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长江源头牧民们的迁与守

    [内容预览]

    | 2017/7/18 9:13:44
      朗扎家一天的生活从取水开始。在天空刚有微光的时候,他背着绿色的水桶,步行两公里到冰川下取水。打上三个酥油,绑上哈达,敬天地后,用瓢掬水灌入桶中。   在他记忆里,6岁开始,父亲就带着他去姜古迪如融化的冰川下取水。   现在,他45岁了,取水的路却越来越远。   朗扎说,那时候冰川就在水利部立的源头小碑脚下,现在冰川倒退了500米,留下满坡硌脚的乱石。   姜古迪如冰川是长江第一滴水流出的地方

    [阅读全文]

  • 北京-新疆全线高速:穿越沙漠最长

    [内容预览]

    | 2017/7/17 14:36:30
    “基建狂魔”真不是吹的,一不小心又拿了个世界第一! 7月15日,京新高速公路内蒙古临河至白疙瘩段、甘肃白疙瘩至明水段、新疆明水至哈密段三个路段同时通车,标志着北京至新疆之间已经实现了全线高速,从北京到乌鲁木齐的里程缩短了1300公里。 同时,这也成就了世界上穿越沙漠最长的高速公路工程——京新高速。 作为2016年国内七大超级工程之一,京新高速全长2540公里,2012年9月动工,沿线经过北

    [阅读全文]

  • 高温福音!国产可以穿的“空调”问世 航天科技

    [内容预览]

    | 2017/7/17 14:31:02
    夏季高温闷热,对于露天工作的人比如快递员、建筑工人等等是一大磨难。如果有一件衣服,穿上就能使身体降温,那绝对是天大的福音。 据中国日报报道,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二研究院206所利用航天技术研发了一款可穿在身上的空调衣,并已投入市场。 该产品由液冷背心、制冷单元和电源组成,空调机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可背负在身体任何位置,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在官方微博,中国航天科工还与海尔隔空对话:

    [阅读全文]

  • 世界屋脊 这里有全球最丰富独特的天然物种基因库

    [内容预览]

    | 2017/7/12 10:07:13
      保护区内野趣盎然。   记者 扎 西摄   吉普村护林员冒雨巡山。   记者 扎 西摄   小档案   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33819平方公里,建立于1988年,1994年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2月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从海拔1400多米的南部河谷地带一直攀升到珠穆朗玛峰,珠峰自然保护区的相对高度落差达7400多米,拥有全球独一无二的极高山生态系统,

    [阅读全文]

  •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怎么样?两位院士这么看!

    [内容预览]

    | 2017/7/11 9:38:19
        7月6日上午,伴着窗外的大雨,由中国工程院等单位组织的“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工程科技论坛”在北京开幕。尹伟伦院士和魏复盛院士先后走上讲台,分别作论坛的主题演讲。     尹伟伦院士的演讲题目是:农用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战略思考。他列出多项数据,分析了农用土壤过多使用化肥、农药,以及薄膜残留、畜禽等污染,并指出,由于“追求产

    [阅读全文]

  • 可可西里申遗成功 成为中国第51处世界遗产

    [内容预览]

    | 2017/7/7 23:22:50
    资料图   波兰当地时间2017年7月7日下午,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青海可可西里经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同意,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1处世界遗产,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   青海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角,被称为世界“第三极”。提名地囊括了位于海拔4,500米以上的大面积的高山和草原系统。可可西里为寒冷的高原气候,在不间断的地质变迁中在青藏高

    [阅读全文]

  • “白色污染”缘何仍侵蚀绿色生活方式

    [内容预览]

    | 2017/7/5 12:14:05
    去菜场买菜或超市购物时,你是愿意使用免费提供的超薄塑料袋,还是花钱购买商家提供的塑料袋,或者自带环保购物袋呢?看似简单的一道选择题,在“限塑令”实施9年而效果却并不理想的当下提出,就显得不那么轻松了。 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下发。这份被群众称为“限塑令”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

    [阅读全文]

  • 有这样一群高山生态守护者

    [内容预览]

    | 2017/7/3 10:49:04
    四川贡嘎山,海拔3150米。“这片冷杉林大概生长了60年至80年,属中龄林。”冉飞说。他是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山地所”)助理研究员。博士毕业后,他已经在中国科学院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以下简称“贡嘎站”)工作快6年了,主要负责生物监测工作。日前,他再次走进山里,为了测量和记录这片冷杉林样地的情况。 他拍着身边一株冷杉说:“大家都知道树每年都会生长,也就是树的直径

    [阅读全文]

  • 中国农业大学揭示我国粮食生产碳足迹

    [内容预览]

    | 2017/7/1 17:21:52
    中国农业大学张卫峰及同事的一项新研究估算了中国粮食生产的碳足迹。相关成果6月29日发表于《科学报告》(论文链接)。 不科学的粮食生产方式,如盲目施肥、打药、灌溉与秸秆焚烧等,增加了中国粮食生产有关的温室气体排放。 根据来自7个粮食主产区3240位农民的调查数据,张卫峰等计算了2013年中国玉米、小麦和水稻生产的碳足迹。研究人员发现,生产1千克玉米的碳足迹相当于0.48千克二氧化碳,小麦的碳足迹为

