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中南 >> 广东 >> 正文

广东林改双线挺进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2-31
  2009年,广东林业产业总产值2200亿元;广东省副省长李容根表示,林改关系到4346万林农的切身利益,是我省涉及面最广、影响最深刻的一次重大变革。

  广东林改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就是要解开农民、承包大户、村集体之间的利益纠结,同时处理好基层地方政府和基层林业部门的改革动力问题。

  近五年来的农民投诉,30%以上与林地和林业有关,集体山林经营收入和生态公益林补偿金被村干部滥用或侵占的现象仍然不可忽视。

  林改使许多农民获得了更好的民主训练,切实提高了他们的民主参与能力。这也是林改的另外一个目的: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冯善书通讯员林荫

  12月16日一早,一台挖土机轰隆隆驶向茂名茂港区小良镇白沙村与湛江吴川市王村港镇寨坡村交界处,只用了几个钟头,就挖出一条深0.8米、宽1米、长达280米的泥沟。

  10时,距离泥沟不到5米的空地。白沙村的欧康胜和寨坡村的李智华当着几十名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干部的面,分别代表自己所在的村集体,在一份山林权属划分协议书上郑重签名。

  与这份协议书紧附一起的,还有69.8亩争议山林的四至面积图,及两个村庄1000多名村民的亲表决议。

  6条界桩标记和串联起来的分界线,将69.8亩山林的产权一分为二。由此,两村淤积多年的恩怨一笔勾销。

  这是近年来广东林改遭遇的最为棘手的一宗山林纠纷,争山引发的群体械斗,曾经一次又一次把当地的农村社会推向不稳定的边缘。当林业部门的调处方案最终定纷止争,全省的林改工作也开始步步为营,直逼年初定下的工作目标。

  直面山林纠纷让农民不再为争山打破头

  两村争议的山林,白沙人叫屙尿岭,寨坡人叫大锅塘。比起广东全省1.51亿亩的林改面积,这69.8亩山林犹如沧海一粟。然而,在广东林改办的储昭东看来,哪怕一亩林权没有帮农民搞清楚,他们的工作都不能放松。

  “利益各方寸土必争,动辄拼个你死我活。这么多纠纷不解决,不仅会拖慢林改进程,且直接危及社会稳定。”茂名市林业局谢副局长告诉记者,山林纠纷一直是引发农民上访和矛盾冲突的主要根源。这一年来,他们接待的群众来访有3600人次,制止群众性械斗38宗,挽回直接经济损失8000多万元。

  作为山区市,清远的情况与茂名大同小异。截至今年12月2日,该市调解的山林纠纷案件便达2283宗。“其中大部分存在历史遗留问题,”清远市林改办的李炳良科长坦承,“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剪不断,理还乱。”

  “从全省范围看,我们面对的是海量的纠纷。”省林业局林改处处长杨越对记者分析,“明晰产权是林改的第一步。我们希望年底基本完成这一目标,让农民不用再为争山打破头。”事实上,截至今年12月9日,全省调处的案件已有17926宗,涉及争议面积344万亩。

  有基层司法人员颇为不解:让办案人员“跑断腿”、有时连法院都没办法的山林纠纷,林业部门用的是什么盖世神功来逐个化解?

  佛冈县林业局王卓越局长向记者透露:只能靠群众信任。省林改办经过多年调查也发现,个别基层干部工作打不开局面,根源在群众不信任。

  林改的开始,也是直接面对海量山林纠纷的开始。这一年来,为了把不同的利益群体拉到同一个桌子来说话,各地林业人员可说落足了苦功。

  正因为广泛取得了农民的信任,截至记者发稿时止,广东已完成1.43亿亩集体林地的外业勘界,占林改面积的97.2%,对1.42亿亩集体林地进行了林权登记公示,占林改面积的96.8%,已发放林权证84.3万本,发证面积1.27亿亩,占林改面积的86.9%。

