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保科技 >> 国内动态
 
  • 系统生物学之父霍德在北大演讲

    [内容预览]

    | 2013/10/10 14:13:17
    日前,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和美国医学院院士、美国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创始人兼所长洛里·霍德(Leroy Hood)教授访问北京大学, 并作了题为Systems Medicine and the Emergence of Proactive P4 Medicine: Transforming Healthcare的报告。 作为“北京大学大学堂顶尖学者计划”的入选学者,洛里·霍德是人类基因组计

    [阅读全文]

  • 我国科学家攻克“棉花癌症”黄萎病

    [内容预览]

    | 2013/10/9 21:06:59
    记者10月8日从中国农科院获悉,历经我国农业科研人员26年潜心研究完成的“棉花抗黄萎病中植棉系列新品种选育及应用”成果日前通过专家鉴定。这一科研成果结束了我国棉花不抗黄萎病的历史,对保障我国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相关学科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棉花黄萎病是危害棉花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被称为“棉花癌症”。中科院院士朱玉贤、中国工程院院士喻树迅等棉花领域权威专家表示,

    [阅读全文]

  • 中科院重点部署启动生态草业特区建设项目

    [内容预览]

    | 2013/10/9 10:18:28
    ○2012年初,白春礼要求集合全院相关领域的优势力量,积极推进生态草业特区建设。 ○今年,中科院“生态草业特区建设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与理论构建”重点项目正式启动。 ○中国的60亿亩草原,13亿亩在内蒙古;内蒙古正急需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升级。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很多人梦中的草原盛景。那里不但生态环境优美,而且配套有发达的现代草原牧业,牧民生活富足,是

    [阅读全文]

  • 大连理工唐春安提出地球演化“锅盖效应”模型

    [内容预览]

    | 2013/10/8 8:45:56
    “地球诞生初期,熔岩海洋冷却形成了坚硬地壳,这一过程就好比逐渐变冷的火锅被盖上‘锅盖’,在温度不断积累、上升的过程中,形成了地表大龟裂。”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科协第80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上,围绕“地球演化与全球变暖”这一主题,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唐春安提出的有关地球演化的“锅盖效应”模型,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 几十年来,地球科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得到了极大发展。特别是在魏格纳大陆漂移假说

    [阅读全文]

  • 地理资源所中喜马拉雅地区植被变化及气候关系研究获进展

    [内容预览]

    | 2013/10/4 17:02:01
    地表植被对于陆地碳循环和气候系统调节具有重要作用,植被变化监测及其气候动因分析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领域。以欧亚大陆地区的植被动态为例,以往研究认为该地区植被指数值在1997年前后有两个明显变化阶段,分别为先增加后减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镱锂研究团队近期分析发现,该变化趋势在中喜马拉雅地区存在明显不同。研究组以陆地上落差最大的流域、位于喜马拉雅中部的跨境流域—柯西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

    [阅读全文]

  • 《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编撰完成 历时25年

    [内容预览]

    | 2013/10/2 11:23:28
    记者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获悉,前后历时25年,由中美等国共同完成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已于2013年9月全部出版完成。 《中国植物志》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植物志,共80卷125册,2004年出版完成,并于200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早在1988年10月,中美双方就《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的编撰工作签订合作协议,1989年编撰工作正式启动。 据编委会主席、美

    [阅读全文]

  • 张明永等研究发现氢气可调节植物激素

    [内容预览]

    | 2013/9/26 13:18:26
    本报讯(记者李洁尉 通讯员周飞)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科学家研究发现,氢气对植物激素效应具有调节功能。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 氢气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没有生理效应的气体分子,其在高等植物中的作用很少得到研究。尽管早在1947年就有人发现分离的叶绿体中有氢气释放,但在高等植物中是否存在氢化酶则一直没有找到明确的证据。氢气是否对高等植物具有生理效应也鲜有深入的报道。&nb

    [阅读全文]

  • 中科院成立西北生物农业中心

    [内容预览]

    | 2013/9/26 11:25:17
       近日,中国科学院颁布文件,决定成立中国科学院西北生物农业中心。该中心为院设非法人单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依托单位为西安分院,主管部门为科技促进发展局。 该中心将重点开展生物农业战略研究、技术集成和应用示范等工作,推动生态高值、轻简高效的生物农业发展,推动西北地区传统农业向生态高值农业转变。

    [阅读全文]

  • 中国滨海盐碱地原土绿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内容预览]

    | 2013/9/24 20:56:51
    新华网石家庄9月24日电 记者近日驱车前往位于渤海之滨的河北唐山市曹妃甸区,公路两侧成排的树木和遍地花草一派生机,让人压根想不到这里曾因土壤重盐碱化而寸草不生。  记者从河北省农科院滨海研究所了解到,目前这里原土直栽绿化苗木成活率达到90%以上,比传统的“工程避盐、客土置换”绿化模式节支71.7%,节约绿化成本4000多万元。这标志着滨海盐碱地原土绿化技术在曹甸妃已取得重大突破。  如何在滨海的盐

    [阅读全文]

  • 我国成功发射第三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

    [内容预览]

    | 2013/9/24 9:18:37
        新华网太原9月23日电(记者李清华、燕雁)23日11时07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三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这颗卫星将与目前在轨运行的两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组网运行,进一步提高我国气象观测能力和中期天气预报能力。  &n

