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动植物保护
 
  • 中国将发布濒危植物拯救计划

    [内容预览]

    | 2007/1/16 12:55:16
        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东南亚项目协调员Bian  Tan十五日在此间透露,拯救及恢复中国的野生植物及栽培物种,将对全球植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改善贫困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起到促进作用。即将在中国武汉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上,将发布一个中国濒危植物拯救计划。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黄宏文博士披露,全球目前有近十万个物种正面临灭绝的危险,占

    [阅读全文]

  • “植物黄金”红豆杉成功扎根厦门

    [内容预览]

    | 2007/1/15 12:03:57
          厦门拟建研发中心,从红豆杉中提取抗癌药紫杉醇      濒临灭绝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红豆杉成功扎根厦门,厦门红豆杉科技开发公司承担的《红豆杉快速育苗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项目昨日上午正式通过专家验收。接下去,厦门市将在五缘湾建立红豆杉研发中心,以进一步加快红豆杉快繁技术的推广应用,并研究紫杉醇的提取

    [阅读全文]

  • 白云金丝鱼:珍稀国产热带鱼

    [内容预览]

    | 2007/1/15 12:01:52
    原产中国的白云金丝鱼    白云金丝鱼又名金丝鱼、唐鱼、红尾鱼、红翅鱼、彩金线鱼。这是惟一产在中国的热带鱼,因为产地在广东白云山黄波洞中,所以称之为白云金丝鱼。这种美丽的小鱼只有 3 ~ 4 厘米长,身体细长,稍侧扁,眼大,各鳍均小,鳍边饰有红斑,背鳍鲜红,所以也称它为红翅鱼。其背部褐中带蓝,腹部银白。白云金丝鱼的最大特点是从吻端向后沿侧线位置有一条耀眼的金黄色带纹,直到尾柄末端一块黑斑

    [阅读全文]

  • 分割亚马孙丛林将威胁鸟类

    [内容预览]

    | 2007/1/15 12:00:32
    巴西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撰文指出,亚马孙丛林正被人为地分割成若干小块区域,这对地区生态造成严重影响,并威胁到当地鸟类的生存。   由巴西国家亚马孙研究学院冈尼亚罗?费拉茨教授领导的一个小组在过去13年时间里对55种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大小对鸟类生存十分重要,小块丛林中的一些鸟已经绝迹。研究小组在采集鸟类标本时发现,所分出的区域越小,鸟类越少,这与人类是否曾涉足这些地方

    [阅读全文]

  • 学者首次证实欧洲马鹿祖先来自塔里木盆地

    [内容预览]

    | 2006/12/27 23:08:54
    新华网乌鲁木齐12月27日电 (记者赵春晖)几个世纪前,在欧洲森林中猎鹿的贵族不会想到,他们瞄准的目标最早竟来自万里之外的塔里木盆地。我国动物生态学家近日首次证实,新疆塔里木野生马鹿就是欧洲马鹿的祖先。   世界野生马鹿有22个亚种,按照形态特征,长期以来被分为欧洲、中亚、东亚北美三个系统。《新疆马鹿遗传与形态学特征及其保护问题研究》课题组通过对欧洲马鹿与塔里木马鹿的DNA序列对比分析发现,它们有

    [阅读全文]

  • 塔里木野生马鹿数量剧减濒临灭绝

    [内容预览]

    | 2006/12/27 23:07:38
    新华社乌鲁木齐12月27日电(记者赵春晖)经过6年时间的实地考察,中国动物生态学家近日宣布,由于偷猎活动难以禁绝和栖息环境恶化,塔里木野生马鹿的数量已急剧减少,50年后有可能完全灭绝。   在斯坦因、普尔热瓦尔斯基等人的记述中,马鹿是这些欧洲探险家在塔里木盆地穿行中遇见最多的野生动物。有资料显示,即使在上个世纪80年代,塔里木野生马鹿也有1.5万头,但新疆马鹿遗传与形态学特征及其保护问题研究课题组

    [阅读全文]

