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中南 >> 广东 >> 正文

践行绿色发展夯实莞邑绿实力

Eedu.org.cn 作者:朱晋    资讯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2-31

  经过7个多月努力,225公里长的珠三角区域绿道东莞段于12月初提前完工。这是“东莞速度”的一个最新注脚,也代表着东莞最为自觉的城市追求———加快转变,绿色发展。

  一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如今的东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由“制造业基地”向着“宜居城市、生态绿城”华丽转身。从荣膺“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到8年创模胜利在望,从绿道网建设的纵横捭阖,到风光旖旎的松山湖科技园晋身国家级高新区。绿色、宜居的淡定背后,是创新、求变的真切脉动。

  我们将之称为“绿实力”。在硬实力与软实力之外,“绿实力”对于环境的把脉,更像是城市心灵的一次复健疗程。在“绿色经济”革故鼎新、风云际会之时,东莞成功接驳的是一个新时代、一片新文明。

  “先发优势”牵引城市绿变

  为什么会萌发绿色发展的自觉?这得从东莞的历史中去寻找答案。

  30余年的高速奔跑,一方面是GDP的成倍增长,从一个农业县跃升为举世瞩目的制造业名城,另一方面,能源、污染、土地等,越来越成为制约东莞发展的短板。

  呼啸而起的经济奇迹和日益严峻的城市环境联系起来,不禁让这座城市隐隐作痛。如何重温岭南鱼米之乡的旧梦?从危机一出现,这个问题便摆上了城市决策者的案头。

  8年前,东莞给自己立下了一个目标———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自此,东莞一直坚持环境保护建设资金优先安排。2006年以来,东莞市环境建设投入376亿元,其中有282亿元用于环境综合治理。

  诚然,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具有天然的对立性,在“制造业名城”面前回忆“鱼米之乡”,有些不合时宜。然而,也正是风云激荡的工业化,点燃了东莞城市化的激情。多年来的高速发展,让东莞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经济实力。面对危机,东莞抓住机遇,顺势而为,物质文明的先发优势为城市文明建设奠定扎实基础。

  于是,“建城、修路、整山、治水……”今年初,省里提出规划建设珠三角绿道网,希望“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东莞耗时7个月,一条全长225公里的高标准省级绿道便已全面贯通。路从花影过,人自柳荫来。在绿道编织的“绿色乌托邦”中,关于东莞“城旧、路少、山秃、水黑”的刻板记忆,逐渐被“新城、路阔、山青、水秀”的和谐景象所替代。

  如今在绿道上快乐骑行,目睹的是一座环境宜人、适宜创新创业安居乐业的“生态绿城”正在珠江东岸雄起。天更蓝、水更清,东莞的城市气质也变得更加雍容。继“全国文明城市”之后,今年的东莞再接再厉,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验收,又于眼下斩获“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一张张崭新的城市名片,正擦亮着东莞最为珍视的城市品牌。

  “壮士断腕”谋求低碳突围

  目前,东莞主要污染总量减排处于全省先进行列。2009年与2005年相比,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削减了10.48万吨,削减率达到了52.4%;2006—2009年,东莞空气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0%以上,主要污染物满足国家二级标准;尤其是东莞运河,全程消除了黑臭现象……

  “创模只是个手段,拿到模范城市称号也并非我们的真正目的。”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说,创模之路永无止境,把东莞真正建成宜居城市、环境优美城市才是东莞的目标。

  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毓全说,东莞是广东的制造业大市,低碳经济是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清醒的城市决策者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反复,折射的是产业发展的隐忧。没有永远朝阳的产业,也没有一劳永逸的发展模式。刘志庚直接把形势概括为“双边缘化困境”。他指出,东莞正面临一个产业升级转型、发展模式创新的关键拐点,也是一个实现经济转型、社会转轨、体制转换的关键时期。

  对此,东莞向过去的看家本领开刀。多年开发导致的土地储备资源不足,让东莞选择加快城市升级和旧城改造,一批旧村、旧厂房在这一努力下改造升级。与此同时,东莞更为果断地向“低碳发展模式积极转变。”即将一批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或工序转移出去,为后续发展腾出环境容量。这需要一种壮士断腕的勇气与决心,却不见易水悲歌的悲情与无奈。

  显然,东莞总是在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江凌认为,“实现绿色发展,不是只用新产业替代传统产业才能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而是一方面注重发展低碳环保的产业,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

  寥寥数语,一直被东莞默默坚守的绿色发展理念从后台走向前台。

  “绿色发展”掀开崭新气象

  放眼当前,以绿色经济为核心的“经济革命”,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潮流,也势必将成为各地经济崛起与起飞的新动力,东莞必须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绿色机遇,才能抢占转变发展的制高点。

  东莞应时谋变,气吞万里。在城市化进程中,培育“园区化”经济,松山湖高新区、东莞生态园等一批“科技共山水一色”的高科技园区应运而生,且屡屡在招商引资上创造奇迹。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如今成了东莞产业文明进步的“首善”力量。

  比如松山湖高新区。2008年,松山湖工业企业平均每度电产值104元,远高于全国22元的平均水平;每万元产值耗水7.95吨,远低于全国15吨的平均水平;到了2009年上半年,松山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单位产值能耗为0.0354吨标准煤/万元,大大低于国家级高新区平均水平。今年11月,这片72平方公里的青山绿水正式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作为东莞产业升级的全新引擎,隐隐透射着“绿实力”的锋芒。

  在《看不见的城市》中,卡尔维诺描写了一个灰色的石头城费朵拉。城市中心有一座金属建筑物,它的每个房间都有一个水晶球,在每个球体里都可以看见一座蓝色的城。东莞,就需要一个个“水晶球”。

  风物长宜放眼量。东莞的绿色发展宏图已经绘就:今年7月,东莞出台《东莞市宜居城乡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为“宜居”正名撑腰,正式将“宜居”作为城市竞争力。到2020年,把东莞市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群众具有幸福感的宜居城市。

  由此可见,东莞所倡导的绿色发展之路,是高效阳光的政治生态、低碳现代的经济生态、和谐共富的社会生态和繁荣厚重的文化生态完美结合。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这片天地间,以GDP论输赢的政绩观早已改变,在超越了效率优先的硬实力、兼顾公平的软实力后,指向更绿色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和谐的人文宜居环境的“绿实力”,韧在无形,境由心生,正引领着东莞掀开一片新的气象!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