    [阅读全文]

  • 全面构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

    [内容预览]

    | 2017/6/28 20:58:20
    2017年6月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了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提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这是污染防治法律领域立法工作的又一重大进展。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出台,不但填补了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律,特别是土壤污染防治法律的空白,进一步完善了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更有利于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以遏制当前土壤环境恶化的趋势,并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水

    [阅读全文]

  • 防治土壤污染,改善土地环境质量

    [内容预览]

    | 2017/6/28 10:47:38
    图为一处生态修复司法保护林。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郭薇6月27日北京报道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今天分组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参加审议的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这部法非常重要,防治土壤污染、保护和改善土地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部法及时出台,对防治土壤污染将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

    [阅读全文]

  • 《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国家标准发布

    [内容预览]

    | 2017/6/22 20:47:46
    日前,由国家气候中心牵头制定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以下简称《标准》)国家标准发布。该《标准》的制定总结了国内外现有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监测指数,并吸收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此类气候现象。 据介绍,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指的是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上升/下降的著名气候现象,其名称起源于西班牙语,意为“小男孩/小女孩”。2014年至2016年发生的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具有“

    [阅读全文]

  • 生态文明试验区彰显治国理政智慧

    [内容预览]

    | 2017/6/20 20:57:51
    “要实现变革就必须实现更加有效的治理。每个国家的情况各不相同,一个国家不同地区的情况也不一样,必须因地制宜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在2017生态文明试验区贵阳国际研讨会上,国际咨询会(IAC)2017外方主席、英国前副首相约翰·莱斯利·普雷斯科特表示,中国设立区域性的生态文明试验区是“充满智慧的决策”。 设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目的——解决生态文明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 2016年8月,中办、国办印

    [阅读全文]

  • 清洁能源全球共识:中国角色持续加码

    [内容预览]

    | 2017/6/19 10:28:39
    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意退出《巴黎协定》遭到其盟国和本国企业的强烈反对。与此同时,中国政府承诺将保持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一贯立场,也让世界把全球气候治理的目光更多投向中国。 在近日举行的“清洁能源教育、赋权(C3E)高峰论坛——清洁能源领域全球行动:女性的远见、创新和倡议”上,,多位国际组织代表、企业家和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全球清洁能源迅速发展大势所趋、不可逆转,中国将在此领域持续扮演积极推动者的角色

    [阅读全文]

  • 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中国排名上升3位

    [内容预览]

    | 2017/6/19 10:21:26
    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记者王宾、姜辰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康奈尔大学等机构日前联合发布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国际排名从2016年的25位升至22位,成为唯一进入前25名集团的中等收入国家。专家表示,这一成绩得益于创新驱动发展政策导向的结果,显示出中国“令人惊艳的创新表现”。 据了解,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通过81项指标,对全球127个经济体的创新能力和可衡量成果进行评估。指标体系的8

    [阅读全文]

  • 我国启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性科学考察(附科考看点)

    [内容预览]

    | 2017/6/18 17:07:47
    6月17日,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启动仪式结束后,科研人员出发前往科考区域。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摄 新华社拉萨6月17日电(记者吕诺、王沁鸥)由中科院牵头的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17日启动。这是我国第二次对青藏高原进行大规模综合性科考。 此次科考将持续五到十年,色林错江湖源是首个考察区域。未来一个多月内,中科院将组织科研人员100余人,从冰川与环境变化、湖泊与水文气象、生物与生态变化、古生态和古

    [阅读全文]

  • 准噶尔盆地发现2亿年前的蜻蜓大如手掌

    [内容预览]

    | 2017/6/16 15:01:38
       新华社南京6月15日电 (记者王珏玢)记者15日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科研人员领衔的团队,在我国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最新发现一枚距今2亿年的原始蜻蜓化石。这种新发现的原始蜻蜓翅展宽度达到210毫米,与成年人手掌长度类似,是目前在我国发现的第二大蜻蜓化石。     据悉,此次新发现的这类原始蜻蜓属于

    [阅读全文]

  • 跨越时空的对话

    [内容预览]

    | 2017/6/14 11:11:12
    知识窗 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具有独特性、整体性、典型性及高价值性等特征。   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广义的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

    [阅读全文]

  • 你走你的,中国坚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内容预览]

    | 2017/6/8 9:46:58
      新华社记者杨骏   美国总统特朗普本月1日宣布美国退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有人担心美国退出可能削弱《巴黎协定》效力,并动摇其他国家的减排承诺。中国对此态度明确:《巴黎协定》凝聚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最广泛共识,各方应共同珍惜和维护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中国将继续做好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工作。   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发展的同时怎样解决生态难题,全球瞩目。随着经济快速

    [阅读全文]

  •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内容预览]

    | 2017/6/8 9:45:38
      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26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就加强建设生态文明、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发表了重要讲话。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继2013年5月24日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之后,又一次专门就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的集体学习。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时刻,深刻

    [阅读全文]

9379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