  • 王丁:走向后白暨豚时代

    [内容预览]

    | 2006/12/25 20:59:59
    中国白暨豚研究第一人王丁见证一个物种的衰亡 白暨豚的疑似灭绝,让中科院水生所副所长王丁伤心不已。  白暨豚的灭绝非“一日之功”,自上世纪80年代起,长江中常有白暨豚的尸体被发现,其中1984年发现的尸体竟达18具。它们有的是被轮船的螺旋桨打死的,有的是被滚钩、“迷魂阵”等非法渔具杀死的,也有遭受污染而病死的。图为白暨豚的骨骼标本。王丁与外国科学家一起望穿长江,也没找到白暨豚的影子,王丁却

    [阅读全文]

  • 白暨豚 灭绝倒计时

    [内容预览]

    | 2006/12/25 20:55:55
    “大家辛苦了。”12月19日,中科院水生物所白暨豚馆,王丁和课题组所有成员一起开总结会。这时,距长江淡水豚类考察结束已有6天。考察没能发现白暨豚的踪影,摆在王丁及课题组成员面前的问题就是:接下来的日子里,还要开展怎样的工作。   他们都不愿说白暨豚已 经消失。在接受采访时他们一再强调,“白暨豚灭绝”之类的说法都不科学。 淇淇是人类饲养成功的惟一一头雄性白暨豚。科考队员在用高倍望远镜搜索白

    [阅读全文]

  • 长江豚类困境敲响生态警钟

    [内容预览]

    | 2006/12/25 13:20:49
        王丁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学位委员会副主任、鲸类保护生物学学科组组长,从事白鳍豚、江豚和其他一些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的行为学、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     今年11月6日至12月13日,为了对目前长江豚类的生存状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在农业部和中科院的支持下,我们邀请来自中国、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和瑞士

    [阅读全文]

  • 白鳍豚芳踪为何难寻?

    [内容预览]

    | 2006/12/21 8:35:54
        11月6日至12月13日,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和瑞士白鳍豚保护基金会等联合组织了2006长江淡水豚类考察活动。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和瑞士等6国的鲸类专家乘科考船从武汉出发到上游宜昌,沿江而下到达上海又回到武汉,在来回3400公里的长江干流的水域内寻觅白鳍豚的踪迹。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白鳍豚,这一被誉为“长江女

    [阅读全文]

  • 褐马鸡等种群数量恢复

    [内容预览]

    | 2006/12/19 23:44:08
      褐马鸡群褐马鸡    人民网·天津视窗12月19日讯:由于保护力度加强和栖息地生态环境的好转,河北省一些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得到恢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褐马鸡等。    据河北省林业局介绍,新近进行的调查表明,一些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开始恢复。褐马鸡数量已由上世纪80年代的不足1000只恢复到现在的3000多只,分布范围从

    [阅读全文]

  • 联合国警告:平均每月有1种家畜灭绝

    [内容预览]

    | 2006/12/18 21:10:14
    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the Food andAgricultureOrganization)上周警告说,全球家畜种类中(包括牛、猪和各种家禽等)大约有20%正面临灭绝的危险,平均每个月消失一种。  据法新社报道,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一份文件草案中说,仅在过去的5年中就有大约60种牛、山羊、猪、马以及家禽灭绝,而全球化是导致家畜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最大的单一因素”。  “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数据库记录的

    [阅读全文]

  • 中国将建立生物物种预警监测机制

    [内容预览]

    | 2006/12/15 15:54:38
    新华网北京12月15日(记者顾瑞珍、王丽)为预防生物物种资源的流失和外来有害物种的侵害,中国将着手建立生物物种资源监测预警体系,及时掌握重要生物物种资源的动态变化,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记者从日前召开的生物物种资源保护部际联席会上了解到,近几年,中国目前已初步建立了国家生物物种资源数据库。中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部际联席会各成员单位也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外来有害入侵物种防治和管理工作。     但是,中国

    [阅读全文]

  • “长江女神”芳踪已逝?

