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黄河沿岸省份透支采煤建站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长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9-2
头道拐水文站的水位坐标,目前水位线只有297毫米。
头道拐水文站的水位坐标,目前水位线只有297毫米。
河中游是指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的黄河河段,河长1206公里,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公里,占黄河全流域面积的45.7%。

  河中游是指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的黄河河段,河长1206公里,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公里,占黄河全流域面积的45.7%。

  透支“黑金白银”让黄河徒叹悲催

  建水电站断流令沿段大型湖泊渐趋消失 采煤致三省接壤地区地层塌陷小震不断

  核心提示

  上游水利工程修建拦水淤沙,黄河河床30年抬高了将近2米,形成“地上河”;流域内的大型湖泊湿地日渐缩小,逐渐消亡;晋、蒙、陕三省接壤地区煤炭开发密集,致使地质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小“地震”频发……

  记者全程参与“万里走黄河”大型自驾考察采访活动,在黄河上中游目睹沿线生态坏境破坏日趋严重,地质灾害隐忧重重。

  人类与自然总是在不断博弈,水利和煤炭是大自然赐予的财富。社会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不断地向自然进行索取,大兴水利,开采煤矿,换来“黑金”和“白银”,堆砌起短暂的物质财富,却忘了有借有还,索取有度,牺牲了长远的自然生态。“也许再过几十年,等到资源耗尽,生存都将成为问题。”晋陕蒙接壤地区水土保持监督局局长陈雄龙的话并非危言耸听,或许是时候应该让母亲河的每个子女警醒了。

  考察点: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

  同一纬度最大的湿地

  60年萎缩四分之三

  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乌梁素海,是黄河改道而成,素有“塞外明珠”之美誉。

  乌梁素海位于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角地带的边缘,是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总面积300平方公里,它是全球范围内干旱草原及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大型多功能湖泊,也是同一纬度最大的湿地。记者在这里看到,湿地芦苇丛生,风光秀丽,周围农田有着大片大片的西红柿和向日葵。

  然而,在这一片风光秀丽的景色之下,乌梁素海却面临着污染和面积逐年缩小的危机。新中国建立时,乌梁素海面积1200平方公里,现在只剩下300平方公里,60年间萎缩了四分之三。而日益严重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也使乌梁素海变成了五类水。

  当地官员介绍,乌梁素海湖水主要来自农田排水、山洪水和降雨补给。上游引黄河水用于农田灌溉、工业生产之后,污水排入乌梁素海,是造成乌梁素海水体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乌梁素海一度成为世界上沼泽化速度最快的湖泊之一。目前乌梁素海海底仍以平均每年淤高6毫米-9毫米的速度缩小,在污染最严重时推算,乌梁素海85%的水面将在30年后变成沼泽,乌梁素海将不复存在。

  面对这些威胁,巴彦淖尔市采取了关停污染企业、实施节水灌溉等一系列措施,不过效果如何,尚待时间考证。

  考察点: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

  黄河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

  河床每年抬高6厘米

  黄河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所属的托克托县河口镇,黄河在这里拐弯,从东西流向转向南行,形成一个巨大的“几”字形拐弯。

  在托县的头道拐水文站,记者看到,上游湍急的黄河水在这里已经趋于平静,静静地流淌在河床上。宽阔的河床已经裸露了接近四分之一,两岸是开得很灿烂的向日葵花。插在河道中的水文坐标显示,目前的水位线是297毫米。宁蒙水文资源管理局局长钞增平向记者介绍,今年黄河流域遭遇了大面积的干旱,上游来水很少,最小流量只有15立方米每秒,水位属于低水位,最低的时候水位线只有150毫米左右。往年水位高的话,能够漫过两边的农田。

  头道拐水文站作为黄河上中游分界点重要的水文观测站,负责记录黄河上游来水来沙的重要数据。钞增平向记者介绍,长期以来黄河上中游交界处河道最大的变化是河床逐年抬高,黄河成为了“地上河”。钞增平举了乌梁素海这个点上的检测数据进行说明,从1981年到现在,河床整个抬高了将近2米,平均每年抬高6厘米。河床的抬高导致黄河防汛任务加重,同时这一段也是黄河凌汛最严重的河段。“这里纬度最高,气候最冷,冬天能够到零下39摄氏度,凌汛最严重的是三口河到万家寨这段,有1米多厚的冰层,需要用炮击、用炸药炸才能打破冰层。”

