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流域长江江豚不足千头农业部强调加强保护
[内容预览]
| 2014/10/14 21:54:47据农业部网站消息,农业部今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目前整个长江流域长江江豚不足千头,农业部决定进一步加强长江江豚的保护管理工作,保护长江生物多样性。 农业部指出,长江江豚是我国重要的水生野生动物,是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的指标物种,也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随着人类活动剧增,长江江豚生境不断恶化、数量急剧减少。目前,整个长江[阅读全文]
-
英媒:外来淡水物种严重破坏英国水生生态环境
[内容预览]
| 2014/10/13 16:35:55黑色鲶鱼也成为了破坏英国淡水环境的外来物种 据英国《独立报》13日报道,近日,英国剑桥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欧洲境内5种危害最大的外来淡水物种正在对英国的水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研究同时还警告称,在接下来的5年内,这些外来物种还将增加10种。 报道称,外来物种不仅杀死了本地物种,破坏当地生物多样性,还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经济。在这些外来物种中,大多数来自黑海、里海。英国科学家还担心,可能有更多[阅读全文]
-
科学家在越南自然保护区发现马兜铃科植物新物种
[内容预览]
| 2014/10/10 11:23:46据越南媒体9日报道,一种马兜铃科的植物新物种近日在越南中部清化省春莲自然保护区被发现。 越通社援引春莲自然保护区官员以及越南生态和生物资源研究所、越南科技翰林院专家的话报道说,该新物种被命名为马兜铃春莲,目前还没有在世界其他地方被发现过。在发现这一物种后,越南科学家与中国专家共同对新物种的叶、花、果实和种子进行了分析和比对,发现了有别于其他植物的形态特征。 此外,科学家们在春莲自然保护区还发现[阅读全文]
-
科学家预测全球极端气候将持续 风暴天气更密集
[内容预览]
| 2014/10/9 11:39:17当地时间8月10日,飓风“伯莎”登陆英格兰南部,大雨和强风横渡大西洋席卷英格兰和威尔士部分地区。 据美国媒体8日报道,随着人口增长,愈来愈多人受到水灾、旱灾、强大风暴,等极端气候的影响。许多科学家预测,将会有更多更密集的风暴席卷全球。洛杉矶的太平洋水族馆现在正利用一种工具来教育民众有关极端气候的知识。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气象学家杰克森说,强大飓风和台风,严重干旱等极端气候已经不再是罕[阅读全文]
-
研究称海洋酸化“急剧加速”温室气体系元凶
[内容预览]
| 2014/10/9 11:36:40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二次缔约国大会近期在韩国平昌举行。会议于10月8日公布的报告指出,在过去的200年中,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二氧化碳使全球海洋酸化度上升了26%。 报道称,上述结论是来自全球各国的30多位科学家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授权下,综合最新的100多个科研结果之后所得出的。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大会公布的这份公报指出,随着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地球上的海[阅读全文]
-
亚马孙雨林建气候观测塔为"地球之肺"绘呼吸图谱
[内容预览]
| 2014/9/23 9:16:56在巴西亚马孙雨林深处,一座高约330米的气候观测塔正在拔地而起。据当地媒体报道,该塔名为“阿托”,位于巴西北部亚马孙州首府马瑙斯市以北约150千米处,由巴西国立亚马孙研究所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研究所合作建设,项目建设投入将达2500万雷亚尔(约6460万元人民币),整个工程预计明年11月完工。 由于高度与法国324米高的艾菲尔铁塔近似,阿托塔也被媒体称为亚马孙雨林中的“艾菲尔铁塔”。在阿托塔[阅读全文]
-
超半数最具威胁物种入侵我国
[内容预览]