    [内容预览]

    | 2006/12/15 12:31:06
    一位瑞士富豪的后裔和一群科学家想要拯救生活在中国长江水域的白鳍豚,然而,没人知道这种动物是否还存在。  上个月,瑞士人奥古斯特•弗鲁格(August Pfluger)率领一支由中国、日本、瑞士及美国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开始搜寻白鳍豚的下落。白鳍豚是一种生性害羞、视力极差的淡水哺乳动物,数百年来在中国传说中一直被誉为“长江女神”。  上个世纪90年代早期科学家们就曾估计,当时长江里仅剩约2

    [阅读全文]

  • WWF: 白鱀豚无踪 江豚数量锐减

    [内容预览]

    | 2006/12/15 12:28:41
    12月13日下午,中外六国科学家2006年长江淡水豚类联合考察最终以没有发现白鱀豚而告终。同时,考察进一步证实江豚数量大幅减少。为此,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呼吁,不要让江豚步白鱀豚后尘,保护江豚刻不容缓。  经过6国专家们39天、航行3400公里的艰难搜寻,考察队没有发现“长江女神”白鱀豚的影踪。同样令人痛心的是,从宜昌至上海1667公里长江中下游的干流江段中,仅发现江豚700—900头。据考察

    [阅读全文]

  • 两寻长江不见一头白鳍豚

    [内容预览]

    | 2006/12/14 8:44:29
    图:中外联合科考队员乘船返汉。  38位中外科学家39天完成往返考察,结果令人遗憾两寻长江不见一头白鳍豚  汉网消息(记者李爱华实习生黄利容)昨日中午,38位中外科学家乘坐“科考1号”考察船返回武汉,2006长江淡水豚科学考察结束。一个让科学家们难以接受的事实是,本次科考没有发现一头白鳍豚。   此次科考由中科院水生所、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和瑞士白鳍豚保护基金会共同组织。来自中、美、英、瑞士、德

    [阅读全文]

  • 黄河口湿地迎来百万只珍稀候鸟

    [内容预览]

    | 2006/12/13 16:22:12
    新华网济南12月13日电(记者 王汝堂)近日,大批黑天鹅、丹顶鹤、东方白鹤等珍禽飞临黄河口湿地。据测算,目前黄河口湿地已迎来了约百万只珍稀候鸟。   为帮助鸟儿越冬,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储备了大量玉米、青菜和干鱼等饲料,供迁徙候鸟食用。同时,保护区加强了人员巡逻,防止盗猎珍禽事件的发生。   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由于黄河频繁断流,黄河来水来沙大量减少,有的年份甚至长时间断流,河口地区失去了淡水的

    [阅读全文]

  • 长江淡水豚科考结束 未见白豚江豚仅千余

    [内容预览]

    | 2006/12/13 10:21:57
    图:中外科学家对长江江面进行监视。高宝燕摄   汉网消息(记者高宝燕)今日,经过39天的航行后,中科院水生所科考1号考察船经上海复兴岛码头抵达武汉。至此,迄今最大规模的长江淡水豚类国际考察活动行程结束。  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和瑞士等国的科学家完成了对宜昌—上海长江干流江段淡水豚状况的往返监测,及沿江采集水样分析,实际考察里程近3400公里。   让科考人员失望的是,目前尚未发现一头白

    [阅读全文]

  • 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地峨眉山:藏猕猴群集体"减肥"

    [内容预览]

    | 2006/12/12 9:20:42
        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地峨眉山上生活着1200多只藏猕猴。因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太喜欢它们,喂它们吃各种美食,很多藏猕猴胖了起来,并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等肥胖症。峨眉山景区不得不对峨眉山猴子实施了大规模的“瘦身计划”。    猴子瘦身专家、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灵长类动物研究专家徐怀亮博士日前表示,该计划实施

    [阅读全文]

  • 央视《讲述》:金丝猴的项圈

    [内容预览]

    | 2006/12/11 17:53:57
    2004年10月22日早晨,滇金丝猴研究者龙勇城正在火车上。随着时针指向8点,他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因为他一路都在惦记,今天项圈已脱落一天了,老张还没有信号过来。 这天是个非常重要的日子,老张的信息对龙勇城和他的团队来说至关重要。  一、深 山 觅 猴 踪  一年前的2003年,经过努力向国际大自然保护协会申请下一笔研究经费的云南动物研究所的龙勇城,把目光落在了自己一直关注的滇金丝猴身上

    [阅读全文]

2081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