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系统科学联盟启动环境变化与人类健康研究
[内容预览]
| 2006/11/15 14:14:49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十二日电(记者 阮煜琳)二00六地球系统科学联盟(ESSP)全球环境变化大会联合主席麦克宾十二日在“二00六年ESSP全球环境变化大会”的闭幕式上宣布,鉴于人类健康受到全球环境变化影响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正式启动新的研究计划“全球环境变化与人类健康”。 麦克宾说,在当今人类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地球系统的时代,我们密切关注全球 环境所不断遭受的负面影响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严重[阅读全文]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报告 采集雨水可缓解非洲之渴
[内容预览]
| 2006/11/15 13:46:51科技日报2006年11月15日讯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1月13日发表报告说,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非洲是一个干旱的大陆,但非洲的降雨量实际上超过了欧洲,只要能够有效地采集雨水,非洲缺水的问题便可大大缓解。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12次会议和《京都议定书》缔约[阅读全文]
-
气候变化绿化资本市场
[内容预览]
| 2006/11/14 12:26:20如同许多愿意从经济学角度解读社会生活的人们一样,气候变化近来成为又一个实践经济手段解决问题的案例。 今年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主要议题是“后京都”问题,即2012年之后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大会主席、肯尼亚环境部长基布瓦纳呼吁与会缔约方共同努力,确保在适应气候变化问题上采取实际行动。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第一个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阅读全文]
-
世界全力化解气候变化威胁
[内容预览]
| 2006/11/14 12:16:38据新华社综合消 息温室效应、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环境灾难——这一串词汇所构成的逻辑关联把世界关注的目光投向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因为在这里,2006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已于11月6日开幕,包括130名各国环境部长在内的超过6000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如何应对一系列涉及气候变化对全球环境的影响这一人类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大会将于11月17日结束。 大会的主要议题是“后京都”问题,即2012年之后如何进一[阅读全文]
-
坦桑尼亚旅游胜地桑给巴尔宣布全面禁用塑料袋
[内容预览]
| 2006/11/14 8:55:21新华网北京11月13日专电坦桑尼亚热带旅游胜地桑给巴尔日前宣布全面禁止使用塑料袋,以挽救其受到威胁的生态环境。 桑给巴尔政府负责环境保护事务的官员阿里·朱马说,任何人若被发现生产、进口、使用或者出售塑料袋,可能会被罚款2000美元,并被监禁12个月。 他说[阅读全文]
-
抵御全球气候变暖 联合国呼吁种树
[内容预览]
| 2006/11/14 8:52:37抵御全球气候变暖和消除贫困新计划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8日提出一项旨在抵御全球气候变暖和消除贫困的新计划,概括起来只需两个字:种树。 2004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肯尼亚环境和自然资源部副部长旺加里·马塔伊当天倡议说,如果全世界六分之一的人现在亲手种下一棵树,2007年时世界将多10亿棵树。 联合国关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会议正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100多个国家派代表参加。联合国环境规划署8日在[阅读全文]
-
环境:英国农民的无形资产
[内容预览]
| 2006/11/13 23:50:05看英国农村可选两个视角。 一个是数字中的农村:英国的土地77%在农村,大大超过欧洲的平均数40%,是欧洲农业土地比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它也是农业劳动力比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仅有55万人,占全国劳动力人口的1.4%。农林牧渔的总产值约71亿英镑,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8%。 一个是眼睛中的农村:看过油画中的田园风光吗?在英国,出了城市,你的相机对准任何一个角度,取景框里都像是一幅油画。它没有美国平[阅读全文]
-
2048年世界海产面临全面崩溃
[内容预览]
| 2006/11/13 12:39:20如果继续破坏鱼类栖息环境和过渡捕捞,到2048年世界上的鱼类和海产品的将彻底崩溃,导致人类食品不足。 根据上世纪和1000多年的历史记录,研究者们发现,海洋鱼类、贝类、鸟类和植被以及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29%的物种已经灭绝。 这种局面如果持续到未来,科学家们估算到2048年所有物种都将“崩溃”有研究者给出的“崩溃”的具体定义是“最高的捕鱼量下降90%”。 “这适用于所有的物种,从贝类[阅读全文]
-
电子垃圾肆虐亚洲 中国印度成为重灾区
[内容预览]
| 2006/11/13 12:35:32电子垃圾之害愈演愈烈 一项联合国环境计划报告指出,全球每年产生的电子设备废料高达2000万至5000万吨。全世界每小时就有4000吨电子垃圾产生,相当于1000头大象的重量。 据统计,美国目前每年产生电子垃圾高达70亿~80亿吨,其中仅淘汰的旧电脑就有约3亿台,另有1亿部手机报废。德国每年产生电子垃圾180万吨,法国为150万吨,整个欧洲约600万吨。日本每年废弃家电1800万台,重量在60万[阅读全文]
-
气候变暖将抵消东非经济发展成果
[内容预览]