  调整分配机制把权利真正放进农民口袋

  在佛冈县迳头镇副镇长郑志明看来,大陂村桥围新任村民小组长郑志辉跟其他村民小组长不一样。今年8月,新官上任不到半年的郑志辉就带领118名村民顺利制定和票决出林改方案,并对全村2000多亩林地完成了外业勘界和第二榜公示。9月,经过村民集体讨论、民主决策,他又成功把一片由集体统一经营的商品林发包出去,为村集体创收38万元。在这笔钱的分配上,毫不迷糊地遵循村民票决方案。

  桥围村的做法,直接指向了广东林权主体改革的关键。

  “林改的目的是还利于民。以前,集体收入的分配全由村长说了算,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资金很可能被滥用。”曾在迳头镇任职多年的王卓越局长告诉记者。

  在桥围,一名普通的村民也许并不关注全省的利益蛋糕做得有多大。但是38万元租金怎么分,他们却很关心。

  记者对近五年来的农民群众投诉报料信件也曾作过分析,发现90%以上涉及集体经济纠纷,而其中30%以上又与林地和林业有关。集体山林经营收入和生态公益林补偿金被村干部滥用或侵占的现象仍然不可忽视。

  广东林业产业总产值一直领跑全国。据省林业局统计,2009年已达2200亿元。广东省副省长李容根今年12月9日直言,林改关系到4346万林农的切身利益,是我省涉及面最广、影响最深刻的一次重大变革。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林改部门创造性地总结出“将国家林改政策原原本本交给老百姓,充分尊重老百姓的意愿,坚持以分为主、均股均利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做法,并开始向全省推广。

  为了把权利真正放进农民的口袋,到目前为止,广东已经对全省8124万亩集体山林发放了股份权益证书共626.7万本,涉及农户600多万户。事实上,在一些林改起步早的县市,明晰产权和量化到人的做法对激发农民加大投资、盘活资产的动力已经初显端倪。据统计,韶关、清远等8个林业大市农民涉林收入人均从2009年的1191元增加到了今年的1833元,增幅达53.9%。

  广东林改的重要目标是,进一步优化农村生产要素配置,全面盘活森林资源,充分挖掘和释放林地、物种、劳动力等生产资料的巨大潜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激发山区后发优势。始兴、德庆和饶平等一些县区,近年来已开始通过建立林权交易中心,规范林权流转,发展油茶、珍贵树种、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推动基层民主让农民获得更好民主训练

  省林改办的王琪跑林改已跑了足足三年了。每到年底,他向各地追问林改进度时,心里便有种特别的焦虑。这种焦虑,并非来自于省委领导的多次批示,而是出于他在林改办工作的职责本能。

  广东省林业局局长张育文深知林改工作涉及重大利益的重新调整,必然会遭遇既得利益集团的抵制。所以,在半个月前,他还在给旗下这支团队打气,提醒大家注意当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一定要“攻坚克难”。

  前不久,某市一位村主任的牢骚话不知怎的,兜兜转转地就传到了省林改办官员的耳朵边。他说,林权改革,只有在广东沿海的渔村才能推得动,因为那里没有山。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他不支持林改。

  有媒体曾直言“广东林改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就是要解开农民、承包大户、村集体之间的利益纠结,同时处理好基层地方政府和基层林业部门的改革动力问题。”

  清远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地方林业站站长则直接指出,当前林改面临的很大一部分阻力便来自于村干部。因为林改政策,直接动了他们的奶酪。

  省林改处杨越处长亦承认有基层干部存在认识误区,有的担心因林改使集体经济返贫,个人利益受到影响,有的则因为村委会即将换届,怕得罪村民,不愿意积极开展林改。

  事实上,广东在启动林改工作之初,对基层干部可能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早有预防。

  “此外,我们还引导村民通过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方式来督促干部支持林改,从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省林改办的吴自华说,“事实上,林改使许多农民获得了更好的民主训练,切实提高了他们的民主参与能力。这也是林改的另外一个目的: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颇有意思的是,佛冈县的林改起步迟,配套改革却走得快。该市的张天赐局长坦言,只有让林业人员不再靠砍树为生,林业管理才能做得好,林改工作才不会由于林业系统内部的原因拖后腿。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