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中南 >> 广东 >> 正文

广东旱象预计将会持续至年底

Eedu.org.cn 作者:彬彬谢庆裕    资讯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9-6

  昨日,广东省气象局通报了今年以来我省降水及干旱的情况。通报显示,今年以来,广东降水明显偏少,高温日数偏多,其中8月份降水较常年同期平均偏少六成,为60年来历史同期最少。

  据全省气象干旱监测显示,截至目前,我省有19个县(市)出现轻度气象干旱,中西部有16个县(市)出现中度气象干旱,局部出现重度气象干旱。省气象局气候中心预计,今年9月—12月,我省雨量仍普遍偏少一至三成,旱情可能进一步发展。

  南粤降水较常年少三成

  “造成我省旱情的直接原因是高温少雨。”广东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伍红雨表示。今年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073.3毫米,较常年同期(1517.9毫米)偏少29.3%,尤其是8月,全省平均降水量仅为97.4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除徐闻、仁化降水偏多外,其余各市(县)均偏少一至五成,珠三角和粤东部分地区偏少四至五成。其中饶平、澄海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少。

  气象专家分析,虽然今年以来我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0.6℃,但气温起伏波动大,尤其是6月和8月,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5℃—0.7℃。今年以来全省平均高温日数为21.9天,较常年同期偏多5.7天。南海、平远、博罗、兴宁、花都、潮州等11个站高温日数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两轮干旱均为历史罕见

  据统计,从去年年底迄今,我省主要历经了两轮旱情。第一轮是从去年10月开始的秋冬春连旱,属于历史罕见的重旱年景。干旱发展至今年4月28日达到极端,全省轻等以上干旱面积率达98.8%,其中重等以上干旱面积率达31.7%。4月28日以后,随着4次降水的出现,气温偏低,我省旱情逐步缓解,至5月中旬,全省旱情解除。

  如果说处在少雨季节的秋冬春连旱尚可“理解”,那么8月以来汛期闹旱的第二轮旱情,则令气象专家摸不着头脑。

  监测显示,8月份全省除丰顺、梅县降水偏多一至二成外,其余大部地区偏少一至九成。持续高温天气加快水分散失,全省大部地区出现轻度以上气象干旱。

  以往在后汛期降水十分“给力”的台风雨,今年对旱情的缓解有限。气象专家表示,8月底9月初,受今年第11号台风“南玛都”及其环流影响,我省东部偏东市县及北部部分地区出现了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的降水,降水主要出现在梅州、揭阳、汕头、河源、韶关等市,但我省中西部地区降水不足30毫米,这轮降水未明显缓解旱情。

  环流异常冷暖空气少碰撞

  伍红雨分析认为,今年以来干旱频发是大气环流异常的结果。“许多天气系统的走向或位置偏离了原来的规律,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这种异常将越来越多,区域性干旱将越来越剧烈、频繁。像今年入汛以来,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和冷空气的位置都异常偏北偏东,令西南、广东一带常常缺少冷暖空气相互交汇的环流形势,降雨大为减少。”伍红雨说。

  而3个月前刚结束的广东的秋冬春连旱,则是缘于拉尼娜背景下大气环流的异常响应,东亚季风偏强导致干冷空气持续南下,“副高”异常偏弱,又非常有利于北方干燥的冷空气控制南方,造成旱情。

  省气候中心预计,本月全省除南部沿海降水略偏多外,大部分地区降水仍为正常或偏少一至二成。后汛期的主要降水系统预计也早早“收兵”,本月可能只有1个较强的台风登陆或严重影响广东,终台(一年中最后一个台风)大致出现在9月中旬,比常年10月1日要早。“预计9月除沿海地区外,粤大部地区可能出现秋旱。展望今年10月—12月,我省雨量普遍偏少一至三成。”伍红雨说。目前,贵州、湖南、云南东部、重庆南部及广西西北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伏旱,“这将导致上游来水不足,加剧我省江河水位下降,对水库蓄水不利”。

  ●防旱减灾建议

  为防止旱情进一步蔓延,气象专家提出三点建议。首先,各地要密切监测我省夏末初秋气象干旱发生发展动态,高度重视防秋旱工作,应抓紧对水库蓄水情况进行详查,并做好后期用水计划,节约用水。其次,从气候角度来看,广东雨季所剩时间不多,各地要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注意保水蓄水。最后,农业生产部门应检查农田水利情况,疏通排灌渠道,加强作物旱情监测,尤其要防止晚稻生产后期出现旱情。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