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中南 >> 广东 >> 正文

说好的垃圾分类呢?

Eedu.org.cn 作者:姚瑶 戴嘉信    资讯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7/2

南沙生活垃圾收集站,环卫工人将垃圾运送至此处理。

多数市民没有垃圾分类的意识。

   上周,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发布《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征求意见稿)》指出,到2020年底,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该《方案》一出,垃圾分类这个“国家级难题”一时又成为网络热门议题。有网友直言:“我没有这个习惯,就算分了类,环卫也不分类处理,有意义吗?”

   而在禅城,“禅城公用”微信公众号21日指出,根据《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条例》,随意倾倒垃圾,乱排餐饮垃圾,未将生活垃圾投放到指定的收缴点等都是违法行为,有关单位或个人须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记者看到有市民在下方留言:“我觉得应该教会个人怎样处理这些垃圾才是正路。”“餐饮垃圾应该投放到哪里呢?给个指引吧!”

   事实上,在垃圾分类方面,禅城一直在探索。

   早在10多年前,佛山就曾启动垃圾分类的试点工作。2011年,佛山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的实施方案出台。而2012年,张槎创新性地做起垃圾减量试验,曾引起全国关注并被业界称道,被称为“佛山模式”。然而短短一年后,主推企业退出试点,项目戛然而止。2013年,佛山“五个五”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完成。同年,某金属物资回收公司在某园区设置再生资源绿色回收亭,也在一年后悄然废弃。2015年,禅城区所有中小学校共98所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但与此同时,每年代表委员、媒体和市民仍不时对佛山发出疑问:说好的垃圾分类呢?

   垃圾分类究竟难在哪里?带着这个问题,记者以禅城为样本,走访市民、商户、环卫工人、政府相关部门及学者专家,寻找答案。

   难题一

   市民和环卫工都遗漏垃圾分类环节

   28日晚上8时多,年近六旬的庞老伯赤裸上身,背个大桶,准时进入“工作地图”上的最后一站。

   他先进入一栋老旧的住宅楼爬到8楼顶层,再开始从上到下、一层层清理堆放在楼梯拐角的垃圾,厨余、纸屑、电池等一股脑全倒进背上的大桶。待他走出住宅楼时,大桶里和两手间都是住户们这一天“生活的残余”。

   “整个福贤社区的垃圾都是我们两口子清理,每天从早到晚。”说着,庞老伯和老伴走到院子里唯一的垃圾桶旁,把垃圾全部归拢到收集车上,而一些纸箱纸盒则整齐地叠放在另一旁。

   “分类?不用的。”回答完记者对垃圾分类的疑问,夜幕下,庞老伯夫妇拉着车往莲花路生活垃圾收集站走去。这些垃圾将与禅城每天产生的1277吨生活垃圾一样,在收集站点密闭压缩后运往南庄禅城固废流转中心,再被运往高明区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

   其实,禅城环卫工人的工作流程大都与庞老伯类似,显然垃圾分类的环节,从市民到环卫都被遗漏了。

   垃圾不分类会造成什么结果?据了解,垃圾不分类造成垃圾混合,尤其是食物垃圾和其他如纸、塑料、金属等可回收物混合会导致相互污染,最终全都无法继续回收利用,只能填埋或焚烧。

   而恰恰是大量填埋或焚烧加重了环境和健康风险。有专业人士指出,填埋可能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以及排放出强温室气体甲烷和其他恶臭气体。而焚烧会向大气排放大量有毒污染物,如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特别是汞和二恶英,以及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硫氧化物、颗粒物等常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即便是占初始垃圾质量1/3左右的灰渣也具有很强的毒性,不能随意处置。”

   难题二

   政企角色错位 企业缺乏有效盈利模式

   回溯禅城垃圾分类的探索,2012年2月张槎街道生活固废和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试验无疑是重要节点。

