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自然生态
 
  • 2014气温在无厄尔尼诺的情况下破纪录

    [内容预览]

    | 2015/1/12 9:14:49
     本报讯 日本气象厅于1月5日报告说,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1891年以来最热的一年。据JMA表示,去年的平均气温比1981年至2010年的基线平均气温高了0.27摄氏度。图片来源:David Paul Morris这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去年12月,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发布了从1月到10月的全年气温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很可能是一个破纪录的年度。英国气象办公室当时表示,它的数据与此一

    [阅读全文]

  • 地球生命力指数下降呼唤发展转型

    [内容预览]

    | 2015/1/8 10:34:18
    地球到底能够承载多少人类?40年来物种灭绝的速度有多快?人类应该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态危机?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日前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下称《报告》)回答了这些问题。 报告中,WWF使用了“地球生命力指数”概念,即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巨型的仓库,那么这个仓库里的资源还够人类使用多少年。地球生命力指数(LPI)由陆地、淡水、海洋生物群落三个独立的指标组成,该指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地球资源量的

    [阅读全文]

  • 虎鲸或可像助产士一样接生幼鲸

    [内容预览]

    | 2015/1/7 12:11:17
     一只游弋在美国西雅图沿海的新生虎鲸表现出一些奇特的行为,并使得观察者得出一个有趣的推测。这只幼小的虎鲸在其背鳍上拥有一些奇怪的划痕,而且一直跟随着一只年长到足以成为其祖母的雌性虎鲸。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报道称,这些令人费解的特征的聚集,让经验丰富的观鲸者Ken Balcomb不禁推测:年长的雌性虎鲸应该是祖母,而且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位祖母用她的牙齿把幼鲸从产道里拉了出来。或许在完成助产

    [阅读全文]

  • 卫报选出2014年度动物摄影,看看他们有多萌

    [内容预览]

    | 2015/1/7 9:48:44
    从海狸到鸟和小犀牛,《卫报》的图片桌面栏目(picture desk)精选了2014年度动物照片,请看看他们有多萌。 1、摄于广州长隆野生动物园。透过恒温箱的玻璃,可以看到刚来到这个世界的熊猫仔三胞胎。图片来源:路透社 2、摄于纽约奈亚克镇的郊区。白雪与树枝上的北美红雀相映成辉。图片来源:路透社 3、摄于德国罗森海姆小镇。野生海狸一家三口在溪边排排坐。图片来源:阿尔科公司 4、摄于日本鹤居村沼泽。

    [阅读全文]

  • 北极年度报告敲响警钟

    [内容预览]

    | 2015/1/6 11:01:57
    2014年,高温覆盖北极主要水域。图片来源:MOLECHASER本报讯 根据美国地理学会会议上公开的一则报告,不断变暖的北极正在对地球高纬度和其他地区产生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包括随着温度升高带来的天气干扰、降雪减少以及土地绿化。但其中一些最大的变化正发生在逐渐变暖的北极海域,未来北极渔场前途未卜。《北极年度报告》从2006年开始,最新的报告显示了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与北极地区很大程度上存在一致性,该地区

    [阅读全文]

  • 瑞士保护鸟类协会:麻雀成瑞士2015年度鸟

    [内容预览]

    | 2014/12/31 13:46:15
    瑞士保护鸟类协会呼吁,在建造新建筑时应适当考虑麻雀等鸟类筑巢的需要  据瑞士媒体30日报道,鉴于麻雀数量锐减,瑞士保护鸟类协会已将麻雀命名为2015年度鸟。  瑞士保护鸟类协会表示,由于受城市化等因素影响,麻雀赖以生存的绿地和食物日渐减少。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瑞士一些地区麻雀数量减少了20%至40%。  此外,在对旧建筑的维修过程中,不少鸟窝遭到破坏,迫使麻雀不得不迁居。而现代建筑又让它们难以

    [阅读全文]

  • 环保部为保护江豚叫停耗资5亿元航道整治工程

    [内容预览]

    | 2014/12/31 13:43:42
    2014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一条长约一米五的死亡并风化的黑色江豚躺在退水的鄱阳湖沙滩上。  于道平最怕接到渔政局的电话。这位安庆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教授已记不清有多少次接到通知,放下课本,冲下讲台,直奔江边,把一具又一具江豚尸体搬上解剖台。  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安庆西江江豚救护中心技术负责人,近30年的时间里,他已经解剖了200多头江豚。近几年发现的江豚尸体,胃里常常一点食物也没有,皮肤还有不同

