的宝藏。这些宝藏,等待人们去认识和利用。但是许多生物物种在人们还没有认识之前就消失、灭绝了,因此在我们的认识还不能达到利用的高度之前,最重要的还是保护好这些资源,使他们得以存在。

  云南“桥头堡”

  保护现状

  我省建有180多个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成效

  “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云南制定了许多政策和措施,也开展了许多工作。”云南大学生态所所长欧晓昆教授说,云南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在国内居于前列,建立了180多个各级各类的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分布在各地,保护了云南特有的、珍稀的物种和生态系统资源,同时也保护了还未认识的基因资源,它们的建立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围绕国家出台的各类政策和措施,云南也相应开展了许多工作,如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湖泊和河流的污染治理等。云南从1998年开始在滇西北制订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动计划,在滇西北建立了世界自然遗产地,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行动,使具有国际重要地位的滇西北地区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如滇金丝猴等一批物种的数量得到保持和提高。目前,滇西北保护行动所包括的区域已扩大到滇西北、滇西南的44个县,保护区的成效是显著的。

  另外,云南也建立了中国最大的野生生物资源基因库(种子库),建有一批国内知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科研和教学机构。这些都是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的重要基础,也是保护成效的具体体现。

  保护措施仍有提高余地

  “我们也面临很多困难。”欧晓昆说。资金不足是一个问题;认识不够也是问题,许多人认为生物多样性离我们很远,消失几个物种没什么影响;一些政策也还存在缺陷,例如对于保护行动和保护付出,仍然缺乏必要的、足够的生物多样性补偿机制;对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也不够,研究的队伍和人才缺乏。

  公众的参与也不够,而公众的参与取决于公众的认识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发展仍然是云南的第一重要任务,但是发展不能建立在牺牲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如何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在实际中确实也存在问题和困难。

  “成效有,但有很大的提高余地。”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段昌群教授这样评价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

  他分析说,首先,云南保护和发展之间的压力很大,因为保护不能直接产生效益,保护的内在驱动力不强;其次,云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压力太大,单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云南的自然保护区数量多、类型多、质量也高,这些保护是为全中国、全人类保护,那么全中国、全世界都应该来关心云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争取国家、国际的资源来保护云南的生物多样性。

  专家解读

  投入力量摸清家底一步一个脚印发展生物产业

  段昌群建议,云南需要寻找到好的切入点,在一些关键的生态功能区、敏感区、脆弱区,进行保护并减少破坏性的开发,以争取国家的补偿。不能什么都想拉到这里面来争取,毕竟国家的财力有限,地区又那么多,即使云南是一个生物多样性宝库,国家也不可能全部包下来。

  云南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开发,一定要沉得住气,一步一个脚印走。现在很多时候,抓生物产业,只是看到了浮于表面的东西。而没有从根本上弄清楚自己的家底,以及自己该发展什么、能发展什么、市场需要什么、科技能支撑什么,这些都不是很清楚。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已提出发展绿色经济,但直至今天,数得出的也就只有烟草、云南白药、三七、天麻等几个品牌。要做好中长期规划,稳步推进生物产业发展。要用发展烟草一样的思路发展其他生物技术产业;要像发展旅游业一样,从基础做起,然后来发展自己的生物技术产业,把生物多样性资源变成经济资源。

  生态补偿可缓解保护压力

  对于政策文件中的“考虑云南生态环境特点和发展承载能力,统筹研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问题”这句话,两位专家都非常看好其中透露出来的生态补偿机制。

  段昌群说,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享受谁补偿的原则。云南保护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共享的,在一定程度上云南是在承担和完成国家的义务和责任,因此,需要通过国家的财政转移支付,补偿云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所做的努力、付出的代价。

  当然,云南自己也要看重生物多样性资源。你越是把它当做宝,价格就高;越是拱手相送,越不值钱。在一定程度上,只有自己认为是无价的,才可能引起保护;如果自己都不当回事,认为是野花野草,那别人更不当回事了。

  “如果实施了生态补偿机制,资金能够及时和足够到位,相信云南的生物多样性会得到更为有效的保护。”欧晓昆说。

  他举例说,亚洲象的保护过去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亚洲象对老百姓的生命和产生的破坏得不到合理有效的补偿,老百姓对于保护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如果生态补偿及时而有效,与老百姓的利益即使有冲突,相信老百姓对于保护也是认可并会自觉行动的。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