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保科技 >> 国内动态
 
  • 地质气候影响喜马拉雅—横断山地区物种演化

    [内容预览]

    | 2013/12/26 15:34:47
    记者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博士刘杰在研究员高连明、李德铢的指导下研究发现,喜马拉雅—横断山地区物种演化过程受到了该地区地质和气候事件的共同影响。该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新植物学家》上。据刘杰介绍,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后导致的青藏高原隆升是新生代以来地球上最重大的地质历史事件之一。它深刻地影响了青藏高原、邻近地区的气候和环境,并对该地区生物类群的起源与演化产生了极大影响。之前的研究表明地质

    [阅读全文]

  • 研究称:黄河源区气候或将由暖干向暖湿转型

    [内容预览]

    | 2013/12/26 15:27:50
    记者日前从中科院寒旱所了解到,该所研究员蓝永超根据对黄河源区东亚季风活动的研究,以及对河源区气候与径流变化的观测事实及趋势推测认为:未来黄河源区气候将由暖干向暖湿转型。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作为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最大的供水水源,黄河以其占全国2%的河水径流量承担着占全国15%的耕地面积的灌溉任务与l2%人口的供水任务。而黄河河源区以其仅占黄河流域16.2%的面积,提供了整个流域40%以上的径流

    [阅读全文]

  • 研究揭示高山植物繁殖策略多样化机理

    [内容预览]

    | 2013/12/25 15:24:55
    本报讯(记者张雯雯)记者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博士艾红莲、周伟在研究员王红和李德铢的指导下,研究证实高山植物鸡肉参高效率的传粉机制,并揭示了特定环境下植物繁殖策略的多样化机理。该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BMC植物生物学》。 喜马拉雅—横断山区是世界高山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拥有许多特有植物类群。它们在严酷多变的生态条件下表现出多样化的繁殖策略,以维持种群的生存和发展。然而,学

    [阅读全文]

  • 2012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名单公布

    [内容预览]

    | 2013/12/25 15:23:20
    教育部关于公布2012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名单的通知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部属有关高等学校: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施办法>的通知》(教人〔2011〕10号)精神,经学校推荐、通讯评审、会议答辩、人选公示、评审委员会审定、聘任合同签订

    [阅读全文]

  • 华南植物园森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等研究获进展

    [内容预览]

    | 2013/12/24 9:00:43
    Free-air CO2 enrichment(FACE)和open-top chambers(OTC)已证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可以促进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增加,而这种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土壤的N素水平。我国亚热带区域大气CO2浓度和N沉降都呈现上升的趋势,对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影响又是如何呢?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闫俊华研究员等利用

    [阅读全文]

  • 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生态成效综合评估成果汇报会召开

    [内容预览]

    | 2013/12/21 11:04:31
    2005年,国务院批准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投资75亿开展生态保护与建设。为了有效开展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生态成效监测和评估工作,青海省委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作为主持单位,与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监测工作组各成员单位密切合作,综合应用地面观测、遥感监测和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技术方法,针对生态工程预期目标和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在构建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完成工程

    [阅读全文]

  • 中科院寒旱所科研人员发现 黄河源区气候或将向暖湿转型

    [内容预览]

    | 2013/12/14 11:24:43
    日前,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所研究员蓝永超通过研究指出,未来黄河源区气候将由暖干向暖湿转型,他的相关成果发表在《冰川冻土》上。  蓝永超介绍说,黄河源区黄河沿、吉迈、军功等水文站的长期观测资料显示,近50余年来,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黄河源区年平均气温总体上呈振荡上升趋势,气温亦呈持续上升态势,近10年来尤为显著。20世纪90年代之前,气温均低于多年均值;此后,气温迅速上升,90年代后气温均高于多

    [阅读全文]

  • 新疆生地所研究揭示荒漠植物对生态系统养分变化响应规律

    [内容预览]

    | 2013/12/10 13:10:16
    植物生物量的增长与分配对于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估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该过程受到许多环境因子的限制,不同植物响应也不一致。近年来,养分变化对荒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带来的影响越发明显。荒漠中不同生活型植物,尤其是生物量更新较快的草本植物,如何响应该变化,将有利于准确评估养分改变对荒漠生态系统的效应。同时,生物量分配的理论目前主要有相关生长理论和最优分配理论两种。这两种理论得到了不同学者的支持,研

    [阅读全文]

  • 贡嘎山站:做山地生态环境的博物馆

    [内容预览]

    | 2013/12/10 13:08:02
    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以下简称贡嘎山站)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它地处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带,无论从山体海拔高度和垂直高差, 以及自然垂直带谱的完整性在我国均为独有,在世界上也堪称位居前列。贡嘎山东坡海螺沟流域面积约200平方公里,海拔1900~3800米为原始森林,海拔1900米以下为农业区。  贡嘎山站为中外生态环境领域的科学家提供了较理想的研究条件支持。研究区域无论

    [阅读全文]

  • 研究人员培育出“中兰2号”紫花苜蓿

    [内容预览]

    | 2013/12/10 12:34:27
     本报讯(记者黄明明)近日,“中兰2号”紫花苜蓿通过了甘肃省第一届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联合甘肃农业大学共同培育而成。 “中兰2号”紫花苜蓿为多年生草本,密植时株型较紧凑,适合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旱作栽培。种植两年后的草地,每年在半干旱地区可刈割2~3次,在半湿润地区可刈割3~4次。该苜蓿营养成分高、适口性好,可直接饲喂家畜,调制

    [阅读全文]