    [阅读全文]

  • 古生物专家:人类正"导演"并加速地球生物灭绝

    [内容预览]

    | 2014/12/30 11:09:16
    干旱、疫病、漫天黄沙,连人类最后的粮食玉米,也面临着被沙尘暴席卷的危险……  在最近热映的好莱坞大片《星际穿越》中,地球末日的景象让人为之心头一沉。在电影中,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绝大部分的物种都已灭绝。即便人类制造出超高智能的机器人,却无力恢复生机勃勃的地球家园。  与之相呼应的是,7月24日,《科学》杂志刊文称,地球正处于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中。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是否已经来临的争论

    [阅读全文]

  • 爬行动物最古老“亲子”化石现身

    [内容预览]

    | 2014/12/29 9:38:52
     本报讯(记者唐凤)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研究员吕君昌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在辽西建昌喇嘛洞义县发现了由6个幼年个体围绕一个成年个体组成一个家庭的离龙类——朝阳喜水龙化石。研究结果显示,这是双孔类中产后亲代抚育行为最古老的化石记录。该标本现保存于辽宁省锦州古生物博物馆,相关论文最近发表于《地球科学杂志》。离龙类是体型相对小的水生和半水生的双孔类爬行动物,其最早化石记录为1.6亿年前的中侏罗

    [阅读全文]

  • 英国河流现罕见饼状浮冰 冰块如圆盘漂浮河上

    [内容预览]

    | 2014/12/23 10:44:57
    生物学家称,在苏格兰的这条河上,由于上游水流推动水中的泡沫和泥浆等快速向下游流动聚集,因此形成了圆盘结构。加上整夜的低温,就形成了特殊的圆盘状冰块。  据外媒报道,英国苏格兰地区目前正值寒冬季节,日前当地一处河流因受大风低温影响,河面上竟然出现许多大小似圆盘一般的浮冰,令人啧啧称奇。  据报道,这条河是位于苏格兰阿伯丁郡的迪河,经过严寒降温之后,河面上出现无数圆盘状的冰块,前去探访的生物学家拍下了

    [阅读全文]

  • 美国报告称北极继续变暖 速度是其他地区两倍

    [内容预览]

    | 2014/12/18 15:55:59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17日发布报告说,被称为“地球冰箱”的北极今年继续以世界其他地区两倍的速度变暖,这一持续30年之久的“北极放大效应”显著改变了北极的生态系统,有更多证据表明北极熊数量因此下降。  这份《北极报告单》自2006年以来每年发布一次,今年的报告由13个国家的63名科学家共同完成。  北极变暖不仅会影响在这个脆弱地区生活的人与环境,它也会影响全球的安全、贸易和气候。  报告说,过去

    [阅读全文]

  • 科学家用歌手为尖刺蜗牛命名

    [内容预览]

    | 2014/12/17 14:52:31
     图片来源:SHANNON JOHNSON/MBARI本报讯 看看这只全身布满尖刺的蜗牛。普通蜗牛背着光滑的壳,但这只却并非如此。它就像歌词中所唱的:“忘记光滑,尖刺是能更好地传递我的坚强的唯一外壳。”这种蜗牛的壳儿如此坚硬,发现它的研究人员近日用冲撞乐队主唱Joe Strummer的名字为其命名。不知道冲撞乐队?现在可以去了解一下。Santa Cruz Sentinel网站报道称,这种

    [阅读全文]

  • “极危”鸟类青头潜鸭再现迁徙行踪

    [内容预览]

    | 2014/12/17 10:27:59
    继我国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发现成群天鹅与大雁中有两只罕见青头潜鸭之后,12月4、5两日,在济宁水域湿地,曲阜师范大学师生先后发现4只和一群青头潜鸭。昨天(15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在京倡议:关注青头潜鸭,并组织志愿者和观鸟爱好者赴鄱阳湖自然保护区进行科学考察,探寻青头潜鸭踪迹。据中国鸟类学会副理事长丁长青介绍,青头潜鸭数量比大熊猫还稀少,全球仅存约500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

