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自然生态
 
  • 科学家在罗斯冰架黑暗冰水中发现一种透明鱼类

    [内容预览]

    | 2015/2/4 19:38:31
    这些鱼或许是被奇异的光线吸引来的,它们是好奇和温驯的。科学家在南极冰下发现一种透明鱼类。图片来源:惠兰斯冰湖钻探项目南极洲研究人员发现鱼和其他水生生物栖息在740米厚冰下的黑暗和寒冷的海水中。这些动物生活在只有10米深的楔形海水中,这里非常偏远且环境恶劣,许多科学家认为不会出现除微生物以外的生命。一个由冰钻探者和科学家组成的探险队,利用小型定制机器人穿过他们在罗斯冰架钻探的狭窄冰洞,最终得出了这些

    [阅读全文]

  • 世界气象组织:2014年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年份

    [内容预览]

    | 2015/2/3 16:52:02
    总部位于日内瓦的世界气象组织2日发布新闻公报称,该组织已将2014年列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热年份,全球变暖的趋势仍不断持续。  世界气象组织称,1961年至1990年参照期的长期平均气温为14摄氏度,而2014年陆地和海洋表面的全球平均气温比该平均值高出0.57摄氏度。  此外,2014年全球海洋表面温度达到了创纪录水平。该组织称,在大气中存储的化石燃料和其他人类活动所产生温室气体的多余能量中,9

    [阅读全文]

  • 鄱阳湖发现江豚新“避难所”面积达到2万亩

    [内容预览]

    | 2015/2/3 13:07:22
    在鄱阳湖都昌和永修交界处,一个长江江豚新的越冬栖息地被发现,水域面积达到2万亩。2月2日,记者从都昌县渔政部门了解到,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正考虑与我省联合在这片水域建立一个新的江豚救护中心。  入冬以来,在鄱阳湖余干县康山乡水域,渔民多次发现江豚群戏水的热闹场面。当地渔政部门经过声波探测仪探测,发现这个江豚群体有100多头,是10年来鄱阳湖水域发现江豚的最大一个群体。  “整个鄱阳湖的江豚数量也不

    [阅读全文]

  • 野生绿头鸭恋上阿勒泰哈巴河湿地

    [内容预览]

    | 2015/1/31 21:28:42
    核心提示:1月25日,阿勒泰哈巴河县最低气温达-30℃,这并没有影响野生绿头鸭的栖息,当日,20余只野生绿头鸭正在哈巴河湿地的一处泉眼旁飞翔、觅食,为冬天增添生机。  新疆网讯 (记者 盖煜) 1月25日,阿勒泰哈巴河县最低气温达-30℃,这并没有影响野生绿头鸭的栖息,当日,20余只野生绿头鸭正在哈巴河湿地的一处泉眼旁飞翔、觅食,为冬天增添生机。   图为1月25日,一群野生绿头鸭正在哈巴河县阿克

    [阅读全文]

  • 英国海岸发现古代水下森林

    [内容预览]

    | 2015/1/29 23:07:13
     不是每天你都会潜水并发现一片使人联想起托尔金所描绘的幽暗密林般的古代水下森林。但这确实发生在45岁的Dawn Watson身上。她当时在离英国北海诺福克海岸只有300米处潜水。《国际财经时报》报道称,这片此前未被发现的橡树林可追溯到至少1万年前的末次冰期。由于这片森林的存在早于人类的皆伐和砍伐,因此一些残留树木非常巨大。专家认为,这片森林在被一场发生于8200年前的大海啸毁灭之前可能曾

    [阅读全文]

  • 澳专家:南极洲托滕大冰川受海水温度上升威胁

    [内容预览]

    | 2015/1/28 22:30:03
    NASA拍摄于2013年10月28日的图片显示冰川出现裂缝。 NASA拍摄于2013年11月13日的图片显示冰川已彻底断裂,飘向开放海域。  澳大利亚从事南极研究的科学家近日说,由于全球海洋温度上升,在南极洲的世界上最大的冰川之一托滕冰川,正在受到威胁。  卫星观测资料显示,南极洲托滕冰川在过去15年间厚度出现变薄的迹象。科学家林托尔博士说,托滕冰川的面积巨大,曾一度认为南极洲东部比较稳定,托滕冰

    [阅读全文]