  • 中沙科学家联手绘制椰枣基因组图谱

    [内容预览]

    | 2013/12/10 8:41:34
    中国和沙特科学家12月8日在利雅得宣布,经过6年研究,他们已成功绘制了中东和北非地区主要农作物椰枣的基因组图谱。 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城主席穆罕默德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椰枣基因组图谱的绘制将会对椰枣产量、品种改良和病虫害防治等产生重大影响。 2008年,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城投资2000万美元,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合作,开始进行椰枣基因组研究计划。 椰枣树在中东

    [阅读全文]

  • 科研人员找到玉米驯化关键基因

    [内容预览]

    | 2013/12/9 21:16:06
    近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严建兵及其合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为解释玉米从短日照到长日照的驯化找到了“钥匙”。 玉米原产于墨西哥,属于短日照区,而世界上包括中国在内的玉米主产区都属于长日照地区,如何解决玉米对不同地区的日照长度的适应,一直是科学家们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人员对一个来源不同,具有广泛多样性、代表性的500余份玉米自交系从南到北进行

    [阅读全文]

  • 湖泊科研的“服务区”

    [内容预览]

    | 2013/12/5 11:45:11
    本报见习记者 倪思洁 记者 郑千里 初冬之夜,记者到达位于无锡市康山头的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以下简称太湖站)。次日清晨,周围的景色清晰起来:近处满树的桔子压弯了树枝;远处的渔船在波光粼粼中起航。 负责后勤的王云仙自豪地告诉记者:“我刚到站里来的时候,朱广伟还是学生嘞,现在他带的学生都来了一批又一批了。” 王云仙到太湖站如今已是第13个年头,见到新面孔早已不是什么新

    [阅读全文]

  • 中国科学家观测到经典噪声环境中量子关联恢复现象

    [内容预览]

    | 2013/12/5 11:24:00
    记者李陈续、通讯员杨保国3日从中国科大获悉,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李传锋教授研究组与英国及意大利的合作者利用一个两粒子体系的简单模型,通过实验观测到经典噪声环境中量子关联的恢复现象。最新的《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这一项在量子关联动力学演化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的成果。  以前人们一般认为,量子关联的恢复现象是由于系统与量子环境之间信息的来回交换所致。然而,最近的理论研究发现,在经典噪

    [阅读全文]

  • 嫦娥成果可转为民用 发动机技术有助治理雾霾

    [内容预览]

    | 2013/12/4 15:14:08
    嫦娥三号巡视器外场专项试验。(通讯员甘肃余朦摄)  嫦娥奔月  嫦娥三号被长征火箭顺利推上太空。庆贺之余,有人不免感慨:“奔月在遥远浩瀚的太空,离我们太远了。”其实,航天技术离我们并不遥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提供的各种类型几十台发动机将嫦娥送上奔月路,这些高科技含量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经过成果转化后,在民用领域大展身手。它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就在你我身边。  吃  航天技术助产木糖醇 

    [阅读全文]

  • 小须鲸全基因组图谱获破译

    [内容预览]

    | 2013/11/29 15:07:20
    11月25日,韩国海洋科学技术研究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宣布成功破译了小须鲸全基因组图谱,并对鲸类独特生理习性的遗传学机制进行了分析。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杂志。 人们一直痴迷于海洋生物是如何演化为陆生生物的。鲸类的进化却反其道而行之,由陆生向水生演化,和陆生偶蹄动物如牛、猪等拥有共同祖先——一种已灭绝的类似鹿的半水生哺乳动物Indohyus。约5400万年前,Indohyus进化为

    [阅读全文]

  • 中国科学家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除蜱虫 获盖茨基金

    [内容预览]

    | 2013/11/28 13:17:18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主办的探索大挑战(简称GCE)第11轮获奖人名单今天(11月26日)揭晓,81位佼佼者从来自全球2700个申请提案中脱颖而出,各获得10万美元资金实现自己的设想。作为唯一一位来自中国的获奖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周金林博士研究的是对抗与人类和动物共同的敌人——蜱虫。周金林希望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干扰蜱虫体内的重要基因表达,达到直接杀死蜱虫的目的。 周金林提出

    [阅读全文]

  • 海水淡化联合实验室天津成立

    [内容预览]

    | 2013/11/28 8:40:12
    近日,海水淡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在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挂牌成立。 据介绍,实验室将围绕国家水资源发展战略需求,通过持续的核心技术攻关、关键设备研发以及产学研联合等途径,提升我国海水淡化整体科技实力,促进产业发展。

    [阅读全文]

  • 贵州大学发现成磷新层位

    [内容预览]

    | 2013/11/25 14:35:05
    贵州大学教授杨瑞东、毛家仁带领团队,在贵州发现了一个新的磷矿成矿层位以及新的磷矿类型。据悉,此次初步圈定含矿区分布面积约20平方公里,磷资源含量估计在1亿吨以上。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地质论评》杂志。 杨瑞东介绍说,此次发现的磷矿新层位处于灯影组上部。所谓的灯影组是一个地质学术语,指一种地层单元,与此相关的还有陡山沱组。灯影组位于陡山沱组之上。 长期以来,贵州瓮安、福泉、开阳地区

    [阅读全文]

  • 我国首个实验型深海移动工作站圆满完成下水试验

    [内容预览]

    | 2013/11/22 14:30:04
    记者11月21日从中船重工集团公司获悉,由该集团702所历经10年科技攻关研制的我国首个实验型深海移动工作站,在完成总装集成和陆上联调的基础上,当日在该所露天水池开展并圆满完成第一期水池试验。这是继蛟龙成功研制后我国深海装备研发的又一项前沿探索。据悉,首个实验型深海移动工作站是在科技部、工信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研制的,是我国未来深海“空间站”的雏形。工作站为35吨级,在海底工作的时间为12到18个

    [阅读全文]

2028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