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怕热越迁越高 全球专家积极应对
本报讯(记者 孙琪)6月7日,由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和全球科思基金会联合创办的 “大熊猫保护生物学国际研究中心”在成都成立。该中心将致力于以大熊猫为代表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并提供支持。
该中心设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基地主任张志和介绍,近年来,成都大熊猫基地通过与日本、美国、西班牙等国家的合作,截至2010年底,基地的海外种群已经成功繁育成活大熊猫18只。“虽然人工圈养大熊猫繁育工作比较成功,但野外大熊猫及其他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还面临诸多威胁。”张志和说,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需要集全球智慧,共同寻求解决之道。
该中心旨在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持续保护大熊猫以及其他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将整合海内外技术、人才和资金,通过科学研究、公众教育等手段,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等各种不利因素,对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长期生存、发展带来的威胁。
全球科思基金会总裁约翰?斯巴特向记者透露,基金会已为该中心召集到6位生物学界的“大腕”加盟,如世界著名生态学家、生理学家詹姆士?斯巴特,他对爬行类、两栖类动物的体温调节颇有研究;克里斯?希纳博士,主要研究动物的热平衡,并应用在野外的试验研究中。
约翰?斯巴特说,应对气候变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专家们从大熊猫基地的野外调查记录中发现,近10年来,野外大熊猫栖息地开始向更高的山区地带迁移,大熊猫怕热不怕冷,喜欢向更寒冷的地方行进。“濒危动物们在努力生存,如何更好地保护它们,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该中心成立后,专家们将从大熊猫新陈代谢、体温调节反射等领域进行研究。同时,将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基地在动物野外栖息地,利用遥感系统和微气象仪等进行检测分析,研究人类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链接]
全球科思基金会为非营利公益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维吉尼亚州的费尔法克斯郡。基金会成立的目标是支持国际合作,找到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带来的威胁。
[延伸阅读]
到大熊猫基地 免费看野生生物摄影展
本报讯(记者 孙琪)“英国野生生物摄影年赛”2010年度获奖作品全球巡展,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拉开帷幕。6月7日,记者在影展现场看到,展出的83幅作品,在展示大自然魅力的同时,也揭示了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濒危的眼镜猴睁大双眼,大海里受伤的抹香鲸在游弋……展出现场,一幅幅精美绝伦的野生生物摄影作品,朴实地展示地球之美,传递人类与环境、野生动物的关系。生动的画面,让人们感受到野生生物之美,也意识到人类要保护濒危动物的责任。
英国野生生物摄影年赛是由英国BBC《野生动物》杂志与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自1964年创办以来,该比赛已成为世界野生动物摄影领域一项顶尖赛事,2009年吸引了90多个国家的专业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参加。
影展将持续到6月25日,此间将对游览熊猫基地的公众免费开放。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