  • 环境污染影响北极熊繁衍:污染物危害公熊生殖器

    [内容预览]

    | 2015/1/27 14:49:54
    资料图:北极熊  据外媒26日报道,全球气候变暖是威胁北极熊生存的一大环境问题。气温上升,海冰融化,令北极熊捕食变得更困难。而丹麦的一项研究发现,除了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物也会危害北极熊这一物种的延续。研究称,一种污染物质会影响雄性北极熊的生殖器,这可能导致它们无法“传宗接代”。  丹麦奥胡斯大学(Aarhus University)的这项研究发现,化学物质多氯联苯(PCBs)与雄性北极熊阴茎骨的骨

    [阅读全文]

  •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公益林湿地四九天迎白天鹅

    [内容预览]

    | 2015/1/27 14:44:30
    敬朝宇(刘栋 摄)敬朝宇(刘栋 摄)敬朝宇(刘栋 摄)  时下正值“四九”寒冬,在地处新疆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四团公益林区,一群“空中天使”白天鹅的到访,让这里的人们在冬日里收获了一份惊喜。  此次天鹅出现的位置位于十四团沙漠公益林保护区的一条人工渠系,距离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约8公里,距离最近的人类作业点约15公里,地理位置偏僻,周边很少有人类骚扰,渠系及衍生湿地为天鹅

    [阅读全文]

  • 气候变暖或导致全球小麦短缺

    [内容预览]

    | 2015/1/26 21:23:03
    孟加拉国的农民正在收割小麦。专家称,小麦减产6%可能危及全球粮食安全。(自世界银行)据美国环境网站“生态学家”消息,《自然气候变化》杂志发表最新研究称,全球气温上升正在导致小麦价格剧烈波动,这可能引发某些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动荡。研究人员在对全球多地区小麦作物进行了实验室及田间测试后发现,全球气温每上升1摄氏度,全球小麦平均产量将下降6%,约减产4200万吨,占当前全球小麦贸易总量的四分之一。这将造成

    [阅读全文]

  • 英研究人员潜水发现万年前史前森林

    [内容预览]

    | 2015/1/26 17:34:32
    近日,研究人员在英国北海海域发现一片有着1万年历史的史前森林。如今这些倒下的树木已形成天然暗礁生态圈,成群的小鱼和植物在这里栖息繁衍。(图片:英国媒体)中国日报网1月26日电(刘梦阳)据英国《每日邮报》25日报道,近日,一名研究人员在英国北海海域潜水,发现一片有着约1万年历史的史前森林,其面积可能达到数千英亩。据悉,45岁的唐·沃森在距离诺福克郡克莱海岸仅300米处进行潜水时,发现了这片“迷失森林

    [阅读全文]

  • 这座山 已经持续烧了5500年……

    [内容预览]

    | 2015/1/25 15:43:57
    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澳大利亚燃烧山之下的27米厚煤层已燃烧大约5500年,这可能是地球持续时间最长的燃烧。远古人类利用燃烧山岩石通风口的热量烹饪食物和制作工具,1828年,当澳大利亚开拓者发现这座山时,他们还猜测这可能是一座火山。现今这座释放烟雾的山以及独特的地形吸引着人们前来观赏,成为澳大利亚当地一个旅游胜地。《澳大利亚旅行家》杂志描述称,走近燃烧山就会闻到一股刺激硫磺气味,感受到地面350摄氏

    [阅读全文]

  • 地球海底发现外太空神秘物质:或为超新星残余

    [内容预览]

    | 2015/1/23 9:40:44
    科学家在海底发现来自外太空的尘埃。据信,这些尘埃来自于超新星。科学家表示对这些尘埃进行分析有助于确定太空中的大规模爆炸所能生的重元素数量。  首席研究员、澳大利亚物理学与工程学研究学院的安东-瓦尔纳博士表示:“少量外太空爆炸产生的碎片穿过银河系,最后降落到地球。我们对过 去2500万年时间里坠落地球海洋的星系尘埃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尘埃中的钚和铀等重元素数量比我们预计的少很多。”  这一发现与

    [阅读全文]

  • 我国杨树人工林面积已超1亿亩 居世界之首

    [内容预览]

    | 2015/1/22 11:41:52
    记者今天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工作会上获悉:目前,我国杨树人工林面积已超1亿亩,居世界之首。其中,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牵头主持选育杨树良种30个,提高效益20%。该项成果近日获得了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截至目前,30个优良品种已在我国26个省区市规模化推广应用,推广面积达63.72万公顷,覆盖主栽区面积80%以上。  新品种材积生长量提高11.1%—60.9%,年产木材1433.