| 2014/9/22 0:44:15今年8月,顺德检疫局从入境旅客携带物中检获的绿鬣蜥。今年前8个月广东旅检口岸查获违规携带物4.3万批次珠江上水葫芦阻塞航道、吴川红火蚁咬伤村民、海南被椰心叶甲危害过的椰子树就像被火烧过一样惨烈……造成这些触目惊心现象的罪魁祸首有个共同的名字——外来入侵生物。据统计,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物种中,入侵中国的就有50余种。我国成为遭受外来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经济[阅读全文]
-
黄渤海经济区发展致候鸟栖息“潮间带”几近消失
[内容预览]
| 2014/9/22 0:42:57大连金渤海岸经济区的大规模围填海,影响候鸟栖息。黄渤海的大规模围填海工程。“化工园区、机场建设、海参圈养殖……已将重要的候鸟栖息地、贝类生长区和鱼类产卵场——潮间带泥质滩涂蚕食殆尽。”9月14日,“让候鸟飞”公益基金、沈阳理工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等共同完成的《“潮间带”消逝,候鸟何所依——黄渤海“围填海现状”调查》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委员,沈阳理工大学生态研究室主任周海翔等[阅读全文]
-
报告称海平面若继续上升 澳大批基础设施将被毁
[内容预览]
| 2014/9/18 14:58:50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8日报道,一份研究报告警告,如果全球气候暖化情况继续不受重视,未来因气候暖化而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可能破坏澳大利亚总值超过2260亿澳元(约1.2万亿人民币)的基础设施。 由澳大利亚非政府组织——气候理事会发布的此份报告指出,海平面本世纪将上升40厘米到1米;在2100年海平面上升1.1米的情况下,澳大利亚海岸线将会往内陆退缩,沿海地区就会经常面对水灾问题,“到时澳大利亚沿岸[阅读全文]
-
祁连山冰川持续退缩 雪线升高态势仍未停歇
[内容预览]
| 2014/9/18 14:55:52图为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碑距离冰体大约100米左右的距离,海拔4200米。(庞立军 摄) 图为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巨大的冰川绵延起伏非常壮观。据中科院祁连山站工作人员介绍,冰体最大深度将近200米。(庞立军 摄)图为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摄影爱好者在冰体腹地摄影留念。(庞立军 摄) 由中国气象局主办的“丝绸路上的气候变迁——2014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近日对祁连山海拔4200米的老虎[阅读全文]
-
杀虫剂危害美国城市水生生物
[内容预览]
| 2014/9/16 14:27:262011年3月8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南部雷东多海滩附近出现大量死鱼。(自路透社)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地质调查局近日发布研究称,杀虫剂对水生生物构成了潜在危害的美国城市水体比例,已经上升到了90%。美国地质调查局对1992至2011年20年间的杀虫剂使用进行跟踪调查发现,2002-2011年,全美90%的城市水体都有一种或多种杀虫剂浓度超过美国环保局水生生物标准。而1992-2001年的比例为5[阅读全文]
-
非法商业开发加速非洲森林退化 生态平衡遭破坏
[内容预览]
| 2014/9/16 13:38:32麻风树名字不好听,外形也不美观,但这位植物界的“灰姑娘”生长迅速,生命力顽强。近几年,“灰姑娘”变成了“白天鹅”:麻风树因为能够作为炼制生物燃油的原料,而正在成为非洲经济收入的一个新来源。美国《新闻周刊》报道称,麻风树已成为世界最热门的绿色能源来源之一。现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很多国家都在实验性地种植麻风树,英国、挪威等国的公司也加紧购买林地进行大面积种植。 不过,麻风树由此加剧了非洲的森林退化。美国[阅读全文]
-
澳大利亚海滩垃圾泛滥 对海洋动物健康造成危害
[内容预览]
| 2014/9/16 13:37:22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6日报道,澳大利亚海滩垃圾有四分之三是塑料制品,对海洋动物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澳大利亚国家级科研单位科学及工业研究机构(CSIRO)表示,研究员把澳大利亚海岸区隔为100公里一段展开调查。 该机构的科学家哈尔德斯迪表示,“我们发现沿岸地区的垃圾有四分之三是塑料制品,它们大部分来自澳大利亚而不是从海中浮上岸。”他还强调,这些垃圾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地区附近。 研究人员发现的[阅读全文]
