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能安全指标排世界前列
我国核电总机组数量居世界第四位,在建核电机组规模世界第一。图为我国广东台山核电站。
我国核电机组安全排世界前列
《环境与生活》:那么,核能原料的开采和使用有哪些门槛?
刘华:核燃料的原料主要是铀矿。根据有关规定,铀矿开发利用前,需要办理采矿许可、安全许可及环境影响评价手续等。铀浓缩、核燃料加工和使用也都需要办理核材料许可,履行国家有关核材料管制的义务,保证安全与合法利用,防止被盗、破坏、丢失、非法转让和非法使用。
《环境与生活》:核能超高的能量密度令人心动,同时历史上几次核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也给人们蒙上了厚厚的心理阴影。您认为核能的安全性究竟如何?公众对核能的安全性存在哪些误区?
刘华:安全领域普遍使用的“风险”概念,通常被定义为事故发生概率和事故后果的乘积。美国核能管理委员会(NRC)确定的核电厂定性安全目标和定量安全目标,也是采取了类似的方法论。有研究表明,相对于其他社会生产方式,包括交通出行、其他能源生产在内,核电厂的风险是很低的
但是从社会心理层面来看,像核事故这种一旦发生,就会一次性造成极大损害的事故,往往对公众的心理冲击更大,更容易成为关注的焦点。所以,不能因为核电厂设计安全水平高就放松监管。核能开发国家通常都会设立一个独立于核能发展部门的核安全监管机构,开展全阶段、全范围的核安全监管,从而保护公众和环境。
过去,国家长期强调核工业的保密性,所以政府部门、媒体和企业的核与辐射安全的公众沟通工作做得不够,导致公众对核与辐射缺乏了解。目前学术界总体认为核电是清洁能源,国际原子能机构也认可当前核电保持了较高的安全运行水平。我国现役的22台核电机组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安全业绩,迄今未发生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2级和以上级别的运行事故(参见《环境与生活》2014年11月号《核事故是怎样分级的》一文)。在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综合排名中,我国运行的核电机组各项性能指标均处于全球中上水平,部分机组和安全指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核电站发电原理图
公众接受度制约核能发展
《环境与生活》:在技术和推广方面,我国乃至全球的核能正在就哪些问题进行优化?未来的发展难点都有什么?
刘华: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我们也常说,核安全是核电发展的生命线。
国际核能界对核安全的追求是持之以恒的,并开展了大量研发工作,一是通过工程和管理措施,持续提高现有核电厂的安全水平,二是开发固有安全性更高、经济竞争力更强的新堆型。所谓固有安全性,指的是反应堆本身具有的防止核反应失控的工作特性。历史地看,我国在这两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我认为核能发展有两个主要制约因素,一是公众接受度,这一点首先取决于核电厂的安全水平,其次取决于公众对核电和核安全的认识程度;二是放射性废物——尤其是高放废物的长期安全处置。
1942年12月2日,芝加哥大学冶金实验室通过人造核反应堆,首次取得受控制的原子核链式反应,原子裂变成功,为原子弹及核能的开发铺平了道路。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日本新可再生能源法或将改变核能依赖 英国和意大利将合作发展核能 应对面临能源危机 埃及发展新能源首选核能 英国将建设“核能研究卓越中心” 《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质疑核能利用可以减轻全球变 与煤争锋 惟有核能(图表)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贻害深远 全球核能发电风向渐变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