    [阅读全文]

  • 印度保护区内野生虎数量四年增三成 已达2226只

    [内容预览]

    | 2015/1/21 15:55:23
    据外媒20日报道,印度官员表示,经过多年的努力,野生保护区中的濒危印度虎(亦称孟加拉虎)数量已比四年前增加三成。  印度环境部长加瓦德卡早间公布了最新的野生印度虎数量统计数据;野生印度虎数量从2011年的1706上升到了2014年的2226只。加瓦德卡说,这说明政府一系列针对改良保护区管理的具体措施开始见效。  印度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濒危野生虎;约70%的幸存野生虎生出没在印度各地的诸多野生自然

    [阅读全文]

  • 北极小海雀在气候变化下的生存之道

    [内容预览]

    | 2015/1/19 15:53:03
    图片说明:小海雀在海里进食后归巢 (来源:PAUL NICKLEN, NATIONAL GEOGRAPHIC)关于“北极企鹅”小海雀的最新研究表明,这种动物对北极变暖的适应令人惊讶:由于北极气温升高导致食物来源减少,小海雀开始捕捉因冰川消融而不能动弹的猎物。日前,发表在《全球变化生物学》(Global Change Biology)上的这项报告,首次研究了北极冰川消失对小海雀觅食习惯的影响。在国家

    [阅读全文]

  • 环境恶化危及到地球生命

    [内容预览]

    | 2015/1/19 15:51:41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郊外,人类垃圾已经污染了当地水源和森林。(自《卫报》)《科学与人类评论》近日发表最新研究称,过去1万年,由于温室气体排放、农业化学品大量使用、土地退化和淡水系统污染等原因,地球上支撑生命的九大自然循环系统中,四个已经超出“安全”水平,人类正在越来越多的“蚕食自己的生命支持系统”。研究人员历时五年之久,通过对长期平均状态的分析,得出了支撑地球适合人类生活的关键要素。他们发现,过去1

    [阅读全文]

  • 北冰洋海冰加速消失 带来全球性挑战

    [内容预览]

    | 2015/1/19 9:38:49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被称为“地球冰箱”的北极继续以世界其他地区两倍的速度变暖,这一持续了30年之久的“北极放大效应”显著改变了北极的生态系统。为何北极变暖的速度会远超全球其他地区?其对人类生态环境乃至安全、贸易影响几何?如何应对这一气候变化危机?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变暖致冰川融化加剧此前,美国国家科学

    [阅读全文]

  • “蛟龙”号采集到神秘未知生物

    [内容预览]

    | 2015/1/16 11:25:30
        上图 “蛟龙”号采集到的未知透明体生物。新华社记者 张旭东摄  下图 在水下拍摄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新华社发(航次现场指挥部提供)据新华社“向阳红09”船1月15日电 (记者张旭东)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14日在西南印度洋龙旂热液区下潜,采集到一透明生物以及一只30厘米长、直径3厘米的粉红色生物,随船科学家尚不能确认它们是何种生物。记者在“向阳

    [阅读全文]

  • 科学家敲定玉米驯化路线

    [内容预览]

    | 2015/1/13 10:06:10
     本报讯 美国可谓是一个玉米的国度。然而距今4000年前,这种农作物作为一种外来的物种,从墨西哥传播开来,并在今天的美国西南部扎下了根。一项新的研究追溯了玉米可能走过的路径,同时重建了其在成为现代玉米的过程中所经历的遗传变化。并未参与该项工作的、从事古代亚利桑那州早期农业研究的阿尔伯克基市新墨西哥大学考古学家Bruce Huckell认为,这一发现“对于我们的遗传学以及玉米进化历史的认知

    [阅读全文]

  • 雌鲨鱼储精四年后产子

    [内容预览]

    | 2015/1/12 15:11:23
     《华盛顿邮报》报道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哈特水族馆的科学家记录了一头圈养的雌性斑竹鲨的生产记录,这头鲨鱼体内储藏了一枚雄性精子近4年后才产卵并长成一头健康的幼鲨。这头雌鲨鱼已经与雄鲨鱼隔离了45个月,科学家最初怀疑,幼鲨的出生或许可以用孤雌生殖来解释,即雌性不经过雄性基因贡献就可以生殖。但是对鲨鱼幼崽的DNA分析揭示了其母亲染色体中不存在的基因,使得创纪录精子储存成为更可能的解释。

    [阅读全文]

2371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