    [阅读全文]

  • 科学家揭示极端天气对高寒草甸土壤生态的影响

    [内容预览]

    | 2014/12/15 14:09:38
    12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发布了极端天气对高寒草甸土壤生态影响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高寒草甸土壤在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酶、矿化等关键过程和功能对百年水平的极端干旱有较强的恢复力。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极端天气由于其气象统计上的极端性,可能突破生态系统弹性临界值,产生与趋势性气候变化截然不同的生态效应。因此,极端天气效应研究是未来气候变化预测和应对的关键,日益成为生态学

    [阅读全文]

  • 我国完成第二次冰川编目 西部冰川萎缩18%

    [内容预览]

    | 2014/12/13 21:38:19
    新华网北京12月13日电(记者吴晶晶)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13日在京发布《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研究显示,中国西部冰川总体呈现萎缩态势,面积缩小了18%左右。  冰川是气候变化最敏感、最直接的信息载体。我国于1978年至2002年开展了第一次冰川编目工作,以上世纪50到80年代的航摄地形图和航空相片为主要数据源,总计编制46377条冰川的目录,总面积59425平方公里,估计冰储量约

    [阅读全文]

  • 雪龙号科考船在南极卸货引企鹅围观

    [内容预览]

    | 2014/12/7 20:00:52
    #微镜头#【雪龙号南极被围观 企鹅干的!】初夏的南极依旧冰山林立,陆缘冰厚度可达1米多,我国第31次南极科考队正在南极冰盖区域进行卸货工作。而南极大陆的主人企鹅对这些来客非常好奇,常围观队员们作业,胆大的甚至会扑腾着翅膀跑来打招呼。可惜语言不通,没准儿是在要QQ号呢。(央视记者朱赫)

    [阅读全文]

  • 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外来入侵植物已逾500种

    [内容预览]

    | 2014/12/1 13:38:18
        新华网上海11月30日电(记者张建松)热带的微甘菊、南方的凤眼蓝、西南的紫茎泽兰……近年来,这些被曝光的外来入侵植物给我国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损失。最新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已有外来入侵植物逾500种。    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上海辰山植物园联合沈阳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西学院、韩山师范学院等全国8家科研单位,经过

    [阅读全文]

  • 加拿大冰川因气候变暖大缩水 从150个降至25个

    [内容预览]

    | 2014/11/24 20:43:23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24日报道,地球暖化造成美加边界的加拿大冰川大缩水,从100年前的150个剧降到只剩25个。这不但使游客减少了观光景点,农民夏天赖以灌溉的水源也大减。  此外,当地河川渔产也因水温上升数量大减而需要靠放生来维续。由于冬季不够长、降雪量不够多,该地区的许多滑雪场难以继续经营而只好关闭。  据报道,同样的情况也在北美洲西部的山区发生。华盛顿州喀斯喀特山(The Cascades)的

    [阅读全文]

  • 科学家在南海东北部陆架水域发现特大鲯鳅群

    [内容预览]

    | 2014/11/19 12:00:37
    本报讯(记者李洁尉 通讯员陈忠)近日,记者在中科院南海海洋所获悉,近期,该所科学家在出海科考期间,在南海东北部陆架水域发现了特大鲯鳅群。据了解,鲯鳅出现在晚上,呈集群状,不惧灯光,且个体重约10~15公斤。该研究所的出海人员在此次出海中的一个多小时内,可钓获500多公斤。据该所的科考人员推测,特大鲯鳅群的出现,可能是西太平洋深层水入侵南海后,导致南海东北部陆架生源要素从坡底部向海水上层涌升,维系了

    [阅读全文]

  • 部分北极熊种群数下降40% 气候变化成最大威胁

    [内容预览]

    | 2014/11/19 11:12:44
    据外媒18日报道,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南波弗特海的北极熊数量近年来已经下降了40%,气候变化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这一物种的生存。  世界自然基金会17日发布消息,称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北部的南波弗特海的北极熊种群数量已经下降了40%,种群数量减少的直接原因是气候变化。  新的数据显示,2001年到2010年期间,南波弗特海的北极熊数量已经从1500只下降到了900只。  世界自然

    [阅读全文]

2356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