| 2006/11/8 8:07:38记者7日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北京办事处获悉,气候变化很可能将降低甚至抵消非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幅度,从而大大制约非洲的发展。 根据这一具有相当权威性的国际环保机构最新发布的《东非气候变化的科学状况》报告,非 洲的气温在上个世纪上升了0.7摄氏度,预计在下个世纪将每10年上升0.2摄氏度至0.5摄氏度。这一迅速升温趋势将给整个东非地区带来灾难性影响。首先,最具破坏性的影响是导致降雨的频率、[阅读全文]
-
如果气候 继续变暖
[内容预览]
| 2006/11/8 7:57:08全球气候的变化正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英国《独立报》的一篇文章以幻想的形式,为读者描绘了未来50年地球可能发生的“环境灾难大片”: ■2030年:最后一只野生北极熊咽下最后一口气。 (幻想)2030年的一天,北极上空阳光普照,全世界主要的新闻机构都来到加拿大北部,他们来到这里见证世界上最后一只北极熊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也是人类第一次亲眼目睹一个生物物种的灭绝。 这只野生北极熊被新闻记者命名为[阅读全文]
-
欧洲:电子垃圾亟待回收重利用
[内容预览]
| 2006/11/7 11:26:52图为法国图卢兹街头近日被废弃的个人电脑显示器。 中国青年报2006年11月7日报道 对于每年600万吨的电子垃圾充斥垃圾场的问题,欧洲各级政府及有关人士一直在想办法加以解决。 2001年,欧盟委员会提出要求,电子产品的生产者必须负责回收利用包括电脑、移动电话、电视机、冰箱和洗衣机等在内的电子废弃物。&n[阅读全文]
-
美《时代》周刊评2006创意发明
[内容预览]
| 2006/11/7 8:26:25美国《时代》周刊新近评出2006年对人们生活、工作、环境等八方面最具创意新发明。这些发明或注重环保,或纯粹新奇,涉及现代人生活和工作的各方面。 交通:靠太阳能过大洋 “太阳21号”是一艘由太阳能驱动的双体船,不久将由一支来自瑞士的5人小组驾驶,从西班牙塞维利亚开出,横渡大西洋,前往美国迈阿密,然后北上纽约,预计耗时5个月、航行里程将达1.1万公里。 这艘14米长的船没有帆,不用汽油等燃[阅读全文]
-
全球变暖 50年内2亿人或将背井离乡
[内容预览]
| 2006/11/7 8:13:352006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6日开幕,将讨论一系列涉及气候变化对全球环境影响的问题 2030年,全球冰盖全部融化。2040年,亚马逊雨林化为灰烬。2050年,地球上最后一滴雨落下。2060年,海啸袭击英国。这不是科幻故事里的情景,也不是危言耸听,如果人类不对温室气体采取措施,以上情景将在不远的将来一一展现[阅读全文]
-
联合国秘书长提出“21世纪非洲绿色革命”倡议
[内容预览]
| 2006/11/6 20:11:42据eurekalert网站2006年11月2日报道,由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最初的绿色革命实际上未能在非洲亚撒哈拉地区实施,因此联合国秘书长现在提出了“独特的21世纪非洲绿色革命”倡议。最初的绿色革命计划强调通过好土质和丰富的灌溉来提高谷物胚质,如今的“绿色革命”倡议与之有所不同,该倡议主要包括五个组成部分:农业、营养学、市场、环境和政策。 &nb[阅读全文]
-
欧盟家电绿化浪潮的冲击
[内容预览]
| 2006/11/6 19:31:40欧盟家电产品双环保指令的出台,势必进一步提高欧盟市场的准入门槛 文/尚春香 7月1日,欧盟对所有在欧盟范围内生产和销售的机电产品强制实施RoHS指令,这是继2006年1月1日起实施的欧盟WEEE指令之后,欧盟又一次实施对中国机电企业具有很大冲击的欧盟指令。但从国际大环境和长期趋势来看,家电“绿化”大势所趋,国际竞争走向升级势在必然。中国家电企业只有积极应对,退缩定无出路。 欧盟环保立法背景[阅读全文]
-
英国2.5万人举行气候大游行
[内容预览]
| 2006/11/6 8:10:24示威者手中的标语称:气候的变化并不是玩笑。本报综合报道 在6日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举行前夕,有大约2.5万抗议者在伦敦市中心举行了示威活动,呼吁世界各国领导人采取行动对付环境变化问题。 现场秩序井然 当地时间4日,两万多名示威者聚集在伦敦市中心的特拉法尔加广场。据伦敦警方女发言人称,在4日下午2时聚焦在特拉法尔加广场的示威者有大约1万人,两小时后即达到大约22500人。现场秩序没有出现混乱,伦[阅读全文]
-
减排废气能生财 富国纷纷跑到中国"买废气"
[内容预览]
| 2006/11/6 7:42:11北京碳博览会于10月26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这是履行《京都议定书》的重大行动。去年2月正式生效的《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被简称为CDM。按其规定,承担减排义务的国家如果完不成减排任务,可以从发展中国家购买减排指标。 中国在2012年以前不需承担具体减排义务。据世界银行专家估算,中国实施CDM的潜力每年可达1亿至2亿吨[阅读全文]
-
科学家警告:人类50年后可能没鱼吃
[内容预览]
| 2006/11/3 8:35:50环球在线消息:著名的《科学》杂志在11月3日一期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指出,如果过度捕鱼、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的形势继续发展下去,2048年之后几乎不会有任何海鲜留存世上。到时候,海鲜大餐、螃蟹蛋糕、鱼排甚至鱼棒等美食可能只能在回忆中找到。据美英媒体报道,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说,世界上已有三分之一渔场崩溃,而海鲜数量减少的速度还在继续加快。小组成员向英国广播公司(BBC)表示,他们想要突显[阅读全文]
-
绿色GDP考验国际IT企业
[内容预览]
| 2006/11/3 0:44:07绿色GDP并不是一个全新的理念,但是在不久以前发布的我国第一份有关环境污染经济核算的国家报告——《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再次使这一话题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众所周知,所谓绿色GDP是指从传统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的核算体系,能够更为真实地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成果。按照这一核算标准,我国2004年污染损失为5118.2亿元,占到了当年GDP[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