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中南 >> 广西 >> 正文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广西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6-17

  2012年6月17日是第18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and Drought)。今年,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的主题定为“土地滋养生命——携手遏制退化”,旨在唤醒社会公众对土地与生命关系的清醒认识,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和鼓励公众参与,形成防治荒漠化的自觉行动,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地球荒漠化指包括气候异变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干旱地区土地退化,它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人类过度耕种放牧和滥伐森林,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从而加剧了荒漠化。

  荒漠化早已引起国际社会的严重关注。早在1975年,联合国大会就通过决议,呼吁全世界与荒漠化作斗争。1977年,联合国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世界荒漠化问题会议,提出全球防治荒漠化的行动纲领。1994年11月14日,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在巴黎签署《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1994年12月,第49届联大正式通过决议,决定从1995年起将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1996年12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正式生效,为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制定防治荒漠化纲要提供了依据。

  根据《全球环境展望(四)》的报告,世界约有20亿人依靠干旱地区生态系统谋生,其中90%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全球土地总面积30%以上是旱地,其中30%已经退化,特别容易荒漠化。因不可持续的土地管理方法及气候变化造成的土壤流失,全球每年有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退化。

  据联合国公布的数字,不当的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导致占全球干旱地区41%的土地不断退化,荒漠面积逐渐扩大。目前,全球有110多个国家、共10亿多人正遭受土地荒漠化的威胁,其中1.35亿人面临流离失所的危险。全球每年因土地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420亿美元。荒漠化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需要国际社会坚持不懈的努力。

  近年来,许多国家已经逐渐意识到土地荒漠化所带来的问题。在国际社会特别是联合国有关机构帮助下,不少国家将防治土地荒漠化、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根据国情制定并实施了防治荒漠化的具体计划,在防治荒漠化领域取得一定成果。

  石坡砌护墙 保土造“温床”

  核桃成产业 凤山出“凤凰”

  凤山县位于桂西北,地处云贵高原之南缘,是广西面积最集中连片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区。境内多为山地,土地总面积17.38万公顷,其中土山面积9.61万公顷,占55.3%;石山面积7.77万公顷,占44.7%。石漠化导致岩溶地区生态系统变得异常脆弱,生态功能退化,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资源丧失加剧,成为该县首要生态问题。

  为了治理石漠化,凤山县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摸索,大胆创新,成功探索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兼顾的石漠化治理模式——石山地区种植核桃,使核桃成为解决石漠化地区生态问题和群众增收脱贫问题有机结合的重要生态扶贫产业。

  为了使核桃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该县利用石漠化治理项目进行“砌墙保土护核桃”工程,即围绕核桃植株砌直径2-3米护墙,并用客土回植护树,大力提高岩溶地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空间,营建出一池一池适于核桃树健康生长的“温床”。

  目前,凤山县种植核桃10万亩,其中利用退耕还林种植核桃治理石漠化面积为8.6万亩,占凤山县整个退耕还林面积70.7%,2011年核桃结果面积2万亩,全县核桃产量398吨,产值1592万元左右,石漠化治理的生态经济效益初步显现。到“十二五”期末,全县种植核桃面积将达50万亩,使石漠化地区户均拥有10亩核桃。到达产期,全县核桃产量可有7万吨,亩产值6000元,产值达14亿元,加工升值后可达20亿元,届时核桃产业将真正成为凤山石漠化治理地区农民的“金凤凰”。

  石缝有泥巴 大种金银花

  产值超亿元 忻城富农家

  忻城县地处桂中大石山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区。全县所辖土地总面积25.4万公顷,其中石漠化面积达9.06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5.7%,占全县石山面积的54.2%,素有“九分石头一分土”之称。“三天无雨山冒烟,一场大雨遍地淹”,连绵的“石漠”让忻城山区人民陷入“看山山光、看水水荒”的生态绝境。

  为战胜被称为“地球之癌”的石漠化,实现大石山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绿色增长”,忻城县在石漠化荒山、石山脚下大力种植金银花,确立“山上竹木花,山下蔗桑粮,家中猪牛羊,沼气水柜进农家”的特色农业与特色林业相结合的科学发展思路。他们以石漠化程度较严重的乡镇为切入点,全面推行群众自行选择项目、自愿参与石漠化治理的模式。县、乡(镇)两级政府成立治理石漠化“一条龙”服务机构,派出农林技术人员直接到村里进行技术培训,并为农民无偿提供造林所需的金银花苗木。在优惠政策鼓励下,农民群众掀起了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热潮。

  忻城通过建立示范基地并大力推广,连石缝中稀少的泥巴也利用起来,带动全县石漠化地区金银花产业大发展。他们先后在北更乡的弄兰、内仁,遂意乡的弄贬、弄江,红渡镇的三合等地建立6个千亩以上的金银花种植示范基地,基地内有178户农民金银花单项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有力促进山区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7年的2847元迅速提升到2010年的4140元,年均增长超过12%。至2010年,全县金银花种植面积发展至20万亩,年产鲜花8000多吨,产值1.2亿元。金银花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还带动了金银花加工业的发展。近3年来,全县先后建成金银花脱水加工厂、金银花露饮料厂等3家以金银花为原料的加工厂,产值8000多万元。

  大种竹和木 荒漠被治服

  收入门路多 田阳农民富

  近年来,田阳县把石漠化治理和引导农民脱贫致富有效结合起来,加大产业培植力度,大力发展以种植竹子、苏木、任豆树等为主的种植业,加快石山区脱贫致富的步伐。实施石漠化治理以来,全县竹子种植面积近6.5万亩。竹子种植在有效改善石漠化地区生态的同时,也增加了种竹农户的经济收入。田阳县每年为果菜产业提供400多万只竹制包装筐以及大量用于农业生产的泥箕、泥筐,并将部分竹材售给造纸厂作造纸原料,每年竹业产品收入2000万元以上,按岩溶区总人口14.2万人计,人均收入140元。

  苏木也是田阳县石漠化治理人工造林选择的主要树种之一,目前全县苏木发展到3.07万亩,主要分布在那满、五村、坡洪、那坡、巴别等5个乡镇,苏木年产值500万元以上。全县涌现出那满镇新楼村、光琴村、新仑村和五村乡大路村、那坡镇永常村等一批石漠化治理先进典型。

  五村乡大路村共有5个自然屯12个村民小组、258户,1080多人。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8亩旱地,农业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竹子。该村共有竹子6400多亩,人均有竹5.6亩,全村竹子、竹编年收入86.8万元以上,人均竹业收入800多元。依靠竹业,大路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全村258户全都建起新楼房。

  那满镇新楼村共有16个自然屯20个村民小组、351多户,1530人,人均耕地不足0.5亩。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竹子,现在人均有竹林12.5亩。全村竹子和竹编产品年收入170多万元,人均收入1100多元。2007年全村有301户起了新楼房。村边人畜饮用的水井以前每年都断水6个月以上,竹林增加后现在常年流水不断。

  那满镇光琴村是种植苏木创收的典型村。全村22个自然屯24个村民小组、301户,1270人。全村销售苏木种子和苏木药材年收入65万元左右,全村人均苏木产品收入500元以上。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