   当时,主推企业负责人介绍,居民响应垃圾回收,便可以兑换“垃圾分类账户”里的积分和现金。在居民的支持下,垃圾从源头上可得到分类,固废垃圾会被回收利用,而餐厨垃圾则进行油、水、有机物的分离,提取出的油脂可以作为化工原料,卖给有资质的加工企业。而过滤出的有机物,在“生活垃圾智能化处理站”里经过6个小时的生物菌发酵,变成一种有机初肥用来饲养蚯蚓,蚯蚓可以作为蛋白饲料供应城市周边养殖户,其粪便则可以用来种植有机蔬菜。当时经过4个月的运作,设立的3个示范点已经实现接近70%的减量。

   同年5月底,张槎新型城市垃圾管理体系建设论坛召开,30多位国内外环保专家及NGO组织负责人到场。当时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浙江)院长杜欢政表示:“张槎街道探索垃圾处理,干了大城市想干但是一下子还干不成的事情。”但他也建议:“下一步佛山应该主要在垃圾处理的制度设计上下功夫,制度、管理、监控、教育环节一个都不能少,一定要让每个环节的企业都要从回收到处置获利。”

   时间回溯到2013年3月,不少媒体先后爆出该项目骤然停止。环卫科技网的报道分析:“政企角色错位、企业缺乏有效盈利模式、居民嫌麻烦懒得参与,是试验戛然而止的三个理由。”

   媒体报道,禅城区环城局张槎分局时任负责人曾表示,一年试点期间做了不少思考,要从试点工作中总结经验,认清民众、企业、政府、NGO组织和媒体在垃圾分类这项系统工程中的各自角色定位。政府应该作为一个主导者,从宏观上把握整个系统工程,在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上,不仅要对参与垃圾分类的企业和NGO组织进行扶持,还应该出台相关的奖罚措施,引导市民培养起垃圾分类的习惯。

   28日,记者致电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史博士、北京零废弃发起人毛达,四年前他曾受邀来到张槎参与论坛。“禅城当年的探索具有创新意义,在当时,2009年广州垃圾焚烧厂选址风波未平,是推动改变垃圾处理方式的绝好契机。”

   难题三

   公众缺乏环保意识和分类自觉性

   祖庙一带的老城区商户和住宅密集,但经过采访发现,居民和商户垃圾分类的习惯并未养成。

   “我家里厨房的垃圾桶也会扔纸屑、矿泉水瓶,一起打包扔到楼下垃圾桶里。”23岁的阿玲在人民西路附近合租,她表示不清楚垃圾不分类有什么危害,“环卫应该会后期处理吧?”

   “路边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好像没什么作用。”住在卫国路的60多岁的陈姨告诉记者,在家里她会积攒着纸箱和水瓶,一并卖给“收买佬”。

   而来到莲花路生活垃圾收集站,记者看到不时有环卫工人推着车将垃圾倒入收集站,而部分周边餐饮商户也会将整桶厨余倒入其中。

   事实上,厨余垃圾单独收集,可以减少进入填埋场的有机物的量,减少臭气和垃圾渗滤液的产生,也可以避免水分过多对垃圾焚烧处理造成的不利影响,降低对设备的腐蚀。

   “我们的厨余有专人来收,但他拿到哪里去我们不清楚。”而在燎原路上的一家餐饮店,老板蕾姐告诉记者,她可以肯定,收厨余的不是环卫人员。这一说法也得到周边几家餐饮户的证实。

   禅城区城市综合管理局(公用事业)环卫科相关负责人回应,佛山目前有个别民营企业向餐饮主收集油渣用来提炼生物柴油。“目前禅城正在筹建餐厨垃圾处理厂,预计年底动工,建成后形成收运一体化的机制,解决餐厨垃圾的处理问题。”

   毛达告诉记者,垃圾处理之所以如此复杂,主要是当下垃圾混合现象严重。这与公众环保意识和分类自觉性的欠缺分不开,但是国民素质的提高任重而道远。最重要的是,多年来,公众对混合垃圾处理技术的真实问题和代价并不清楚,所以没有足够的压力调整自身行为。