    [阅读全文]

  • 我国林业信息化由"数字林业"步入"智慧林业"新阶段

    [内容预览]

    | 2013/9/10 11:15:37
    近日,国家林业局印发《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新四化”和“五位一体”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国林业信息化由“数字林业”步入了“智慧林业”发展的新阶段。  《意见》系统诠释了智慧林业的内涵意义、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推进策略。智慧林业将在数字林业的基础上,全面应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使林业实现智慧感知、智慧管理、智慧服务。通过智慧林业建

    [阅读全文]

  • 多部委共商中国气候观测系统实施工作

    [内容预览]

    | 2013/9/4 14:40:23
    中国气象报实习记者张格苗报道 9月3日,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中国委员会办公室(挂靠中国气象局)组织召开联络人及专家组会议,对《中国气候观测系统实施方案(2013修订)》(以下简称《方案》)、2014-2015年优先行动计划和推进中国气候观测系统工作进行讨论。来自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家海洋局等十一部委的联络人和专家参加会议。   《方案》对2007年《中国气候观测系统实施方案》进行完善和修

    [阅读全文]

  • “宅”在环保科技领域

    [内容预览]

    | 2013/9/3 14:05:03
    科研人员介绍实验室成果。晓琪摄中科院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以环境光学新原理新方法研究为基础,以先进环境光学技术与应用为重点,着力建立环境光学与技术研究平台。本报记者 杨琪 通讯员 孙策“这是我实验室研制的天然气输送泄露激光检测仪。”一名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安徽光机所)中科院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如数家珍般地介绍着眼前的仪器,他被三四十

    [阅读全文]

  •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卫星十七号

    [内容预览]

    | 2013/9/3 9:03:22
    9月2日,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点火发射。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9月2日3时16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十七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遥感卫星十七号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80次发射。

    [阅读全文]

  • 极地考察船“雪龙”号改造基本完成

    [内容预览]

    | 2013/8/30 8:31:42
    据国家海洋局网站8月27日消息,极地考察船“雪龙”号8月23日离开江南造船厂深水船坞,完成了恢复性维修改造的所有坞内工程,进入调试阶段,预计9月底完成全部工作。 “雪龙”号是中国1993年向乌克兰购买的2.1万吨的破冰船,先后16次前往南极和5次前往北极。它曾创下北纬85度25分的中国船舶最靠近极点的纪录。 据海洋局网站显示,维修人员在船坞内拆解了“雪龙”的轴系、螺旋桨、舵系,

    [阅读全文]

  • 环保部启动“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

    [内容预览]

    | 2013/8/29 7:05:56
    记者28日从环境保护部获悉,环保部将启动“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并按照“开门编规划”的原则,将此次规划的全部21个课题在全社会范围内公开选拔研究单位。  据悉,环保部高度重视“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组织环境规划院等制定了三年工作方案,于2013年启动规划重点问题研究。规划财务司和环境规划院筛选了部分重点问题公开选聘承担单位,邀请在中国境内注册、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事业单位单独或联合申报,共同

    [阅读全文]

  • 国家林业局: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智慧化"林业

    [内容预览]

    | 2013/8/28 17:12:44
    人民网长春8月27日电(蒋琪)27日上午,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孙扎根在第三届全国林业信息化工作会上表示,到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智慧林业,实现信息化与林业全面融合,将有力支撑林业改革发展。孙扎根指出,林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为林业信息化创造了良好发展环境,同时也迫切需要信息化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林业信息化建设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林业信息化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

    [阅读全文]

  • 两岸专家共论气候变迁与能源发展

    [内容预览]

    | 2013/8/24 8:54:04
    科技日报讯 (记者李大庆)日前,由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台湾永续能源研究基金会及逢甲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九届海峡两岸气候变迁与能源永续发展论坛年会,在台湾逢甲大学举行。两岸科技界及企业界100余人参加年会。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谢克昌院士率团出席。  本届年会的主题为,发展绿能科技,创造绿色产业,迈向绿色经济。年会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主题,针对大气污染、气候变化、新能源利用及能源可持续发展等内容进行了

    [阅读全文]

  •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入选世界重大考古研究成果

    [内容预览]

    | 2013/8/23 14:34:44
    首届世界考古论坛8月23日在上海开幕,由世界各大地区考古学术权威和专家评选的世界重大田野考古发现、重大考古研究成果评选结果在论坛上揭晓,“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等9项考古成果,获评为世界重大考古研究成果。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项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承担,该项目研究深刻揭示了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对中华文明形成的时间、地域、过程、原因及机制和早期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等重大问题进

    [阅读全文]

  • 西南现代季风气候在新近纪已形成

    [内容预览]

    | 2013/8/19 10:27:08
    记者从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获悉,该园助理研究员苏涛博士和合作者研究发现,我国西南地区的季风气候在新近纪已经形成。该研究结果日前发表于《气象与大气科学》。 据苏涛介绍,季风气候是全球重要的气候类型,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口生活在受季风气候影响的区域。认识季风气候的形成和演化规律对应对当今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 东亚季风是全球最典型的季风类型,有降雨量的季节性变化,即夏湿冬干的特点

    [阅读全文]

2031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