  为什么这里的黄河河道会逐年抬高?钞增平认为,一个原因是上游自然降水减少,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上游水库以及水电站等水利工程的修建,上游水量被大量拦截,导致中下游水势减缓,降低了对河床泥沙的冲刷力,导致泥沙不断淤积,进而抬高了河床。

  考察点:榆林市神木县红碱淖

  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

  很可能几十年内完全消失

  陕西榆林红碱淖,是黄河流域另一个渐趋消亡的大型湖泊。

  陕西榆林市林业局副调研员郝文功向记者介绍,红碱淖的“淖”是蒙古族语,是水泊、湖泊的意思。红碱淖是陕西省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同时是榆林以及周边地区的水源地,湖岸线长43.7公里,最大水深10.5米,平均水深8.2米,但是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红碱淖面积不断缩小,很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完全干涸,走向消亡。

  气候变化和人为原因是红碱淖走向消亡的两大原因。据郝文功介绍,红碱淖的流域内有7条河流,其中在内蒙古境内3条河流,但是2006年最大的注水河营盘河被筑坝拦截,今年另一条注水河蟒盖兔河也被截流建造水库。两条主要河流被截断,而在陕西境内有4条河流较短小补水量不大,就等于直接切断了红碱淖最主要的水源,这不仅会加快整个流域的荒漠化进程,还影响着20余种珍禽,尤其是世界濒危鸟类遗鸥的生息,长此下去将造成生态灾难。

  为恢复红碱淖地区植被,保持水土,榆林市一直在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其中,治沙先锋张应龙是个典型,他原是神木县史志办一名干部,上世纪90年代离职领办企业,事业有成。2002年春,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应龙来到神木县境内黄河一级支流的秃尾河上游的各丑沟时,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黄沙漫漫,风刮得紧时,不一会就把膝盖以下埋住了。自此,张应龙便立志治沙,拿出个人积蓄300多万元,承包了秃尾河源头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约10公里的43万亩荒地。治沙10年,完成治理面积14万多亩,治理区植被覆盖度达45%左右,秃尾河上游地区逐渐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考察点:晋陕蒙接壤地区

  黄河七成粗泥沙聚集于此

  地质破坏致“地震”频发

  晋陕蒙接壤地区涉及山西、陕西、内蒙古3省(区)5地(市)13县(旗、区),面积5.44万平方公里,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重灾区。晋陕蒙接壤地区水土保持监督局局长陈雄龙向记者介绍,黄河主要问题是治沙,而且是粗泥沙,细沙都冲走了,整个黄河70%的粗泥沙都在这个三省接壤区域。

  陈雄龙说,该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有名的黑三角地区,千万吨、两千万吨的煤矿比比皆是,近十多年来,随着该区能源资源的开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共有水土流失面积4.65万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85%。

  “现在这一地区的形势很可怕,资源开发完了,生态却被破坏严重,后果不堪设想。”陈雄龙说,一些地方现在随着资源开发,非常富有,从原先的小山村发展成现在的城市,奔驰、宝马车遍地,但是也许30年之后,资源耗尽,很可能成为不毛之地,无法生存。

  陈雄龙还提到一个现象,该地区资源开发产生了大量的煤炭塌陷区,近两三年,这个地方不停发生小型“地震”,震级都不高,大概在2、3级,基本没有超过4级,尤其在神木地区,“其实那不是地震,而是煤炭区塌陷,造成地震的错觉。”

  对于生态遭到破坏的现状,陈雄龙忧心忡忡。“我可以大胆预测,像红碱淖这样的地方很可能在十年之后成为一个小水潭,非常可怕。母亲河消失的话我们搞水利的都是罪人。”

  然而,现实也让陈雄龙无奈,“我们没有职能没有经费,也没有上级的授权。”陈雄龙认为,这一地区生态遭到破坏的原因,还在于地处三省交界,缺乏监管。陈雄龙说,晋陕蒙接壤地区水土保持监督局作为一个监督机构,并没有执法权,发现破坏生态的情况也只能向当地政府报告,然后由政府具体执法部门进行处理,各省的处理也有差别,往往不了了之。

  如何把这一地区搞好?陈雄龙认为搞起来也很容易,“第一个应该有个统一的组织负责,级别应该够高;第二个是严格修订相关法规;第三加强政策研究,像对采煤塌陷区的研究,目前明显落后;第四应该统一补偿费标准,资源开发的同时应该拿出钱来治理。”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