   “决策者需要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制定自上而下分类的宏观政策。”毛达还建议,将混合垃圾处理项目的全过程信息公开,建立公众参与机制,这样才能慢慢揭示垃圾混合处理的真实代价,扩大群众基础。再次,关注环保的企业家及社会组织需要不遗余力地推动垃圾分类,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示范案例。

   ■回应

   禅城区城市综合管理局环卫科相关负责人——

   源头分流减量 宣传教育结合

   垃圾分类之困是全国面临的难题,禅城在探索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改进垃圾分类工作方法。禅城区城市综合管理局(公用事业)环卫科相关负责人回应,将秉承着“垃圾分类减量化”的理念,制定相关实施方案,提升处理技术,规范管理,做到从源头上分流减量。同时坚持宣传教育相结合,持续引导市民分类的行为。

   升级中末端处理设施

   以“2016年上半年为例,我区共有141个垃圾收集站,约处理生活垃圾量共23万吨,平均每天日产日清的数量为1277吨。”环卫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禅城区的生活垃圾经过“收集运输—压缩中转—卫生填埋”三个主要步骤。但他也坦言,目前生活垃圾分类中端及末端处理设施不完善。

   “中端处理方面,目前禅城没有对应分类的收集车辆,而末端的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处理厂也未建成,可回收垃圾未有规范的回收渠道,电子垃圾也没有处理的厂家。”该负责人直言,中端末端的不完善制约了前端的分类工作,而前端环节更离不开广大市民分类意识的提高和行动上的积极配合。

   为此,禅城区城市综合管理局(公用事业)着力开展垃圾收集站升级改造。从2014年启动垃圾收运系统升级改造工程以来,已消灭区内所有露天垃圾站,并将南沙站、碧桂园城市花园站、汾江北站等9座垃圾站升级改造成垃圾压缩站,并投入使用。今年拟将11座垃圾站升级改造成垃圾压缩站。同时应市民的反馈,未来仍将持续推进。

   据了解,垃圾站采用压缩设备,通过物理除臭和封闭式操作系统,可以消除了垃圾存放和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臭气、异味及蚊蝇和二次污染,杜绝垃圾站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有效降低综合营运成本。“目前升级的成效不错,周边市民对这项工作也比较满意。”

   此外,该负责人表示,将建立“集中+分散”相结合的餐厨垃圾处理体系。一方面在东鄱小学利用小型餐厨废弃物处理机开展餐厨垃圾分散式处理试点工作,另一方面,则推进禅城区餐厨垃圾处理厂的建设,目前正同步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计划将于今年底动工建设。

   宣传教育进校园社区

   在2015年3月,禅城区内37所中小学校就已启动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并在同年9月将试点经验推广到全区98所中小学校中。

   据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在各学校派发20万多份垃圾分类操作指引,并放置分类垃圾大桶556个,小桶6600多个。同时,还组织编印了中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系列读本《玩转垃圾分类》,也开展垃圾分类征文、“低碳环保游”实践活动、“垃圾分类”知识讲座和现场演示等活动提升学生低碳环保意识。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部分学校正在探索垃圾分类激励机制模式,通过“低碳固废数字化应用管理平台系统”学生每做一次垃圾分类,可获得相应的垃圾分类积分,积分可用于兑换免费礼品、消费优惠和相关的教育信息。

   而今年还将在张槎中心小学开展“安全教育与垃圾分类现场会”活动,进一步做好校园垃圾分类工作。

   “实际上,垃圾分类也逐步走进第二课堂,佛山二中学生记者团实地参观垃圾压缩处理过程。”该负责人说,佛山二中学生记者团与区城市综合管理局(公用事业)共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将采访成果在校内播出。

   同时,“垃圾分类”的理念也正通过多个渠道影响市民。日前,130多名小学生在中山公园参与“百米长卷绘环卫”活动,也组织记者、市民体验环卫工作。而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也正进入社区,6月区城市综合管理局(公用事业)在环湖社区现场解答城市市容等问题,指引市民如何做好家庭或社区餐厨垃圾处理。

   “我们还委托专业公司制作了一款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手机游戏。”负责人介绍,希望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市民提升垃圾分类意识。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姚瑶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