-
环境专家批评澳大利亚保护大堡礁计划制定不利
[内容预览]
| 2014/9/16 9:44:45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区,也是世界七大自然景观之一。大堡礁有600个大小岛礁,绵延2400公里,宛如一道天然海堤,像堡垒护卫着海岸,故称堡礁,总面积20.7万平方公里。在这片珊瑚礁区,有300多种活珊瑚,色彩绚丽,千姿百态,构成一幅景色迷人的天然艺术图画。礁群所环抱的湖,水深一般不到60米,礁外波涛汹涌,礁内湖平如镜,海水澄清,生存着各种美丽、稀奇的鱼类、蟹类、软体动物类、[阅读全文]
-
广东发现侏罗纪植物化石
[内容预览]
| 2014/9/15 22:39:40广东地区广泛发育的海陆交互相三叠—侏罗纪沉积,是华南早中生代重要的含煤地层,而早侏罗世地层因含有海相动物化石而备受关注。但长期以来,该地区早侏罗世一直没有植物化石的公开研究记录。日前,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广东深圳地区发现了距今1.9亿年左右、保存完好的侏罗纪早期植物化石,填补了这一空白,相关研究成果发布在《科学通报》上。据介绍,该批植物化石产于深圳大鹏半岛南澳地区的下侏罗统金鸡组[阅读全文]
-
科学家从雪地足迹成功分离出北极熊基因
[内容预览]
| 2014/9/9 16:22:19路透社报道,科学家日前首次成功从北极熊留在雪地的爪印中分离出了北极熊的基因。该突破将有助于更好地保护濒危动物。通常情况下,科学家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来追踪珍稀动物,才能得到毛发或粪便等基因样本,从而研究这些动物的行动、监控其种群数量并制定保护措施。采集自雪地或泥地中的“脚印基因”能够降低研究动物数量及行动成本,同时还不会给栖息地造成干扰。北极熊是理想的科研对象,因为其基因在寒带地区的分解速度要远慢于热[阅读全文]
-
中国口岸首次截获谷实夜蛾 可危害百种植物
[内容预览]
| 2014/9/5 14:18:34珠海检验检疫局4日下午对媒体宣布,该局下属的斗门检验检疫局日前从美国进境的集装箱内截获一批昆虫,经鉴定,其中包括中国口岸首次截获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谷实夜蛾,该生物可危害超过100种植物。 据珠海检验检疫局林励贤介绍,斗门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8月26日对来自美国的一批蓝湿牛皮进行检验检疫,在开柜查验时发现蓝湿牛皮塑料薄膜内夹层有多种活体昆虫,经该局技术中心植物检疫实验室检测鉴定,该批昆虫为谷实[阅读全文]
-
防晒霜或威胁海洋生命
[内容预览]
| 2014/9/4 7:59:42也许鲨鱼并非是潜伏在海滨浴场的唯一威胁。一项刊登在《环境科学和技术》期刊上的新研究显示,普遍存在于遮光剂中的纳米粒子可能会被海水从游客身上冲刷到海洋中。科学日报网站报道称,当遇到紫外线照射时,它们会产生过氧化氢,能够杀死浮游植物,而这种微小海藻为从虾到鲸的各种动物提供食物。[阅读全文]
-
冰岛海鸟面临生存危机
[内容预览]
| 2014/9/2 10:09:03本报讯 冰岛是23种大西洋海鸟的家园,包括北极海鹦(如图所示)、黑海鸦、三趾鸥和大贼鸥,但这些鸟类目前正面临严重的生存困境。《国家地理》杂志报道称,科学家在这些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后发现大量幼鸟死亡,很多鸟巢里还有未孵化的卵。他们还列出了在岛屿上生活的海鸟面临的诸多威胁:海洋变暖,解冻期提前,海洋化学特性和食物链的变化,海洋污染物的增加(例如多氯联苯和汞)。[阅读全文]
-
2014年北极冰盖不但没消失 两年间还多了至少43%
[内容预览]
| 2014/9/1 9:34:58据英国《星期日邮报》8月30日报道,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因对气候变化问题贡献巨大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他曾警告称北极冰盖最快可能会在2014年夏天完全消失。然而最新卫星图像显示,戈尔的预言落空了,北极冰盖的面积有增无减、厚度也有所增加。 “北极冰盖正在急剧减少,最早可能会在7年后的夏天消失殆尽。”2007年,戈尔与“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他发表获奖演说曾做出[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