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中南 >> 广东 >> 正文

珠江口之殇:2/3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7-30

  ■珠江档案

  珠江是中国南方最大河系,旧称粤江,是中国境内第三长河流,按年流量为中国第二大河流。全长2400公里。原指广州到入海口的一段河道,后来逐渐成为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河的总称。

  珠江有八大出海口,从东向西为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西边注入的有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崖门。

  治水策论 重金治污 引发悖论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省经济发展的发动机,珠江口海域的污染问题如长期得不到改善,势必对我省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今年5月,在发布《2008年广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时,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李珠江对外界表示,与渤海湾污染受到国家和有关省份的重视相比,愈演愈烈的珠江口污染受到的重视依然不够。“省市应拿出资金、保护办法来对珠江口进行切实整治。”

  广州最近“每天投入一个亿”的大手笔,明显加大了污水治理力度,未来的水质改变,值得期待。

  如果把治污的方式分为“事前防污”和“事后治污”两大类,就不能不承认,对河流污染最根本的解决方式应该是对污染源———相关工厂的“关、停、并、转”,即“事前防污”;但目前的治理方式却大多属于“事后治污”,即走的仍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路。

  《中国水危机》一书作者马军认为,污染问题治理方式的选择,实际上是社会各种利益之间博弈的结果。“事后治污”成为各城市不约而同的选择,其原因很简单:因为污水处理厂的设立对污染企业来说并不构成威胁;对政府来说这样做治理起来见效较快,而比起执法关停来难度也小;唯一的一个不足就是要普通的纳税人多出钱。所以各种社会利益在治理污染问题上博弈的最终结果是由最弱势的一方———普通民众来承担最大的成本,而在此前的水污染过程中,普通民众其实也是最大的受害者。

  东莞也是大笔投入。据广东环保系统一名官员私下表示,珠海与东莞两个城市的环保现状,发人深省。最近10多年,东莞是整个珠三角制造污染最厉害的城市之一,大量废水废气,给东莞以及珠江带来了巨大危害,而珠海多年来,致力打造旅游城市形象,是珠三角对污染控制最好的城市之一。珠江八个出海口,靠近虎门的东边四个出海口,污染明显高于靠近珠海的西边四个出海口。

  “站在环保的角度,对比之下,我们显然不赞同东莞原来的发展策略。”该环保专家说,但最近两年,东莞投入数亿元,建立了好几十个污水处理厂,再加上轰轰烈烈的“双转移”,他判断,要不了几年,东莞的环保治理,将明显超过珠海,“这是个悖论,难以摆上台面讨论”。

  这个“治污悖论”却引发我们的深思———除了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取得财富,难道我们没有别的出路?

  “先污染、后治理”究竟是发展的规律,还是沉痛的教训?

上一页  [1] [2] [3]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